黄吉莲
“老师,我们都考取大学了。”去年8月,我13年前所教的30个孩子不约而同来到我的家里,纷纷呈上他们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让我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30个孩子,是13年前我在家乡巧家县新店镇中心学校任教时从学前班带到一年级的一群孩子,全班45人,当时我是班主任,教他们的语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望着一棵棵曾经稚嫩的小苗茁壮成长,青春洋溢,我倍感自豪。作为一名教师,再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更值得高兴的事。
欣慰之余,我认真地总结了一下从教30余年来的得失,其中有几点值得深思,即教师应常怀“五心”。
公正之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老师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任导师,其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今后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所以,我们要常怀公正之心,平等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孩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孩子们的拥护和爱戴,制定的班规班纪,不用下命令,大家也会依照执行。
博爱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语充分阐释了博爱的含义。老师的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放飞梦想的钥匙。“亲其师,信其道”,从教30年来,我一直坚持不因孩子学习好而偏爱他们,不因作业没写好而挖苦他们,不因学生做错事而惩罚他们,不因学生成绩跟不上而批评他们。对待学生,我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对成绩差的和调皮的,则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努力的方向。所以,我所任教的班级,不仅班纪好、学风好,而且师生关系融洽,孩子活泼向上。
敬业之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先贤的这句名言,精辟阐释了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30年来,我既在环境艰苦、条件很差的偏远山区一师一校、村完小工作过,也在环境较好、条件优越的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学校工作过;既当过班主任,也做过不同学科的教研组长。但无论环境怎样变迁,我都始终坚持对学生的爱心不变,对工作的激情不变,心存敬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这份“良心”工作中,尽我的最大努力做到“传的道”不出现偏差,“授的业”不出现纰漏,“解的惑”不出现谬误。
进取之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于荀子的《劝学篇》。本义为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原先我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是一个民转公教师,16岁(初中毕业)就到本村埡口小学(一师一校)代课。为弥补自己在知识及专业上的不足,我先后修完中师、大专(云南师范大学政教专业)等课程,取得了大专文凭;多次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义教工程、“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我还利用闲暇时间,采取观看课堂实录、名家讲座等方式,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滴水石穿,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的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不管在何地任教,我的教学成绩均处于前列。
赏识之心。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具备赏识之心。因工作调整,2015年9月,我中途(三年级)接了现在的班级,其中有4个孩子着实令人头疼,成绩不好不说,而且还调皮捣蛋,教过的老师都认为这几个孩子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证明这几个孩子不是无药可救,我专门为这4个孩子制订了一个矫正计划。第一是规范他们的言行,遵守班规班纪;第二是制订学习计划,由简到难,从听写每课生字入手,督促他们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第三是赏识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并发给他们进步奖状,让他们体会到被肯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