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体解放
——从微观权力的解构到女性主义文化的建构

2017-07-13 14:06:37徐姗姗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51000
名作欣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福柯男权解构

⊙徐姗姗[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51000]

女性身体解放

——从微观权力的解构到女性主义文化的建构

⊙徐姗姗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51000]

女性从裹脚到瘦身、锥子脸、颜值到肌肤“白皙”,对女性身体“美”的标准越来越精致化、苛刻化,福柯的微观权力打破了反本质论身体概念从权力解构身体,认为身体是特定权力关系的产物;是社会、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着实为女性主义学者的身体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从福柯的权力到当前建构女性主义文化的设想,女性的身体在解构和重构中渴望被“解放”。

微观权力 女性身体 女性主义文化

一、男性文化主导下的女性“美”

激情与奔放的夏季又来临了,放眼望去,看到的却是一把把遮阳伞,几乎每个女性人手一把伞,为避免晒黑肌肤,为了拥有白皙肌肤,大部分女性选择只在室内活动,将自己的身体限制在狭小的室内空间。从裹脚到瘦身、锥子脸、颜值到肌肤“白皙”,对女性身体“美”的标准越来越精致化、苛刻化,从“一白遮百丑”到当下的“白、富、美”女性新标准要求,男权社会文化主导中的女性地位越来越失去自我,女性不再是完整的个体,作为个体的人,女性已经消失了,只是被切割的“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显示了女性独立价值的进一步失落,如“男性眼里的理想女性应具有的条件”中提出的理想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标准:腿要“修长的、丰满而健美”,手腕要“纤细而柔软”,前胸要“隆起”,肌肤要“白色”和“光滑”,此外,紧束的腰身、随风飘动的长发,以及行走时臀部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除去身材、锥子脸(标准美女脸型),就连女性的肌肤也有了统一标准:湿润光滑、紧致、有弹性、红润,满足这五个条件的肌肤才是理想的,在这种新时代美学分类标准下,越来越多的女性按照这种“美”的标准来审视和塑造着自己的身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整形术、塑身术、美白术大行其道,女性冒着身体、生命威胁在追求所谓的“美”的路上狂奔。从“缠足之美”到身体的“曲线美”到“颜值美”再到“肌肤美”,中国女性在“变美”的路上越来越“精致”,女性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甚至连肌肤都在经历着一个个标准的塑造。这样的标准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在满足“谁”的需求呢?又是怎样得到女性的认同而使她们自愿去按照“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身体肌肤呢?

二、福柯的微观权力与女性身体塑造

福柯将权力与身体相联系,探求权力是以怎样的方式塑造着身体,使身体完全受制于权力的锻造、规训,福柯的权力着实为身体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解构女性身体被父权制度压迫也就一度备受女权主义学者的青睐。女性身体已远远超出自然属性,不再仅仅属于女性自己,成为取悦迎合男性的一种社会审美需要。而从福柯的权力视角来看,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就是一种凌驾在女性身体上的权力,且这种温和权力不是直接作用于女性身体,而是通过目光、话语等方式发挥作用,慢慢将这种权力渗透进女性的意识里,使女性自愿按照权力标准和规范去塑造自我、规训自我,自愿接受这种温和权力的绑架。女人的身体意识作为一种被感知的存在,不得不接受他人目光和话语的客观化行动,由于女性身体他律性的存在,造就了将女人置于一种永久的身体的不安全的状态,或更确切地说,一种永久的象征性的依赖状态:通过他人并为了他人而存在。

目光仅是作为温和权力的其中一种方式作用于女性身体,它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起作用。第一种是女性感知周围的目光;另一种是女性对自己的审视目光。女性感知周围的目光通俗地讲是由男性凝视女性的目光所致,这种眼光具有的杀伤力是巨大的:“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督者,这种凝视目光默默施加的规范压力是强大的。”在这里凝视成为一种权力化的视觉现象,女权主义者劳拉·马尔维曾发现:“男性通常是视觉空间的主动者。男性的霸权已经强大到了如此的地步,以至于女性的眼睛有意无意地被迫接受男性的视觉立场。”在男性的注视下,女性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喜悦感、满足感甚至是一种资本的炫耀的成就感。正如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言,对于女性而言,拥有白皙光滑的肌肤意味着可以张扬身体,使得身体成为一种诱惑的语言。这种自我张扬、自我满足和喜悦也就是女性在一轮轮的身体塑造中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显然,他人目光在对女性的身体的规训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女性以他人的目光和审美规范来感知自我的存在,并构建自我的形象,使身体成为社会性的和他者性的,而不仅仅是自我的。女性通过感知周围的目光,反省自己的身体肌肤是不是符合社会审美规范并用“标准”定义自己的身体,在定义自己的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一种激励心理或者是沮丧的心理。这大概就是托马斯·卡莱尔所说的:“人们不仅解读别人的外表,还尽力维持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激发人们在公众生活中拥有越来越强的对身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审视能力。”

同样,话语作为温和权力的另一种权力作用形式在女权主义学者看来也在悄悄地塑造、规训着女性,男性话语权认为女性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者如何让它看上去更好,话语总是在评论女性,认为什么样的是符合规范、符合美的,认为什么样是不符合规范的,女性身体的实践活动是在被他者强加于身体上的符号暴力所凌驾,而广大女性对于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这些话语暴力,恰恰并不能领会到是一种暴力,反而认可、内化、接受这样的话语。在福柯看来话语就是一种权力,它作用在女性身体乃至心灵上,使得女性默默接受这种语言暴力,接受这种审视,从自身努力去改变,变成能被他者接受、认可,甚至是被他者赞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女性对于“白皙、光滑”如此疯狂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女性身体越来越遭受摧残,对身体的再造技术正大行其道,而广大女性却乐此不疲趋之若鹜。女性按照外在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意识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着控制和改造,甚至时刻驾驭着自己的身体。显然,这样看来,女性身体既属于女性自己,但同样又不属于自己。

三、女性主义文化建构与女性身体解放

女性主义在世纪长河中不遗余力地探求女性之解放,相继出现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等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尽管女性主义学者十分热衷于利用福柯的反本质论身体概念去试图解释女性受压迫问题,但如今女性主义学者也意识到了福柯的微观权力忽视了男女身体的生物性别属性,存在着“性别盲点”,且福柯的身体概念最终可能导致对于女性行为主义者的被动解释,这自然与女性主义的目标相左。因而女权主义者们又尝试从建构女性主义文化去寻求女性之解放,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走上女性主义文化的建构,这大概就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全盘解构、支离破碎之后开始找寻的新出路。在女权主义看来,在当下的男权文化中,女性文化严重缺位,因而文化才是唯一出路,正如不可能脱离文化意义去单纯认识人的物质自然性一样。在男权文化社会中,男性正是利用大众主流媒体的煽动性与蒙蔽性控制女性。令女性从内心形成了一种被审视、被要求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加剧了女性最大限度地修饰自己的心理,以夺取在女性中的胜利,在男性眼中的胜利。让女性的生活目标发生改变,由原有的价值追求转向了迎合追求。其中也离不开男权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互通强化与灌输”,鲍德里亚认为女性身体被驯服的逻辑就是大众传媒文化通过符号的方式,采用大量复制的图片符号等形式向受众灌输的观念和消费意识,换句话说,身体在被符号化的语境中被驯服。不置可否,大众传媒被男性把持,充满男性话语,而话语权的归属,这不仅建立了男性的群体统治,更为这种统治披上了一层合情合理的外衣,使这种性别统治对女性而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消费文化中,广告、大众刊物、电视电影使得时尚的女性身体形象广为流传。当一个女演员通过她那洁白、光滑的肌肤劝说女性购买她使用的美白产品时,其实已经通过无意识的手段达到了最具说服力的目的。这背后就是男权文化与消费文化交织、霸控,使得女性沦为被控群体。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男权文化控制力量,至少女性自身也参与了其中,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讲,女性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成就感和体验感强化了这一力量。这也就成为女性主义内部不同流派虽控诉男权文化却对男权文化表现出不同态度的症结之所在,这也就是女性主义从解构走上重构的原因。

中国的女性从传统的“裹脚”到当下的锥子脸、瘦身、整容、整形等,女性在追求“美”的道路上痛并快乐。那么女性在追求解放的道路上到底还要走多远?如果说女性从一种解放进入到了新的一轮“规训”里或者说从某一部分的解放进入到了一种更强大的奴役之中,那么这可能不是一种真正的解放,女性主义者目前所倡导的构建女性主义文化看似是一种新的道路发现,主张重构女性的自我审美意识的话语权、重建女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积极构建女性主义文化。这到底能否为女性带来真正的解放,会不会走入一种新的循环往复中,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为新一代女性主义研究又开启了一条新的通道。

① 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②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③ 汪民安:《福柯的界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 张一兵,周晓虹,周宪主编:《社会理论论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 [法]企克鲁德·考夫曼:《女人的身体 男人的目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⑥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⑦⑧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6年版。

⑨ 梁鸿:《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第1期。

⑩ 肖巍:《福柯的“身体”:从女性主义视角再解读》,《中国妇女报》2016年7月。

⑪ 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黑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作 者:徐姗姗,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福柯男权解构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还原
Myth and Mechas
解构“剧本杀”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14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反歧视评论(2018年0期)2019-01-23 06:47:26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现代装饰(2018年11期)2018-11-22 07:27:26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中国周刊(2018年4期)2018-05-15 02:57:58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
人间(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