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SWOT分析的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17-07-12 13:46祝丽云牛林伟尉京红
关键词:林产品农林专业课程

祝丽云,牛林伟,尉京红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SCP-SWOT分析的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祝丽云,牛林伟,尉京红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根据我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林业物流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应用SCP模型,将农林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市场定位为农林物流人才培养,并对农林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这一目标市场策略进行了SWOT分析和绩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为进一步提升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竞争力,应采取如下措施:物流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优化和完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与教材设置;农林院校与农林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科交叉型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林产品;林业经济;供应链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32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迅猛发展,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经济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新局面,物流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跨国物流公司逐步加大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开拓力度,物流行业、其他行业以及跨国公司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不但需要具有制定物流政策及决策能力的高层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具有物流、营销、贸易等复合型的中级物流管理人员以及具体业务操作人员。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发展迅速,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逐年增加,一些重点高等院校为适应我国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还开设物流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培养项目,MBA或EMBA也开设了物流方面的课程,物流专业教育框架已经形成,并且陆续开展物流领域的校企合作,进行项目研发。截止到2015年,所有开设物流专业教育的院校中,理工类、综合类和财经类院校约占96.47%,而农林类院校仅有13家,占3.54%。与实力强大的理工、财经院校相比,农林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招生、物流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中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农林院校的物流学科如何建设才能保持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文献统计发现,有关农业(农产品)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在林业(林产品)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可以成为未来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在我国林业产业经济迅速发展、林产品贸易跃居世界首位的背景下,根据我国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林业物流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应用SCP模型将农林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市场定位为农林物流人才培养,并对农林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这一目标市场策略进行了SWOT分析和绩效分析,以期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有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竞争力。

一、林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全国林业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由 2010年的2.28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9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额从2010年的96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 385亿美元,林产品贸易跃居世界首位。林业建设进入数量增速换挡、质量亟待提高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加强供给侧改革和生态提速增质是新时期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林产品品种日益增多,竞争逐年激烈,加上木材可替代材料的发展,更加剧了林产品的竞争。

(二)我国林产品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伴随新时期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产品资源的不断丰富,林产品的市场消费需求和贸易量日益增长,对林产品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完善林业产业服务体系,加强林业产业和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建设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森林产品连锁超市、新型电商企业和仓储物流业发展。而现实林产品流通过程中,物流设施落后,林产品标准程度化较低,储藏、加工环节处理不到位,林产品物流人才稀缺[1],林产品物流的滞后性已严重制约我国林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这使得培养林产品物流人才显得尤为急需,这对促进我国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建设林业经济强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我国林业物流研究现状

通过对知网近10年内有关农业(农产品)物流和供应链、林业(林产品)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已发表的期刊文章进行统计(如图1和图2所示),发现2007年-2016年的有关林业物流方面的文章共有38篇,其中2010年和2011年最多,分别达6篇和10篇。而有关农业(农产品)物流的期刊文章总计3 010篇,2014年最高,达391篇。林业供应链研究有19篇,每年的相关学术成果都比较少,仅有2~3篇。农业(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文章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共计1 235篇,2015年高达197篇。相比较而言,目前学术界在农产品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在林业(林产品)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可以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图1 2007-2016年林业(林产品)物流和供应链文章发表情况

图2 2007-2016年农业(农产品)物流和供应链文章发表情况

二、基于SCP-SWOT分析的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

产业组织学SCP范式阐述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影响着市场绩效。SWOT模型是通过研究某一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来确定其未来发展的对策和路径。本文试图将SWOT模型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结合起来,分析农林院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对策(如图3所示)。首先,应用SCP范式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市场结构状况,农林院校物流专业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中,为能提升竞争力,需采取建设与农林相关的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这一市场行为,从而可以取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林院校物流专业招生、物流人才培养及就业方面的压力,促进其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市场绩效。其次,应用SWOT模型具体进一步分析农林院校建设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最后,针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图3 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SCP-SWOT分析图

(一)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市场结构分析

自2000年以来,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陆续增多,截止到2015年,共计396所,其中理工、综合类院校约占75.76%,财经类院校约占20.71%,农林类院校仅有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现代科学技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天津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13家,占3.54%(见图4)。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的2014—2015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显示,中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前十位的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以上充分说明综合类、理工类及财经类大学在物流管理专业市场上所占份额及其市场竞争力远远高于农林类院校。三类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方面差异很大。农林院校如何充分利用其教学、科研以及与行业合作的有利优势,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林企业以及农林产品物流背景下,培养独具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目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图4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市场份额比例

(二)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SWOT分析

1.目标市场定位——农林物流人才培养。鉴于物流管理专业最初是由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早期在运输管理、物资配送研究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工综合类院校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方面趋同,培养的是知识结构同化的物流通用人才[2]。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晚的农林院校,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沿用理工综合类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在目标市场定位时,要重点突出其人才培养和教学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结合我国农业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特点,以培养既懂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又懂农林企业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伴随着物流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设计相应的创业型、应用型、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方案[3],为物流技术与管理理念在现代农林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市场策略——农林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为满足现代农林经济发展对既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了解现代农林产业发展规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需求,农林院校要创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结合农林现代化、农林产品流通的现实需要,以及农林物流存在的问题,提供能彰显农林院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理工综合类、财经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不具备的课程,来满足现代化农林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农林院校实施此目标市场战略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如下。

优势: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农林院校具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优势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本科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农林经济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储备丰富。一般已建设比较成熟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团队,与农林企业结合比较紧密,熟悉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为“林产品物流”“林产品供应链管理”等特色物流管理课程建设以及开展相关方向的科研提供了跨学科知识的储备。

劣势:与理工综合类、财经类院校相比较,农林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科、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上支持力度较差,导致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都非常薄弱。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农林物流实际问题,优化流通路径,节约物流成本,需要加强调研、培养并提升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创新思维、仿真模拟、软件开发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学科研资金的支持投入。

机遇:伴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链不断地延伸和拓展,其各利益主体能否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赖于林产品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林业产业链双向拓展所形成的广区域、大跨度和多层次的物流系统,对林业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林业物流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增加[4]。同时,随着绿色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和发展趋势,林业绿色供应链日益成为林业管理的新动态,它将生态与环境系统纳入供应链系统,故应注重林业绿色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一体化研究以及相关物流人才的培养。

挑战:课程规划设置时尚但缺乏专业交叉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综合性和前沿性教材严重稀缺[5]。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农林院校虽具有农林经济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分别开展相应领域范围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缺乏打破学科边界,跨学科跨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意识,未能将两者融合一体,讲授农林产品物流相关理论并结合具体的农林项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切实解决农林企业实际物流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林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次,教材缺乏是农林院校物流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现有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教材及相关研究书籍共47本、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教材及相关研究书籍共32本,尚且没有直接相关的林产品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教材和研究书籍。以上两个方面都为农林院校物流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三)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绩效分析

随着高校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与理工综合类、财经类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生源受到一定观念上的影响,不具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完善了现有的目标人才定位和培养方案,在重视宽基础的同时根据农林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重点体现专业化、差异化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最为紧缺的高级管理和运营管理层次的物流信息人才培养[6,7]。通过学科间交叉融合,衍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培育新的学科领域,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为农林院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缓解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招生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同时,专业的差异化发展需要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需要,将农林物流管理拓展到农林供应链管理视角下,重新审视物流活动在农林供应链中价值创造的作用。在形成农林院校物流专业特色品牌后,要注重宣传和复制,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为现代农林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农林院校物流管理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科交叉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复合型和创新意识是目前制约高等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一支具备农林背景的,精通计量、仿真软件技术的物流管理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林业领域物流管理的书刊论文,了解林业物流管理的最新动向,需要深入农林企业调研,了解农林物流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拓展丰富其教学内容,明确科研方向。同时,还需选送一些年轻有为教师到农林物流专业实力较强的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

(二)优化和完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与教材设置

课程的规划设置不仅要包括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教师还应深入思考如何将物流管理核心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联系起来。结合我国林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从林产品对物流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林产品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林业项目为载体,以典型物流任务为驱动,以林产品物流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课程延伸到“林产品物流管理”和“林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的交叉融合,建设能体现农林院校特色的、与农林物流密切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提升农林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目标性和专业特色。同时,编写几本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标志性教材,作为林产品物流的教学研究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农林院校与农林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要逐步形成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和企业调研3种模式相结合的三线并行的教学体系[8]。进一步加强农林院校和农林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和学术联系,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对接开展实践教学,实现项目教学与订单培养相结合[9]。一方面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农林企业物流的运营现状,和企业一起发现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以该问题为导向挖掘课题立项方向,深入展开研究并探讨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教学和科研共赢;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践的平台,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岗前培训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四)物流管理和农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

硕士、博士研究生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对物流管理专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跨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寻找科研创新点,从农林物流存在的现实问题着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农林产业经济的发展。现有文献统计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而林产品物流方面尚有广泛的研究空间。林产品作为林业经济和物流管理学科的交叉研究对象,将林产品物流作为硕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开展林产品物流供应链、林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林产品物流成本管理[10]等相关课题研究。

[1] 王晓松,吴燕.信息时代下我国林产品物流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6):553-557.

[2] 侯秀英,丁和水,杨月锋.《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16(10):158-159.

[3] 琚春华,傅小康.面向动态能力需求的分类多层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6):98-101.

[4] 郑庆华,张智.林业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6):52-57.

[5] 李梅,胡彦蓉.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15,38(8):64-66.

[6] 黄松.高等农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4(11):232-233.

[7] 佟勇臣.谈物流信息人才的结构层次及培养途经[J].教育探索,2009(9):142-143.

[8] 孟子敏.管理类课程“三线并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38-41.

[9] 禹华平,杨海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分析[J].高教探索,2016(S):96-97.

[10] 孙术发,肖生苓,李洋.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交叉培养方向探讨[J].森林工程,2014, 30(2):192-196.

(编辑:王 佳)

2016-12-23

祝丽云(1981-),女,河北南和县人,讲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农林产品物流管理等。

尉京红(1964-),女,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与评估。

G642

A

1008-6927(2017)02-0027-05

猜你喜欢
林产品农林专业课程
RCEP对甘肃省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林产品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