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居住景观特征分析

2017-07-12 15:12王亚杰丁山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国南京

王亚杰+丁山

摘要:根据南京民国时期的住宅类型,将南京民国居住区分为了高级居住区、里弄新村居住区及简易住宅区3种类型,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级居住区景观特征为景观封闭、西化、私人订制;里弄、新村居住区景观特征为密度大、景观少、生活景观丰富;简易住宅区景观特征为住宅简陋、无景观;同时归纳出了民国南京居住景观的总体特征为等级差距悬殊、景观“异化”、未受重视。

关键词:民国;南京;居住景观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2804

1 引言

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而特殊的历史阶段,南京在这一阶段无疑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在那个新旧碰撞,中西交汇的历史时期,南京居住景观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是研究近代居住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

2 南京民国住宅建设总体概况

民国时期,南京动荡不安,社会随着其政治局势的改变呈现周期性的兴衰[1],1927~1937年,是南京政治经济发展最为稳定的时期[2],南京当局制定了《首都大计划》与《首都计划》,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整体和详细的城市规划[3],这一时期也成为南京建设的黄金时期,南京民国时期的大部分住宅建设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民国时期,南京的住宅主要可以分为3类,即新式住宅、里弄类住宅以及简易住宅[4],新式住宅是完全西化的住宅,包括独立式住宅、联排式住宅以及公寓等[5],其中以独立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典型,最为熟知的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内的住宅均为独立式的花园洋房;里弄式住宅则是基于中国传统住宅的空间模式与建造技术[5],受西方建筑影响而产生的住宅形式,当时许多单位的职工住宅便是里弄式住宅,这类住宅的产生,与人口激增、住房匮乏、房价高涨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同时,它的产生也意味着南京的住宅开始成为产品,房地产经营出现;而简易住宅,则包括无力建造正规住宅的贫苦劳动人民搭建的简易住房和棚屋,以及政府为了整治城市面貌而拆除棚户区建造的平民住宅[4]。

3 基于不同住宅类型的居住景观特征

根据不同的住宅类型,可将民国时期南京居住区分为高级居住区、里弄、新村式居住区以及简易住宅区,在不同的居住区中,居住景观有不同的特征,呈现较大的差别。

3.1 高级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内的住宅为独立式的花园洋房,造型风格各异。民国时期,南京最典型也是建设最集中的高级居住区位于颐和路一带,属于《首都计划》中规划的第一住宅区,其主要是供政治精英等权贵人士居住,如汪精卫公馆、蒋纬国公馆等都修建在此。

(1)居住景观封闭。

在高级居住区中,各家各户的花园洋房都带有独立的院落,院落是高级居住区的基本组成单位,居住景观主要集中在院落内部,住户自己享有,而在院落外部,居住区内的景观则较少,多为行道树等(图1)。

(2)居住景观西化。

高级居住区内的住宅均为完全西化的建筑,与其相统一的是居住区内的景观也是西化。居住区内用地宽敞,建筑密度约为20%,道路系统完备,花园洋房内有宽大的花园绿地,庭院绿化面积达65%[6]。景观的西化并不仅仅是出于审美的需要,与当时的政权也有关联,相比较民国之前的封建,当时的政治集团带有一定的“现代性”,为了展现他们自身的“现代”与“先进”,建设西化的居住环境便是方式之一。

(3)私人定制。

对于高级居住区中的私人住宅,最常见的建造方式就是委托专门的建筑师进行设计。20世纪20、30年代,大批留学海外的建筑师回国,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吸引了一批一流的建筑师,尤其是在1927~1937年这段“黄金十年”里,大批建筑师来南京开展业务。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是当时来宁开展业务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在其设计的南京项目中,私宅委托设计占到了60%,一半为兰园合作社、颐和路住宅区等高级别墅区[7],这便有了些私人订制的意味,但由住宅设计的情况便可推知,其景观设计也定是按照居住者的意愿进行设计的,是专门为居住者自身服务的。

3.2 里弄、新村居住区

里弄、新村居住区多为社会中上层人士居住,较为高档一些的有梅园新村、雍园等,另外还有一些企事业的职工住宅,如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的职工宿舍宁中里、交通银行的高级职员和上层公务人员住宅板桥新村等。

(1)密度大,景观少。

这一情况主要存在于中低档的居住区中,在较为高档的居住区中,如梅园新村,其内的很多住宅都带有院落,因而居住景观集中在院子里,而在中低档的居住区中,住宅则很少带有院落,多是里弄、联排住宅、公寓等,较以往的传统住宅,这样的住宅本身就是一种高密度的居住形式,而居住区内的建筑分布密度也很大,使得整体居住密度非常高,里弄、新村式居住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当时南京人口膨胀,房屋匮乏的局面。

在里弄式居住區中,整体布局规整,住宅全部为里弄,用地紧张,几乎无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更无绿化等景观,居住区功能单一(图2、3),如慧园里,仅有一条宽约5 m的南北向尽端式的主干道,宁中里建筑密度超过9 m,但其间距也只有4 m和6 m两种。新村式的居住区情况要稍好一些,其内建筑形式多样,布局同样规整,用地较里弄式居住区稍微宽敞一些,因而密度也稍微低,但仍然较高,其内有少量景观,如在板桥新村内,把各家私人院落用地集中起来,设置了一个全村公共庭院,以供居民休息与儿童活动[8](图4)。

(2)生活景观丰富。

这一特点在里弄式居住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里弄式居住区住宅密度大,户外活动空间小,使得住户的户外活动都集中在一起,邻里之间交往密切,再加上居住模式较为封闭,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感,因而居民在户外毫无顾忌的晾晒衣物、自由活动,安全而方便(图5)。在保存至今天的里弄居住区中,这样的生活景观仍然存在,在居住区内,似乎室内室外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线,居民将家里的小板凳搬到室外,邻里在一起自由随意的聊天,各家的衣服鞋子都晾晒在屋外,甚至家里的洗漱、厨房用品也都摆放在室外,一切和谐而统一,他们似乎是一个不可介入整体,一旦有外界的人进入,他们一眼就能认出(图6~8)。endprint

3.3 简易住宅区

简易住宅区内的住户多是贫苦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低层;贫民们自己搭建的住宅破败不堪,只能算是临时住宅,而即便是公建的平民住宅,也多建设在偏僻地区,住房结构简陋,建设偷工减料,时间不久便多数损坏、倒塌,甚至无法修复[4]。在这样的居住区中,住宅问题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更谈不上景观。

4 南京民国居住景观总体特征

4.1 居住景观等级差别悬殊

据南京园林志记载,南京民国时期的居住区绿化仅限于高级居住区[9],在高级居住区内,绿化面积可达65%,而里弄式居住区内几乎无绿化,简易住宅区内更是连住房都成问题。此外,高级居住区内平均每户住宅面积达400 m2,而在里弄新村居住区内,以板桥新村为例,其内的联排式住宅为每排8户相连,总长62 m,每户一楼一底[8],简易住宅区内住房的简陋拥挤更是不必说。追根溯源,居住景观之间巨大的差别源于社会阶层悬殊的等级差别,在高级居住区、里弄新村式居住区、简易住宅区中居住的人分别是社会顶层人士、中上层人士与底层人士,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呈现明显的等级差别,而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居住景观自然也要与其保持一致。

4.2 居住景观“异化”

历来的统治者上位后都有大兴土木的习惯,以展现自身的统治地位,民国时期也不例外,当时《首都计划》规划的第一住宅区便是这一惯例在住宅方面的表现。风格迥异的花园洋房与欧化的居住景观,带有浓烈的西方气息,虽与周围环境在空间上没有界限,但几近奢侈、风格鲜明的居住环境将这些高级住宅区与周围明显的区别开,自成一体,这与它们的居住者——政治精英形成了完美的对应;在一定程度上,当时的景观已经“异化”,带有了一些政治意味,成为了当权者表达自己的工具之一,成为了代表居住者身份与地位的符号。因此,这些居住区在政权“繁荣”之时繁荣,而政权更迭后,便迅速走向衰败。

4.3 居住景观未受重视

民国时期居住景观多为社会顶层人士所享有,表面上看,景观的地位似乎很高,但总观整个社会,当时大部分人基本的住宅问题都未得到解决,因而对居住景观并无太多意识,他们的需求未上升到景观层面,所以总体来看,景观并未受到社会的重视。

5 结语

民国时期,南京的住宅类型主要有新式住宅、里弄式住宅以及简易住宅,与之相对应形成了高级居住区、里弄新村居住区以及简易住宅区。高级居住区供社会顶层人士居住,住宅与景观西化,为私人定制,集中在自家院落中;里弄新村居住区供社会中上层人士居住,居住密度大,景观少,但生活景观丰富;简易住宅区供社会底层贫民居住,住宅简陋破败,無景观。总体来讲,民国时期,南京居住景观多供社会顶层或上层人士享有,等级差别悬殊。同时,景观“异化”,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景观,还是一种代表政治权利与身份地位的符号。但当时大部分人生活条件较差,更关注是否有住房居住,对居住景观并无太多意识,因而景观未能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广锜,周 岚.当代南京城市规划四十年(上)[J].现代城市研究,1995(1):7~12.

[2]熊 浩.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3]束建民.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 3 市政建设卷[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4]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房地产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5]蔡 晴,姚 赯.南京近代城市住宅评述:1930-1949[J].南方建筑,2004(5):62~65.

[6]杨颖奇,经盛鸿,孙宅巍,等;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南京通史 民国卷[M].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11.

[7]汪晓茜著.大匠筑迹 民国时代的南京职业建筑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8]刘先觉,邓思玲.南京板桥新村剖析[J].华中建筑,1988(3):92~94.

[9]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园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tial types of Nanj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idential areas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enior residential area,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area and simple residential area.The result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of senior residential areaswereclosed, westernized and private ordering.The landscapes of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areaswerefew and with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However, it has abundant life landscape. The simple residential areas almost had no landscape with humble housing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summarized generalcharacteristicsofNanj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at is vast class gap, heterization and underappreciated.

Key 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nj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国南京
爱国
南京大闯关
母鸡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镜花缘(10)
南京话易懂“难听”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