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

2017-07-12 14:03刘跃权洪敏昌蒋仕淑彭泽钱贺邦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后处理夹层主动脉

刘跃权 彭 艳 洪敏昌 李 浩 蒋仕淑 彭泽钱 贺邦健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昭通 6570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

刘跃权 彭 艳 洪敏昌 李 浩 蒋仕淑 彭泽钱 贺邦健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 我科使用西门子SⅠ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机对7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CT胸腹部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Ⅰ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结果 7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3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主动脉的全程及分支、血管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数量、形态、最大层面直径)、累积范围、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等作出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随访27例AD患者,11例做了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术后死亡),其他均存活,效果满意。3例AD患者临床死亡。13例内科药物治疗,出院后坚持服降压药,效果满意。结论 多层螺旋CTA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分辨率高,能准确、直观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36患者中,按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2例。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及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是评估预后的一种理想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及分型对临床治疗制定方案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MSCTA可以作为诊断AD的首先方法,有望代替DSA,成为诊断AD的“金标准”。

多层螺旋CTA;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严重危急人类生命健康的主动脉疾患,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最致命的急诊之一[1]。主动脉夹层(AD)是系指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并受到血液压力的冲击,导致内膜逐渐扩展和破裂,使血流受到影响,进而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最后引起撕裂的一系列表现。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漏诊率高。近年来,由于MSCTA的广泛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诊断水平,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得到积极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科对74例临床怀疑AD的患者进行MSCTA检查,36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D),按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7.5岁;男性56例,女性18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1.2 病因: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具文献报道该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80%以上的AD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层坏死;②遗传性疾病:马凡综合征中动脉囊性中层坏死颇常见,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机会也多;其他遗传性疾病如特纳(Turner)综合征、埃-当(Ehers-Danlos)综合征,也有发生AD的趋势。③AD还易发生在妊娠期,其原因妊娠时由于内分泌变化使动脉结构发生改变而易裂开。④外伤也可致AD的发生。

1.3 临床表现:①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撕裂样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胸闷、头昏等。②不同程度的高血压。③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④神经症状:声嘶、进食哽咽感、腹胀等。⑤压迫症状:双侧肢体或一侧肢体乏力、麻木或瘫痪,双侧下肢浮肿等。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将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整理,进行MSCTA检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对27例进行追踪,判断其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术后再次进行MSCTA复查,对预后效果进行评估(图7、8)。

2.2 一般方法:应用西门子SⅠ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分叉-髂动脉分叉,用高压注射器以4.0ML/S的速度注射碘佛醇对比剂100ML进行扫描。扫描层厚5 mm,管电压110 kV,球电流100 MAs,准直器6 mm×2.0 mm,螺距2.0 mm。视野36 cm,距阵512×512,重建薄层1.25 cm。

2.3 图像后处理: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Ⅰ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MPR、CPR重建明显显示其内膜破口位置和内膜撕裂累及范围;VRT和MⅠP可以显示血管的全轮廓,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结构的细节显示很好。

3 结 果

7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3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主动脉的全程及分支、血管双腔、内膜片、破口部位、累积范围、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等,并对22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满意。按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2例。

3.1 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①双腔征:增强后真假腔同时显影,真腔-主动脉内膜的血管腔;假腔-主动脉内膜外侧形成的腔,升主动脉假腔通常位于前方,而降主动脉则位于后方,增强直径小于正常。②内膜征:平扫时见两腔之间有一条线型透亮影,增强扫描成弯曲状,中膜分离的内膜位于真-假腔之间,形成内膜片。假腔近端破口为入口,远端破口为出口,假腔血流较慢,增强扫描动脉期密度常低于真腔。③内膜钙化移位,可发现剥离的内膜;④主动脉局部扩张;⑤主动脉外周渗漏,心包、纵隔积血。⑥主动脉夹层与周围器官的关:心腔、气管、肺、食道及腹腔脏器受压移位。

3.2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目前主动脉夹层(AD)的分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Stanfoyd分型:累及升主动脉的AD为A型,不累及升主动脉的为B型;另一种分析为DeBaKey分型,Ⅰ型为内膜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或/和腹主动脉及更小分支(图1、2);Ⅱ型内膜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图3、4);Ⅲ型内膜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及降主动脉(图5、6)。本文所用的为BaKey分型法。

3.3 主动脉夹层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主要累及头壁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与脊髓有关的肋间动脉、髂总动脉等,引起相应组织灌注不良。

4 MSCTA在诊断AD中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4.1 与DSA检查方法的对比:在检查AD中,DSA虽为“金标准”,但DSA属于有创检查,有并发症等较多弊病。且只能显示对比剂充盈管强的情况,当假腔无对比剂充盈时,对假腔显示不完全,且无法显示内膜片的大小和形态。

4.2 与MRⅠ检查方法的对比:MRⅠ检查速度较慢,时间长,费用昂贵,不能用于检查装有心脏起搏器或有金属异物的患者,同时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也较大,对于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评估及出现的并发症及再次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大的局限。

4.3 与B超检查方法的对比:B超作为主动脉夹层筛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具文献报道,B超对Ⅰ型敏感度达88%,对Ⅱ型、Ⅲ型敏感度较低,此项检查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患者自身因素:肥胖,肺气肿,胸廓畸形,肠气等。②回声信号丢失,如降主动脉的检查需从胸骨上窝观察,因分辨率降低而漏诊。③由于透声高及图像质量的限制,所以B超较难清晰、完整地显示整个的主动脉全貌。因此其诊断受到一定的限度。

5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严重危急人类生命健康的主动脉疾患,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最致命的急诊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高人群及外伤患者的日趋增多,目前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不佳至使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主动脉夹层(AD)的发生率已达到5~10例/万人,且居高不下。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MSCTA具有无创、快速、薄层、容积扫描等特点。我科使用SⅠ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机对主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后薄层重建,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进行重建获得图象,从不同角度立体、直观的观察主动脉夹层的破口。MSCTA通过MPR、CPR重建显示其内膜破口位置和内膜撕裂累及范围,VRT和MⅠP可以显示血管的全轮廓,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结构的细节显示很好。MSCTA通过不同重建方法的综合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有效地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为患者赢得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各个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总之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明显提高了诊断率,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并对术后进行评估。

图2 DeBaKeyⅠ型,失状位

图3 DeBaKeyⅡ型,曲面重建

图4 DeBaKeyⅡ型,CTA(血管成像)

图5 DeBaKeyⅡ型,最大密度投影

图6 DeBaKeyⅢ型,失状位

图7 DeBaKeyⅢ型,支架术冠状位

图8 DeBaKeyⅢ型,支架术CTA

[1] 张婷,杨泽年,林建勤,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10,9(14):1075-1076.

[2] 尹学青,胡红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 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4):332-336.

[3] 曹阿丹,牛玉军,李卫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学和治疗杂志,2013,27(4):372-374.

[4] 钟唐力,刘启榆,王忠.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J].华西医学,2012,27(7):1046-1049.

[5] 梁庆乐.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 49-50.

[6] 阮君,小玲,阮慧.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79-80.

[7] 贾崇富,王煦谦,杨志强,等.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舍友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随访中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4): 292-293.

[8] 李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101-102.

[9] 汪忠镐.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1):5-8.

R445.3

B

1671-8194(2017)14-0136-02

猜你喜欢
后处理夹层主动脉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隔夹层参数对底水油藏注水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以渤海A 油藏为例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