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妍
(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15)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探讨
王婧妍
(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15)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8例住院患者,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实验与参照组,每组患者54例。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
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该类患者通常病情复杂,需长期治疗,在住院期间会因各种因素出现不良情绪及消极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疾病治疗效果[1]。本文为探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对我院近1年所收治的108例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两种模式,现将护理效果对比如下。
1.1 临床资料信息: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共计108例,收集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实验与参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在44~76岁,平均年龄为(62.3±4.2)岁;冠心病13例,心肌梗死14例,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7例,心肌炎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5例。参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在42~73岁,平均年龄为(61.8±4.4)岁;冠心病15例,心肌梗死12例,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6例,心肌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其他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输液、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告知等内容。实验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①心功能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会存在心功能不全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对其心功能予以密切监测,每日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②心理干预: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病痛、活动受限以及经济等原因表现出一定的焦虑、抑郁、烦躁情绪[2]。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多沟通,就病史、治疗史、家庭情况等话题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抚。交流过程中,要引导患者表达其内心的顾虑,护理人员予以耐心倾听,并做好相应的解答,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心[3]。③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使其对自身疾病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治疗方法、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事先告知。可为患者讲举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针对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要为其强调吸烟、饮酒的危害性,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4],鼓励其戒烟戒酒。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告知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④饮食干预及并发症预防:为心血管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量,以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5]。每日要多饮水,同时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多为患者更换体位,按摩下肢,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⑤用药干预:将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将注意事项写在小卡片上,贴在患者病床边,确保患者准确用药。告知患者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加减或擅自停药。并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机家属,为其讲解相应的预防或缓解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愈佳[6]。护理满意度是采用我院心内科专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一般满意占比。
1.4 数据分析:此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住院时间予以均数±表示,对比结果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予以百分比表示,对比结果行卡方检验,P<0.05时为比较差异显著。
2.1 焦虑、抑郁情绪对比: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心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s,分)
表1 对比两组心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s,分)
?
2.2 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9±1.4)d,参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1.8)d,实验组短于参照组,t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53/54),参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5.19%(46/54),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随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就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复杂等特点,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很多患者而言,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故我院近年来主张为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核心,从病情监测、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各方面进行完善,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7]。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足以说明在心血管内科中开展优质护理的必要性。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可广泛推广。
[1] 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537.
[2] 黄海燕,汤玉敏,邱倩,等.探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57-258.
[3] 韩远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229-230.
[4] 骆梅.优质护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0):130-131.
[5] 陈建玲,蒙彩英.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3(35):323-324.
[6] 杨省利,胡雪慧,陈英,等.创新服务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60-62.
[7] 靳凤香.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44-345.
R473.5
B
1671-8194(2017)14-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