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7-12 07:39李珊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师生

李珊梅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认知功能的研究,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这是由情感的内涵、功能及语文学习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新课标环境下,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情感,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对于当前新课程背景实施语文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 情感的内涵和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和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消极被动的情感就会阻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丧失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语文成绩滑坡。因此,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把情感目标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是情感因素的内涵、特征和其在语言学习和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侧重于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等情感因素。在这一阶段,随着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等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产生比较积极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 “有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达到“保持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兴趣” “有较强的自信心”,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的学习方式,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以语文教学为媒介,在对学生情感关注的过程中,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达到形成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的目的。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情感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变知识的单一传授为知情并重,有效扭转只重视语文知识传授、轻情感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理论,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情感因素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备课中情感因素可有可无,即便有也很难看到有具体的措施落实。课堂教学基本按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依然看中最终考试成绩,忽视对情感因素的评价。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观,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通过情感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参与语文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来认识语文、掌握语文的过程。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应该实施爱的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种执着的爱,还必须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据此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好感,最终从这种好感中培植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消除情感障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中,受表扬的机会多,学习积极性高。但作为语文教师,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相对偏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消除焦虑,树立自信,培养积极情感

语言焦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焦虑,而是学生因为害怕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而产生的。焦慮是影响语言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的问题。比如,学生自尊心的强弱,本人或他人对自己语言学习能力的评价,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歧义的容忍程度,学生的冒险精神和竞争意识等都认为与焦虑程度有关。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也可能导致焦虑。教师应了解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消除其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因素,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的意识。

对待语文情感教育问题,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情感教育目标与认知教育目标的互动统一,时刻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的情感沟通,把情感教育真正融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真正使师生在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情感共鸣,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师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麻辣师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