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琛
为儿子撑伞与让女儿受淋,表面上看后者的父亲似乎“太过粗心”不懂体谅照顾孩子。可是受淋的女儿,也是快乐着的,为何与争议纷纷的网友相较,当事人并未有觉事不合理?难道果真如网友所言,英国父亲不爱女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切的原因来自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长久以来,我们热衷于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从生活方式到教育体制,没有什么能逃过大众的视野与言论的覆盖。先说生活方式:西方人习惯于早餐吃三明治,下午喝下午茶;而我们受千年文化影响,常常是以清淡早点和一碗热豆浆作为早餐,更没有下午茶一说。这仅仅是差异的冰山一角。而教育体制更是被广泛关注,无论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或是学校育人西方都与中国完全不同,国外重视开拓学生思维,要求学生多多参加课余活动。而国内则偏重于提高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思维倒是没下太多功夫。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教育形式,那么民众心中固有的观念才决定了父母育人的异同。
从出发点来说,父母都爱孩子这件事无可非议,但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中國父母对孩子更偏向于宠爱,在未成年之前的孩子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父母常用他们疲惫的身躯挡住大部分的风暴,只让孩子们承受剩下微不足道的小风浪。而国外呢,更注重于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面对截然不同的育人观念,便有人抱怨“自己父母太宠自己”“没锻炼自己能力”,有的更是直呼改变教育体制。你想像国外一样社会实践做兼职,可你的生活有时间吗?大部分时间泡在书本中为了迎战高考的你真的有时间做这些事吗?国内生活适合你做哪些课外活动?人人都向往国外学生的自由,父母的尊重,但却从未从自身找到原因:从小受惯父母宠爱的你,脱离父母的羽翼飞向社会,会被社会所容纳吗?
文化可以彼此渗透但却是不可交换的。重要的不是择取所谓的“优”,而是适应身处的环境并接受。
(编辑: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