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军,赵 丽,李淑文,张蓬涛,周 智
(河北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方案构建
张贵军,赵 丽,李淑文,张蓬涛,周 智
(河北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以河北农业大学“2011计划”(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在对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在“教”和大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方案。主要是: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善,从“教”和“学”两条主线设计该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分阶段纵向推进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并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研究重点和目标,划分专业能力模块,结合课程群建设,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提出土地资源管理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框架及建设方案,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项目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土地资源管理;网络服务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48
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更新对人才所应具备的强大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需要大学生快速适应工作流程和组织环境,并在长期职业生涯中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信息的敏感度及快速获取、加工及提升的能力,以便快速转化为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而这些又与现实情况中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差,对于社会整体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适应较慢相矛盾。因此,提升大学生求职就业能力,使其快速成长为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高等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实现知识向第一生产力转化。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1]。大学生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2011计划”(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结合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和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设性研究,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充分适应并面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影响大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方面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学校在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教育环境的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本研究于2013年上半年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专访,并将收集到的典型问题和诉求进行了整理分析。
(一)学生问题总结分析
本研究将用人单位对人才必备的基本要求与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大学的学习环境、授课方式、培养目标等与高中教育差异较大,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面临着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及学习任务的转换,甚至是自身学习理念的调整。被调查学生中约有30%承认,在刚入大学时,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各种不适应问题,比如海量图书资源、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等,比高中具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存在,要求新入学者必须重塑学习理念和方法;另外各种社团活动充斥着新入学者的耳目,高中时期的“苦行僧”生活一下子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也使得一部分新生在生活上变得兴奋的同时在学习上又有些迷茫,更多的人表现出精力投放的无的放矢。
大二和大三时期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逐渐升级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课下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占主导,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并重复、熟练操作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初步创新能力。有2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在此阶段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跟不上,另有学生认为学校和学院层面实践操作教学环节设计及资源不足,是导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大四时期面临毕业及竞聘工作,为进入社会做准备。该阶段涉及一些拓展能力的课程学习,并集中进入系统的生产实习和专业科技论文写作阶段,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3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更快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做必要的准备。有约7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此阶段处理起来困难比较大的问题为:系统生产实习和找工作协调问题,融入新的环境和应对职位竞争需锻炼和提升必备的心理、知识技能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
大学各阶段教育任务环环相扣,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上逐步深入并提升,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责任,必须将教和育跟社会生力发展相结合,以“育”为目标,以“教”为手段,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体系和手段并加强社会服务功能。
(二)教育层面问题总结分析
文章在深入分析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关大学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之后,发现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快速转变及存在的不足导致授课效果不佳。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导致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进入大学后很难快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因为一些高校教师受授课学时及授课任务量的限制,难免忽视或者不能很好地兼顾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的引导,导致难于控制教学效果。尤其是大一阶段,许多学生由于习惯老师包办,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及不一样的师生关系,很难有的放矢地快速明确学习目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直接导致自主规划课内外学习的意识淡薄。
2.应试教育副作用深入,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投入不足。虽然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但大多数中学迫于升学压力,很难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脱离,致使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2]。中学时期的学习,“教”和“学”都以升入大学为终极目标,更多的是教师带领之下的个人努力与不懈奋斗,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沟通与合作习惯未形成。另外,一些高等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加之“扩招”政策致使许多大学教学资源和教学力量紧张,一方面许多教师疲于应付上课,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教师科研负担愈来愈重,没有精力和心思指导大学生科研。更不利的是,许多大学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而本科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常常被忽视,尤其不利于大一新生扭转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进而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3,4]。
3.教育资源的不足,限制了本科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些年,由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急需,大学教育经费不断提升,高校在教学硬件方面的建设发展较快,但同时受不断扩招的影响,人均或班均占有的教学、实验和图书等学习资源仍然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另外,受教学计划影响,许多高校选修课的设置弹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要求。开放实验、课外科技活动等只能小范围开展,尤其是一些学校科研仪器有限,向本科生开放较少,一些高校只注重对小部分实践活动及先进个人实施激励,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些客观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的开展和“2011计划(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力图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建设框架见图1),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分阶段纵向推进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程
本研究依据大学教育具有周期性相对较长和专业循序渐进的特点,借鉴吴传荣教授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理论[5],并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完善,从两条主线纵向设计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路径:一是从“教”,即从课程设置出发推进学生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及拓展能力的培养;二是从“学”,即学生学习角度出发分阶段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一年级主要是基础能力和部分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专业特征相对不明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尝试研究性学习。在该阶段可以选择一些一般性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查阅和简单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其目标定位为:尝试体验参加研究探索的成功感受、在分享和合作中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中期阶段(大学二、三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置由专业理论基础课、业务技能课以及课程设计、实习逐渐深入到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项目上来。本阶段是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应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带有专业特色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体验利用学到的专业能力完成实际工作的乐趣。此外,还应在假期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业务实践(如土地评估、土地整治项目等)。本阶段的目标定位为: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初步科研方法训练和业务训练,培养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乐趣和自豪感。
大学四年级,学生主要选择性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知识的学习,大部分精力投入毕业设计及生产实习中。本时期学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教学和社会生产实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本阶段的目标定位为: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完成相应的业务工作,引导学生慎重考虑人生规划和社会定位。
(二)科学划分专业能力模块,并以核心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国土资源学院初步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分成:土地评价评估能力、土地资源调查能力、土地利用规划能力、土地开发整治能力、地籍管理能力等模块,并进行专业能力协同培养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研究的重点和特色,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教”和“学”并重的视角出发,着手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开发,该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如图2所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年积累的教育智库优势,借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信息手段,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为用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专业信息及快捷服务。 初步设计由“客户咨询与服务”“专项核心能力培养中心”“焦点问题”“优秀成果展示”等相对独立的栏目构成,要求内容充实但结构又不失简洁为目标,尽量在其功能上直接反映客户需求特征,通过有效的服务平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沟通的桥梁。
(三)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项目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许多限制,一是学校重视但学生积极性不足,二是实验室资源对本科生开放相对较少,从学校和学院层面给学生安排各种业务实习的能力有限。因此,土地资源专业学生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协同培养,应从以下各层级充分拓展学生的实践机会和空间:
一是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和学院层面,在上一版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资源学两门课程设计,并优化了“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土地测量学”课程的实验方案。
二是继续推进本科班导师制。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的国土资源学院从2010届建立专业与平台(系)对口联系制度,由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导师,负责学生学术思想引导,并协助和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依托教师的科研拓展学生实践。
三是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及对外合作。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采取横向组合模式,对实验资源重新整合,建立院级综合实验室,并在现有基础上鼓励教师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另外,国土资源学院已成功申报“环渤海土地利用-河北沧州野外基地”和“矿山生态环境-河北保定野外基地”两个野外基地,这两个基地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领域、全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地。此外,学院还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及多个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建立了密切联系及合作关系,并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规划院、北京舜土机构、河北陆源机构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基地。
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6],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培养手段和途径的不断拓展以及实验室软硬件的更新,需要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后续研究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上,拟在校园网络管理员的允许和帮助下与学校校园网进行链接,对校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开放和服务。后期平台服务系统建设计划增加企业论坛栏目,希望通过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共建活动,开通企业、教师、学生交流通道,号召企业参与、支持和引导学生组织技能竞赛及相关实践活动,使各相关机构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吸纳学生。
[1] 陈晖,李春兰.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32-134.
[2] 周俭铁.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刀的提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5(9):38-40.
[3] 刘小兰.低年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4]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 吴传荣,黎建新,付景涛.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36-137.
[6] 朱世蓉.高职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编辑:王 佳)
2016-11-11
2015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GJJG033);河北农业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ZD04,2015YB11)。
张贵军(1974-),女,河北迁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
张蓬涛(1971-),男,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评价研究。
G642.0
A
1008-6927(2017)02-0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