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微阅读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17-07-13 09:04周菁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周菁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具特色的《罗辑思维》是自媒体形态之一,其优质的内容和新颖的运作模式备受业界瞩目,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微阅读推广的成功范例。论文通过分析《罗辑思维》模式、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南京图书馆微阅读平台运营实践,为图书馆微阅读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罗辑思维》 自媒体时代 微阅读服务平台

分类号 G250.7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10

Abstract Logical Thinking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we media forms in the Internet field in recent years. Its high-quality content and innovative mode of oper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provides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the library to promote micro-r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reading platform of the libra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the micro-reading platform of Nanjing Library.

Keywords Logical Thinking. We media era. Micro-reading service platform.

與传统传播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信息制作和传播行为具有个体化、自主性信息内容的多样化、传播途径的圈群化、传播的高速性等显著特征[1]。自媒体传播的出现,使阅读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展示和交流,并建立基于共同阅读兴趣的互联网社群[2]。如何能利用自媒体的优势,让每一位潜在的读者都参与到阅读中来,通过多姿多彩的形式,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和激情,唤醒人们对阅读的渴望,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体的阅读素质和能力,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罗辑思维》为例,以自媒体为切入点,围绕《罗辑思维》传播模式、特点和内容展开分析,并结合南京图书馆微阅读平台运营实践,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微阅读平台构建提供借鉴。

1 《罗辑思维》概述

《罗辑思维》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其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在内容建设方面,图书主持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精准定位阅读群体、精选微阅读选题;二是在媒介传播中,对视频节目、音频节目和文字进行二次包装,吸引读者关注;三是通过视频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和图书形成传播矩阵;四是以版权、会费和书款作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罗辑思维》服务平台主要内容

《罗辑思维》作为云创新的方式,通过云组织的行为方式,利用视频这一“纽结点”形成各受众群体的集合,使个体的力量在群体中可以展示,而个体的力量又能够通过群体的力量得以发散,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智慧型的发展模式。这是持续有价值社群内容的核心,也是《罗辑思维》“好玩”的核心。节目每周五在优酷网固定播出,每期《罗辑思维》“替读者读书”1到3本,读者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快速了解陌生的知识领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图书精髓。截至2016年12月9日,节目己经播出四季共199集,每季的播放量都在600万以上,其中,第三季达到900多万,累积播放量超过4亿次;节目同时通过荔枝FM、喜马拉雅广播电台等形式将脱口秀内容以音频形式再现,多渠道扩展受众,并采取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与听众互动,受到听众热捧[3]。

《罗辑思维》微信平台每天早上会有六十秒语音推送,并在回复关键词的同时,可以获得一篇文章及团队想推送给大家的其他内容,这使得受众进一步参与到《罗辑思维》的运作中来,用户的粘合度变得更高。据统计,《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在推出后的短短8个月内就吸引了50万“粉丝”,截止到2016年11月,己经拥有近500万微信订阅用户;《罗辑思维》同样对其分享的语音、推送文章等以图片形式每天在官方微博上更新,还会定期将其内容汇编成电子书“微刊”供网友下载;微商城则通过将每期播出的节目编辑出版图书,在自身网上书城和卓越等各大图书类网站销售,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1.2 《罗辑思维》特点

1.2.1 内容至上,品牌定位清晰

高质量的内容是《罗辑思维》社群品牌核心竞争力,从广泛的领域内选择话题,迎合知识型社群的需求,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在微信平台上每天推送的语音内容也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历史细节和合理的创新观点等,还会不定期地向读者推荐书籍,每期的话题涉及面广泛,没有固定的规律和章法,让受众猜不到下期内容,以此制造悬念。《罗辑思维》品牌定位清晰,聚焦于与时代紧密接轨、积极上进、追求自由的读者群,高学历、年轻、消费能力强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点,从网络视频脱口秀到微博群、微信公众号,再到图书、微刊、电子杂志,《罗辑思维》的产品形式不断丰富,但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的产品理念始终没有变。

1.2.2 丰富的O2O模式

《罗辑思维》其公众平台不仅推送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信息,还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加强接受者的参与度和凝聚力,将网络中形成的虚拟关系转变为线下的凝聚力。如《罗辑思维》与京东商城、淘宝等商家合作,免费赠送其会员一些图书及其衍生品,还通过新书签售会、演讲会、微信朋友圈聚会、知识分享等活动扩大读者范围,读者互动模式已经突破“评论+回复”的局限,拓展到“线上+线下”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增加了社群成员的参与感,增强了会员的归属意识,提高了用户粘性,使得社群凝聚力逐渐增强,扩展了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1.2.3 创新盈利模式

《罗辑思维》在每期节目当中都有推荐书目的环节,受到推荐的书会极大地提高销量,因此,推荐书目环节也是隐形植入广告过程。如一直销路不畅的《战天京》,经罗振宇在节目中推荐后,24小时内销售量超过1万余册,创造了“硬书”的复活;另一方面,《罗辑思维》利用“付费会员制度”得以将松散的“粉丝”固定为明确的会员,同时在微信平台会有“会员专属”平台。截止到2016年11月,《罗辑思维》第三期招募会员人数已达6万人次[4],通过会员制实现新的一轮的融资和盈利,并将免费的经济模式变现。

1.2.4 跨平台延伸产品形态

《罗辑思维》的产品形态从最初的脱口秀视频发展到目前多样化的视频、语音和图书、微刊等一系列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成网状分布,跨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个平台,有效整合了内容资源和媒介资源,其核心内容和品牌理念在各个平台上得到反复传播,各个平台的传播交相呼应,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受众,还能共同形成传播力量,让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5]。

2 《罗辑思维》对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

2.1 扩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微传播”促进“微阅读”

优质内容是凝聚与发展社群的“灵魂”,不论是公益性的图书馆或是盈利模式的“罗辑思维”,读者最终买账的都是值得驻足和持续关注的内容。如首都图书馆近期推出“微语好读”服务,精选优秀文章,利用微信能发送和接收多媒体的优势,邀请著名人士录音,进行微阅读推广,充分利用“微传播”促进“微阅读”,见缝插针地进行信息植入,带给用户极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也可利用微服务平台定期发送推荐书目给粉丝,让读者从中挑选感兴趣的读物,读者用读者证号验证身份后,即可在线阅览电子书,实现碎片化阅读。为了保证推荐书目质量,图书馆可借鉴《罗辑思维》经验,组织一支有效精锐的团队,从推广选题、内容把握、深度解读、用户互动等方面追求极致的质量要求,保证阅读推广内容质量,从知识内容的“有料和有趣”出发,提升内容品质,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粉丝粘性[6]。

2.2 深入研究读者阅读需求

图书馆的工作中心之一就是研究读者需求,研究用户在阅读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然后围绕着如何解决读者的阅读障碍开展工作。如《罗辑思维》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推荐书籍,為读者介绍该书的重点、亮点以及该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不仅建议读者该读什么书,节省读者选书时间,而且还告诉读者应重点阅读的内容,节省用户内化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提供的是知识服务,远比图书馆提供的书目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吸引力,获得更好用户体验。反观图书馆开展的推荐书目、书展等阅读推广活动,一定程度上节省用户的选书时间,但本质上提供的仍是文献服务,距离知识服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图书馆未来的工作中心应由以馆藏资源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上来,深入研究读者的阅读偏好、阅读需求、阅读行为,对其进行用户细化分类和知识需求分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实现精准服务。

2.3 发展社群思维

社群亦称“社团”或“共同体”,是具有某种共同价值、目标、规范的社会群体。通过《罗辑思维》平台聚集起来的会员,正是价值趋同,兴趣、行为模式趋同的一个拥有互联网上影响力较大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将其社员特征为概括为“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分析与细化社群成员的兴趣、价值与爱好,是做好社群定位和内容设计的基础。图书馆可借鉴社群发展的思路,培育不同阅读社群,根据读者年龄 、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借阅习惯、知识内容的需求特点等分类知识成员,以社群成员的精准定位圈定好微信知识服务的范围和边界,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社群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阅读效率[7]。如上海图书馆就在“上图信使”微博账号外,还设有志愿者服务、网上答疑服务、文献服务、报刊索引等微群,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社区的聚集、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微服务类型。

2.4 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图书馆不仅是收集、检索和阅览信息内容的地方, 更应该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和知识发现服务平台。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方向,如何将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中的知识元和知识点挖掘出来,突破“常规范式下增长优化”的内容,如何进行语义上的表达,如何进行语义描述,如何根据用户的需要或服务场景提供服务,如何支持检索和获取的数字信息服务系统,这些都是图书馆应该思考的问题。图书馆要想提升知识服务水平,需要研究用户、研究文献、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很多图书馆的上游产业,如出版社、数字资源生产商、服务商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提供一次文献,开始深入文献内容进行加工和生产。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等,都已经开始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和处理,而对未来信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分析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也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8]。

2.5 践行微服务营销理念

在微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整合各类营销手段,除传统的面对面宣传、发送邮件、展示网页、BBS推广之外,利用微信群、微博、博客、QQ群、RSS信息推送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多种营销推广微服务平台,实现与读者的多渠道的互动;同时可以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如南京图书馆就在微信推广中推出“扫码送礼”活动,读者扫微信二维码加关注得小礼品,并在各种活动海报中加印微信二维码,指引读者通过微信平台关注活动详细信息,吸引读者关注,增加“粉丝”量[9]。

2.6 加强自媒体的有效管控

自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接受者,同时也是管理者。为保证网络安全,应对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媒体、网络行业及其信息内容有效管控。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但立法层级较低,涉及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对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媒体及其信息内容进行有效规制,加强自媒体立法成为迫切需求;同时网络行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可积极推动构建行业内自律公约,实现网络行业及其信息内容的自我净化的基本目标,从而实现行业自律性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10]。

3 结语

媒介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微阅读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阅读内容和形式也将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罗辑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推广的良好范例,有很多经验值得图书馆借鉴。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保障中心,还应当是知识资源中心、交流中心、知识资源加工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以读者为中心,围绕读者去规划、去设计和思考图书馆工作,致力于改善用户利用图书馆服务的体验,使用户更易于发现或去理解和利用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 1 ] 宋全成.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 2015(3):112-120.

[ 2 ] 刘冰艳.全媒体视角,互联网思维:探析自媒体《罗辑思维》的运营策略和盈利之道[J].新媒体研究, 2016(16):78-80.

[ 3 ] 谢环青.“罗辑思维”自媒体传播对高校图书馆微传播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6(18):69-72,48.

[ 4 ] 刘影,娄美玉. 书业的互联网思维:《罗辑思维》的启示[J].编辑学刊, 2015(1):21-24.

[ 5 ] 高文.社群经济:图书新媒体营销模式初探[J].出版广角,2016(12):62-63.

[ 6 ] 韩玉巧,李娟娟. “微时代”图书馆移动服务对策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6(1):49-52,91.

[ 7 ] 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87-98.

[ 8 ] 许天才,杨新涯,王宁,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研究:以首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为案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2):82-86.

[ 9 ] 王雁行.全媒体时代的我国图书馆营销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对我国47家(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实证调查研究为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6(4):77-82.

[10] 胡彦涛.自媒体时代表达自由法律限制的论证方法[J]. 政治与法律,2016(3):66-78.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
论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浅议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自媒体时代生活意义的建构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需打“组合拳”
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对策剖析
自媒体时代对摄影的影响与发展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探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