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讨论的度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2017-07-12 19:57殷伏忠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辩论课堂教学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执教者为了让课题气氛活跃,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而且形式多样: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全班讨论、男女生讨论……笔者以为课堂中的讨论既要体现探究、合作的理念,又要真正成为学生渴求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好讨论的度,让讨论成为学生真正的需求。

一、讨论的问题“难易”上要有度

讨论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问题的优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特别要考虑它的难易程度。问题过于容易,则激不起学生的思维火花,会使讨论流于形式,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自己完全能独立解决,再拿来让学生讨论,一则浪费了时间,二则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讨论形同于虚设。当然问题也不能过难,过难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畏惧情绪。这就需要老师们精心研究教材,悉心了解学生,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学识经验等,让学生在讨论方面有方法可寻,有资料可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后,跳一跳能够摘到讨论的果实。正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学习中,给大家出了一个辩论题“猪八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提出后,老师鼓励学生可以查阅手中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先讨论几分钟后,后展开辩论。这个问题设计的就非常好,它既源于课本,又高出课本,还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激烈地辩论后思想认识有了飞跃,收集到了更多更广的信息和说服对方的依据,讲的头头是道,而且方方面面俱全,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才是真正的讨论。

二、学生讨论的“时间”上要有度

在安排学生讨论的时候,“时间度”也是个艺术问题,现在的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讨论时间过短,四五个问题,学生刚刚转过身去,问题还没有展开,讨论就结束了;有的教师还常常用时间去限制:“大家讨论一分钟”“一分钟是什么概念?”“一分钟”学生到底能干些什么?更有不少教师,只要一讨论,就会说“大家要热烈一些”,不热烈就不叫讨论吗?这种种讨论完全流于形式,也完全是演戏似的讨论。当然也有不少教师,讨论时间又过长,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没完没了,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讨论时间的长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學目标和计划去灵活处理。问题没有讨论深刻,学生们正在兴头上,就不要轻易用时间去打断,有些问题再讨论也没什么进展,那就不要再讨论了,需要教师的帮助,引导,提示学生可以换个角度试试。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新的途径,讨论出新的结果。对问题的解决,应有一定的层次,哪几个问题需要一次讨论解决,哪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下去再查阅资料,找机会再处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合适的时间。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使用讨论法

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其优点在于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大力提倡“开放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今天,讨论法自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以此换得课堂上的热闹,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上“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等时髦标签,根本不考虑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讨论,这就会使讨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成了“放羊式”的讨论,表面上看去,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沸沸扬扬,这实际上漫无边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时一两个争来争去,喋喋不休,大部分学生成了旁听者,不能正确进行辨析并加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讨论的问题意见不集中,讨论缺乏目的性,针对性。缺乏深度和广度。同学们心里仍然是模糊一片。倘若在讨论时老师适时引导、正确点拨,学生就不会走进讨论的死胡同。也不会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相应的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完美合作的过程。学生的讨论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更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

四、讨论要鼓励学生质疑评价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来思考同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存在。让学生的思维有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如果一味地追求统一,用“不对”、“错了”对学生的质疑予以否定,甚至用“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话语刺激、评价学生,这样往往会抑制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让他们的思维开出创新的火花。例如:《筏子》一文,关于文章的主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并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主要是谈及对艄公的热情赞美,讨论的时候这部分同学说了很多理由。但个别学生却谈到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神奇力量的赞美,对黄河雄伟壮丽景色的赞美。而且谈得有理有据,最终也得到了学生、老师的认可。综上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设课堂质疑的条件,保护学生乐于质疑的思想,以求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把握好了讨论的度,讨论才能成为课堂上学生的需求,语文课才能飞扬起激情,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殷伏忠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734300)

猜你喜欢
辩论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