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晶
摘 要 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至2015年我国图书馆员能力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发现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图书馆馆员能力研究、不同岗位馆员能力研究、馆员能力案例研究、馆员能力开发与培养研究。未来馆员能力研究将集中在深化馆员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开发馆员能力评价体系、制定系统的馆员能力开发计划等方面。
关键词 图书馆 馆员 馆员能力
分类号 G251.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02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papers of librarians ability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5. It finds out that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librarians 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braries, the librarians ability of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case study of librarians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librarians ability. The futur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deepening the inscape of the librarians core competence, develop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librarians ability, and formulating the librarians ability development plan systematically and so on.
Keywords Library. Librarian. Librarians ability.
館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宏观的、长远的图书馆发展规划,还是细微的、具体的图书馆服务工作,最终都依靠馆员的劳动得以实现。馆员能力标准的制定、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空间和前景。目前,图书馆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资源存储方式、获取方式、读者的阅读习惯、技术更新等都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对馆员能力要求、培养及发挥等方面受到图书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和研究。
1 馆员能力研究文献情况
本文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为检索工具,以“馆员”+“能力”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检索,经过去重获得2004年至2015年我国图书馆馆员能力研究论文共353篇。
我国研究馆员能力的文章最早发表于1988年,从1988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每年发文量仅个位数,从2002年开始,相关研究文章呈不断上涨的趋势,至2015年达到最高峰47篇。从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数量来看,论文质量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篇数占总论文比例依然偏小。
在以“图书馆员能力”为主题研究的我国公开出版著作方面,通过《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到一本相关著作,即缪其浩主编的《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该著作收录了多篇“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专题研讨的论文。
通过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ALIS学位论文中心服务系统检索有关“图书馆员能力”的学位论文,检索到1篇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刘济慈撰写的《从图书馆价值探讨我国图书馆员基本专业能力》。
2 馆员能力研究主要内容
2.1 不同类型图书馆馆员能力研究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馆藏特色等,因此作为图书馆的从业人员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差异。
高等院校图书馆方面,穆颍丽认为,加强高校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是图书馆有效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发现与识别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组织能力、知识评估能力、知识转换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1]。祁卓麟、白君礼提出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能力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的动态服务能力,构成因素包括数据挖掘能力、获取知识和知识服务的能力及网络服务能力[2]。白莉娜、苗灵提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员在发展专门的知识技能时,将建立和维持对图书馆、大学以及宏观学术交流环境深入、全面的理解,其核心技能包括人际交流技能、管理技能、信息素养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专业研究技能和馆藏管理技能[3]。
专业图书馆方面,孙晶认为医学图书馆关于必备的职业能力体现在五方面:①充分了解本馆馆藏内容,深刻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内容及重点的能力;②具有为读者服务相匹配的专业理论和业务实践知识的能力;③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辅导和信息支持的能力;④通过合适的机会与途径与图书馆领导进行沟通的能力;⑤在能力许可条件下积极开展医学情况课题研究的能力[4]。赵鹏旭、王铁震提出地方党校图书馆馆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检索能力、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5]。张丽莉认为少儿图书馆馆员需具备雄厚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网络方面的知识和对小读者的心理掌握[6]。
公共图书馆方面,张玲凤以构建社会—心理—技术—职责为核心的分析框架,认为公共图书馆员需要四种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市场洞察能力、心理研究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7]。杨允仙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四方面:①合理预算活动经费、应用计算机设计宣传材料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②策划、决策和实施活动方案以及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方法能力;③准确判断力、自律能力和有效沟通的团队协作能力;④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8]。
通过对不同类型图书馆馆员能力要求研究发现,除了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外,不同类型图书馆对馆员能力有着更细致和更深刻的要求。如高校图书馆要求馆员具备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要求馆员具有活动策划能力,而少儿图书馆强调馆员对少儿读者心理的掌握。这种具体化的馆员能力要求既能促进馆员的成长,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2 不同岗位馆员能力研究
已有的不同岗位馆员能力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学科馆员和信息咨询馆员能力构建方面。
在学科馆员方面,项怡萍、臧其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9]。郝朝军,王清提出了第二代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①泛在化的服务能力,指学科馆员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服务能力;②学科研究的教练指导能力,是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并给以恰当跟踪服务的能力;③学科的团队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④学科的独立研究能力与贡献[10]。秦峰、杨小华提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是学科知识掌控能力、学科知识规划能力、学科知识协同能力和学科知识转化能力的综合集成[11]。
对参考咨询馆员能力分析方面,顾卫平、杨春、孟海花以胜任力模型分析,认为参考咨询馆员需具备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对信息用户咨询问题的判断能力、敬业精神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将信息用户所咨询问题情境化的能力等20种能力[12]。郑坤,周晓繁认为参考馆员要具备四方面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道德素养能力、沟通素养能力、创新意识能力[13]。林雪华、李俊杰认为信息资源馆员在数字化时代要具有用户培训服务的能力、信息导航员的作用和能力、弹性的信息服务能力[14]。
在图书馆其他岗位方面,石云霜认为采访馆员要具备领悟与辨析能力、参考咨询素养和学科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多学科知识补充能力、公关能力和心理素质[15]。欧阳翠梅、于民认为外文书库图书馆员必须在现代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专业计算机技能、外语知识能力等创新方面有所突破[16]。
2.3 馆员能力案例研究
馆员能力案例研究主要以图书馆个案探讨馆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楼白宇以浙江图书馆为例,调查了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发现大部分馆员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能够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但信息道德仍需要加强[17]。杨允仙探讨了西部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发现科研产出少、层次低、科研能力不足,导致服务层次水平低已成为事业发展的软肋[18]。张佳丽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调查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情况,发现图书馆的学历水平明显提升,年轻化比例明显,专业分布较广,并通过分析,认为馆员具备的核心能力方面是要成为图书情报专家、学科化的信息咨询专家、嵌入式的信息专家、多样性的语言服务人员、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专家,要具备多语种文献采购能力、多语种二次文獻编撰能力和数据监管技术[19]。龙文兴以贵阳学院为例,对图书馆员数字化接受能力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馆员在年龄、学历、岗位等方面对数字化的接受能力均有差异。年轻馆员、学历较高馆员比老馆员、学历低馆员更快地接受网络化、数字化的办公并提供服务[20]。
通过馆员能力个案研究,为我们清晰了解馆员能力现状提供了窗口。目前图书馆员的能力状况与图书馆服务要求、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馆员能力急需提高,馆员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重视。
2.4 馆员能力开发与培养研究
已有的研究既有对馆员专业能力的具体探讨,如提高馆员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服务能力、科研能力、竞争能力,也有对提高馆员综合能力的研究。笔者把馆员能力提高研究划分为馆员能力自我培养和图书馆组织开发培养两部分。
在自我培养方面,谭理提出在图书馆转型期,馆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重新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和设计,成为基于责任和事业的思想领先者、基于实践和专业能力的先进工作者、基于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优秀学者[21]。郑立新、肖强、文庭孝把图书馆员的能力构筑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构建阶段、自我完善阶段和能力升华阶段。在原始构建阶段,图书馆员需要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包括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传递和利用;自我完善阶段,馆员要依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结合实践,完善自我,持续吸收知识,促进能力提升;能力升华阶段,馆员要娴熟掌握图书情报理论方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人才[22]。
图书馆组织培养方面,已有研究提出加强馆员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学术和专业技术交流平台、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体系、薪酬激励等策略。黄孝群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的总体策略是:①图书馆员队伍的主体应为学科馆员与嵌入式信息专员;②图书馆员个体应成为学科情报专家;③重点培养情报分析与知识服务专家;④加快培养数据管理与服务专家队伍;⑤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家[23]。罗智蒨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把增强馆员核心能力开发作为当前图书馆调整管理结构、转变管理模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强化馆员的潜在职业意识与动机,明确馆员的职业目的和职业目标,进一步强化达到更高职业目标而必需的技能[24]。在图书馆加强馆员继续教育方面,汪育健、鄢小燕认为:①加强培训系统顶层设计,系统制定培训规划、方案,培训工作系统化、长期化;②设立培训基金,为执行人才发展战略提供经费保障,保障培训持续有效;③建立人员培训考核和奖励制度;④发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25]。
3 馆员能力研究评价与展望
图书馆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及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都促使馆员能力研究逐步升温,近10年来研究论文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主题比较雷同,馆员能力的培养策略比较宽泛,缺乏一定的深入度。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咨询馆员的能力研究,而对专业图书馆员、其他岗位图书馆员能力的细分研究比较少。善于从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来看,论文主要发表在一般期刊上,图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在研究方法上,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定量的研究较少,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关注并研究。
3.1 善于抓住馆员能力研究的出发点
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研究馆员能力的构成因素、培养策略等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的存储方式、读者的利用模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馆员的角色定位也发生变革,不再是简单的图书管理员,而是信息知识的设计者、普及者;不再是重复单调的图书借还服务、编目服务,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加工的生产中。馆员的核心能力必然要随着社会发展、图书馆新的定位而发生改变,对馆员能力问题的研究要适应馆员全新的职能和时代赋予馆员的角色变化,这才是馆员能力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3.2 深化馆员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研究
目前,我国的馆员能力构成研究缺乏深刻的、量化的实证研究,使得研究结论比较泛化,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不强。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方式的改变,对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专业的要求,馆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挖掘和整合能力等。未来深化馆员能力构建研究,一方面要对各种能力加以整合,力图清晰明了,具有参考性;另一方面要对新的馆员能力进行细化解构,明晰每一种能力的全部意义和具体要求。
3.3 开发馆员能力评价系统,建立合理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的馆员能力评价体系对馆员发展、图书馆建设而言意义重大,这是目前馆员能力研究的薄弱环节。构建馆员能力要素是建立馆员评价系统的基础,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准。馆员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人格特征、图书馆类型等,馆员的能力结构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问题,因此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是多要素组合且动态变化发展中,在制定馆员能力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设计较为详细的分级指标,设定合理权重,制定出能够反映馆员能力结构特点的能力指标。开发馆员能力评价系统和平台,使馆员能够方便量化自己的能力水平,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种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从而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地加强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
3.4 加强馆员能力的实践研究
目前,图书馆员整体的能力结构、水平是怎样的?具体某一种能力如知识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的现状是怎样?影响馆员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培养馆员能力发展的措施是否有效?这些都是馆员能力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研究的实践基础。但现有的大部分馆员能力研究理论居多,论述较多,以实践为基础的案例研究较少,使得部分研究结论缺乏根基。实际上,馆员能力发展归根到底属于人的发展问题,不仅受到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干扰,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馆员的能力发展速度、特征、水平不尽相同,图书馆给予馆员的支持力度、发展机遇也不同,使得馆员能力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馆员能力研究中,应特别加强对馆员发展特性、过程的实践性研究,通过案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馆员能力各要素的特点和发展顺序,寻求一般性的规律,为培养馆员能力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可推广的能力发展策略。
3.5 制定系统的馆员能力开发计划
从目前研究和图书馆实际情况来看,馆员能力结构、水平与用户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成为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缺乏对馆员能力系统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馆员能力发展问题势必成为一句空话。已有的馆员能力研究对馆员能力培训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论述,但缺乏整体性。笔者认为馆员能力开发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培训计划,这个计划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也有具体的培训措施,有持续的资金作为支持,既能够对图书馆馆员的整体发展做出计划,也能针对不同馆员的特性、馆员的职业发展阶段做出适时的调整,搭建高效的培訓平台,为馆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方法,使馆员的继续教育成为终身教育,馆员的发展有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4 结语
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馆员能力研究论文的梳理和归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图书馆员能力发展的历程,馆员研读这些论文从中既可以查找自身能力的缺陷,及时了解社会进步对馆员能力新的要求,又能找到提高馆员能力的策略与方法。馆员能力研究与馆员能力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重视馆员能力问题必定为提升图书馆服务创造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穆颍丽.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馆,2011(5):101-103.
祁卓麟,白君礼.高校图书馆员动态服务能力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43-46.
白莉娜,苗灵.研究型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的技能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7):20-24.
孙晶.医学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113-115.
赵鹏旭,王铁震.地方党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河南科技,2010(8):224.
张丽莉.试论少儿图书馆员的素质与指导能力[J].管理论坛,2011(1):44.
张玲凤.大众阅读视域下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四种能力: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的四个意象[J].学理论,2012(10):135-137.
杨允仙.论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提升:以贵州省县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能力为视点[J].图书馆,2011(5):133-135.
项怡萍,臧其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与能力[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88-89.
郝朝军,王清.第二代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J].情报资料工作,2009(1):73-75.
秦峰,杨小华.学科馆员核心能力理想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6):99-102.
顾卫平,杨春,孟海花.参考咨询馆员胜任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情报,2006(11):141-145.
郑坤,周晓繁.参考馆员:基于知识过程的信息素养能力探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11)39-40.
林雪华,李俊杰.论图书馆数字信息咨询馆员素质和能力[J].现代情报,2006(12):79-81.
石云霜,资源变化下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探析[J].公共图书馆,2014(9):72-74.
欧阳翠梅,于民.高校图书馆外文书库图书馆员的能力创新要求与对策[J].黑河学刊,2007(5):123-124.
楼白宇.对浙江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的调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3):24-27.
杨允仙.西部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研究[J].图书馆,2009(5):78-79.
张佳丽.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205-208.
龙文兴.浅议馆员接受能力对数字化服务的影响:以贵阳学院为例[J].贵图学刊,2012(2):11-13.
谭理.转型期图书馆员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2):57-60.
郑立新,肖强,文庭孝.图书馆员竞争能力构筑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4):50-53.
黄孝群,转型变革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5):51-56.
罗智蒨.胜任能力理论在馆员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3):3-6.
汪育健,鄢小燕.适应发展变化的图书馆员业务能力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