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与虚拟之争
实业兴邦,实体兴国。
这个老老实实的道理,信奉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从世界范围看,“轻实体经济,重虚拟经济”引发的苦果已经让不少发达国家痛定思痛,“回归实体”成为新一轮经济方略里的最大共识:美国“再工业化”稳步推进,德国一再加码“工业4.0”计划,英国也正积极进行“重新工业化”。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来源。现在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了,必须回归其原有功能。只有让虚拟经济回归自己的基本功能,发展实体经济的成本才能降低,发展环境才能优化,发展新动能才能形成。”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中国,轻实体重虚拟之祸,也并不鲜见。这也恰恰是部分实业转战海外的根源。
一个常识需要重申:以虚拟资本为主体、以金融系统为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是实体经济。
前段时间,以宗庆后和马云为代表的两派企业家正在进行一场焦点为“虚实之争”的论战。先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之前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的“五新”定义未来商业世界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表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就是“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言辞非常激烈。
随后,马云在出席“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时,主动谈到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表示“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是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这一话题也成为全社会热议甚至是争吵的焦点。两位企业大佬的观点针锋相对,言辞激烈,也引发了整个企业界的站队声援。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家们认为,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抢占了实体经济和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它们的野蛮生长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艰难;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企业家“站队”马云,认为只有拥抱互联网、“虚实”结合才可能有未来。
在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冲锋号”下,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正悄然发生着更为深刻的产业变革,图为工作人员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操作设备。(新华社/图)
纷争止于明辨。
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醒参会人员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的内涵:“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究竟什么是新经济?专家认为,新经济的内涵很丰富,涉及到新的产业、新的服务、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组织、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新产业除了互联网经济和新工业体系、新流通体系,也涉及到一些新的交易方式,新的金融、新的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眼下,传统动能正面临改造升级的迫切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动能,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如何成为中国经济新方位下的引擎,是需要厘清实体与虚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大做强中国新实体经济。
改变,其实早在发生。
据央行日前发布的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资本“脱虚入实”趋势加强,将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加快转型升级。此外,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未来经济形势也给出了明确信号,突出强调“稳”的重要性,对待风险和泡沫的态度由“防范”升级为“防控”,明年任何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都可能招致相应调控加码。有市场人士认为,金融监管加码意在推动资本“脱虚入实”。
从“实业救国”到“工业报国”,再到“中国制造2050”,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价值一直在被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
尊重实体,重视投资,惟有扎实为之清障、诚意促其发展。
比如去年7月26日 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要决定之一,就是“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而有媒体注意到,“降低宏观税负” 的说法,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谓“稳定税负”和“公平税负”相比,显然已有调整。
如果更乐观一点,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业已铺好路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助力企业减负;《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巨大机遇;《中国制造2050》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数据同时佐证了这种乐观:去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均超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次第开花,实体经济或许天空海阔、大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