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12 14:27钱储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现状对策

钱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入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群体,其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仍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思想道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7102

1 引言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1]。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务必要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

2 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现状

2.1 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占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学校要按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2]。当前,我国社会正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强烈的冲击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固有的模式,也使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和进步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时事政治,有明确的信念和追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中学生理性思维相对发达,已开始独立思考一些较理性的问题,在对待一些基本的问题时,有是非之分,大多数学生还是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没有过分注重物质和虚无的东西。学校和家庭在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优良典范,让学生能够理性判断自己,不夸大、不贬低,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完善的认识。

2.2 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反映在中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观念、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上。它们是衡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整个运行过程的最终标准。“它既表现为显性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既表现为直接效果,又表现为间接效果;既表现为近期效果,又表现为远期效果”[3]。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面临着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往往关注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及其带给学校的荣誉和知名度,并以班级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并不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这种做法不能真正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理论学习的枯燥,不能完全地使自己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時这种做法也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在他们独自面对社会时,没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误入歧途。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教育形式单一,工作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团体的质量。

2.3 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理想信念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部分中学生在不涉及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往往表现出以集体为重的观念,而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便会退缩,不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偏差的现象。因此,道德教育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从根本上纠正中学生的认识误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4]。在当代有很多学生可能只顾着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是所谓的高分低能,他们只知道学习,没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认为成绩代表了一切。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机制还不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会出现偏差。理论与实际的偏差使得他们的辨别能力不强,对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能给予正确的判定,价值观出现偏差,整日玩乐、随波逐流、沾染恶习。消极面对生活,滋生出多种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性格扭曲,这些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道德。

3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3.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多年来,学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未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中学教育阶段学生普遍以追求高分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严重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老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社会大众以升学率为评判一个学校与老师好坏的标准。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忽视的现实状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剥离。没有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几乎没有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考核制度建构,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家长和学生都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在他们的心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重要,成绩的好坏代表了一切。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3.2 功利主义盛行一时

目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表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即凡事都要追求对自身有利的事情。这些不仅表现在入党的动机、学习的目的上,它甚至已经蔓延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建立起来。现有的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社会、学校大都培养的是精致的功利主义者,他们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世,做事带有目的性。

3.3 学生道德心理不成熟

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生接触信息的手段更为方便,网络一方面扩展了中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中学生的社会所需,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由此不仅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生本人更要加强对自我的约束管理,运用自己的理性与学识对信息进行甄别。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或是跟风心理,想要不断尝试新鲜事,去做明令禁止的事情,有意试探法律的边界,以此寻找新鲜感,寻找刺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另外,西方国家思想的不断普及与渗入,许多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对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不文明现象盲目跟从,对好的道德行为却不能自觉效仿,与道德文明知行脱节,因此,重视中学生的文明水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道德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4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

4.1 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

马克思说,“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是相互渗透的,道德进步不但应符合社会进步的普遍规律,而且應符合精神领域的内部发展特殊规律”[5]。我国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现今的中学生,接收的信息太多,但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办法对各种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待这一问题,首先,要遵循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注重知、情、意、行的统筹发展。其次,注重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次,遵循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在现今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当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教学过程重灌输、轻疏导;重说教、轻对话;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6]。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 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中学生有效行为的引导和约束。较少把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这一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4.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7]。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固有的,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具有学校传统特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学校内师生共同遵循并认可的,其包括学校景观、报刊栏、宣传栏、广播、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络、校园活动的组织以及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所营造出的师生的言行举止及文化素养。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学生呈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成长。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物质层面上看,许多中学的校园景观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课外学习环境差,学生并不能在学习之余因为欣赏学校的景观而感到放松,在离开学校时,也不会感受到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何处,在这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校内文化建设的后续投入。由于社会各界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现存的一些制度在指导思想上虽说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际操作却并未如此,学校应当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精神层面上则出现了较多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对学生群体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负面影响。应当从这些层面上加强对校园的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得到熏陶,耳濡目染的接受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4.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个人道德自律是不容忽视的,务必要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个人的道德自律能力。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环境是不同的,对道德思维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当我们在集体中生活时,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会伴随学生的一生。个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形成,学校都应对其负有责任,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讲解一些道德知识,使学生了解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不是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从根本上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追求道德,形成道德意志。学校教育应该首先注重学生的道德觉醒,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增强文化认同,培养出文化自信。当今的中学生不能陷进应试教育中,应当多一些传统美德,做真正的德才兼备有识之士,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因为功利而抛弃了自己应当坚持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19.

[2]冯 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4(1):17

[3]张耀灿.现代思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2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谷建国,莫 忧 .加强高等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3(7):187~188..

[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