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

2017-07-13 08:17胡精超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体育教学模式

胡精超,刘 琦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

胡精超,刘 琦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全社会都在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越发受到人们关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专门培养健身指导和健康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培养动手能力的“立体式”实践课程体系、实行灵活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考核体系建立等几方面的改革措施。

健康中国;社会体育; 实践课

1 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任务”并将“健康中国”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国家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来看,这是对体育工作、对全社会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一个高要求,要求全社会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

体育本来就是一个健康的绿色产业,体育的发展是以人类的健康作为终极目标的,它不仅可以强键体魄、磨练意志,而且可以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发展体育运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基,体育能为“健康中国”提供一张运动处方,能为医疗把关。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使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课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体育学类的学科专业之一,培养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需求,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具备健身运动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在健康中国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时代要求下,社会和市场对体育指导、健康指导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但是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课堂理论教学,还需要结合适当的实践课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核心。

2012 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引入“实践育人”的理念,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普通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必须提倡“实践育人”理念。国内高校充分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都参考了国内外重点高校的课程安排,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兼顾。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配有实验环节,并安排在与理论课同时进行,但是学生通过课堂实习只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却无法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所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 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高校开设专业课实验课程,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在实习形式上,通常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或者学校将学生推荐到健身房,但因为学生在校理论实践基础差,很难在核心职位或者有技术含量的职位上实习,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是走过场,没有学到真正的有技术含量的实习经历,这也违背了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初衷。

2.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目前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健身休闲领域,群众性体育活动领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从事技能指导、健身培训、组织管理、赛事策划、经营开发等工作。所以,高校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的对学生进行定位和培养,要明确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专业研究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2.3 学生动手能力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将来就业层次的高低。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毕业生来说,扎实的运动保健技能和运动健康指导技能是增加就业机会的砝码。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践课不够重视,认为实践课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实践课上应付、逃避。

2.4 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考试大多是书面考试,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学生实习成绩也是根据上交的实习报告为依据,而学生的实习报告大多按照实习指导完成,千篇一律,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

2.5 学生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大三之后,而大一、大二阶段都在集中学习通识课程。对实践课的学习不重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实践课程的真正目的。

2.6 小 结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比较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差距。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考核体系改革,实践课程体系等。而一些不具有区位优势的一般本科院校,想在新的背景下迎头赶上高水平大学,彻底扭转毕业学生竞争力差的不利局面,必须从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好的培养模式来促进师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形成学生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

3 实践课教学改革建议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提出适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即“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实践相统一,不断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能够使体育学科培养出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为达成以上改革目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3.1 建立培养动手能力的“立体式”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逐步建成“立体式”的实践课程体系,既有理论课程的课堂实习、课程设计、集中实习,又有专业综合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3.2 实行灵活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辅以有限的课堂实习,每门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个教师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教师的水平和教材内容。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缺乏宏观知识框架体系。因此,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探索适合体育学科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将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引进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教学上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实习”这一固定模式,可以引入科研实践环节,并纳入学生学业考核范畴。引导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行课程成绩、学分等奖励。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讲座、报告、学生与教师互动、实验、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3.3 实践考核体系建立。

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最终表现在学生综合能力上,以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来反映和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好坏。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形式,如何表达学生综合能力,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考核体系,是项目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考核体系的建立,反过来,又可以指导教学,对师资力量配备提出更高要求。建立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考核体系,以此来衡量项目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竞争力,进一步来表明项目改革的成效。

3.4 教学与实践协同问题

本科生在大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知识面拓展和专业知识积累,这些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但同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社会赋予大学生一项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科研实践来完成。解决好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协同机制,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结 语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施,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不间断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在综合实习环节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实践检验,证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找出新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新的教学体系。

[ 1 ] 郝晓蕊.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 2 ] 马陆亭.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与展望[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 3 ]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EB/OL].http://www.jyb.cn/info/ jyzck/201202/t20120203_476041.html.

[ 4 ] 尹宁伟.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J ].煤炭高等教育,2012(1).

[ 5 ] 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 J ].教育评论,2011(1).

G807.4

A

1674-151X(2017)03-07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39

投稿日期:2017-01-18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SKB216-10)。

胡精超(1982—),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康复保健学。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