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

2017-07-12 12:30陈欢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末尾助词古代汉语

⊙陈欢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也”字用法的演变及其原因

⊙陈欢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也”字的基本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用在判断句末尾帮助判断的语气词。后来在它的基本用法上又引申出一些其他用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字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开始用作副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也”的主要功能是用作副词。本文将对“也”字用法的演变进行一些讨论和分析。

“也” 语气词 助词 副词

用在判断句的句尾表示判断语气,是“也”字的基本用法。作为语气词,“也”字还可以用在其他句类中,表示疑问语气、肯定语气、感叹语气、命令语气。“也”字也能作助词,用在句中或句尾。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开始用作副词。到了现代汉语中,“也”主要用作副词,作语气词和助词的功能逐渐减弱。

一、“也”字的基本用法

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动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姚淑琪认为,秦汉以前的“也”字用在判断句句尾,帮助加强判断的语气,即用来肯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同一关系或同属关系,来加强判断语气。这时“也”字前面的谓语一般用来说明主语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因此“也”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判断的语气词。有时候“者”“也”前后相互照应,王力先生认为,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如《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谓语“国之害”用来说明主语“都城过百雉”,主语和谓语是同属关系。

二、“也”字作为语气词的用法

“也”字作为语气词,除了放在判断句末尾表示判断以外,还可以放在其他句类末尾表示不同的语气。

(一)疑问句末尾

“也”字可以用在疑问句末尾,加强疑问语气。如《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也”字用在疑问句末尾,只加强疑问语气,真正的疑问语气通过“何”这个疑问词来完成。

(二)陈述句末尾

“也”字用在陈述句末尾,含有对事物肯定或深信不疑的语气。王力先生认为,在上古汉语里,用于陈述语气的语气词,主要是“也”“矣”两字,这两个语气词一直沿用到近代的文言文里。如《过秦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两个“也”字,肯定了六国和秦国的灭亡不是他人所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带有肯定的语气。

(三)感叹句末尾

“也”字用在感叹句末尾,含有感叹的语气,通常借用感叹词、倒装结构来加强感叹语气。如《论语·雍也》中,子曰:“贤哉,回也!”用感叹助词“哉”和主谓倒装来突显感叹语气,“也”字含有感叹语气,表达孔子对颜回贤能和高尚品德的称赞。

(四)祈使句末尾

“也”字用在祈使句末尾,含有祈使或命令的语气。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字在该祈使句中用来说明当时郑庄公非常生气,怨恨母亲姜氏,发出与母亲姜氏从此断绝往来的命令。

三、“也”字作为助词的用法

“也”字除了作语气词外,还可以作助词。关于“也”字作助词,古代书籍中已有记载,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说:“也,其闲字有不可得无者。”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中说:“也,有在句中助语者。”由此可以看出“也”字起辅助作用。“也”字作助词,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用在句尾。

(一)“也”字用在句中

“也”字作为助词,用在句中,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表示停顿。如《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这里的“也”字并没有实在意义,只表示前后语气的停顿。二是作为衬字,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说:“也,语句中间之衬字,与作语助辞用者异。”这种用法在元杂剧中比较多,如《昊天塔》:“兀的不屈沉杀俺宣花也这柄蘸金斧。”“也”字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二)“也”字用在句尾

“也”作为助词,也可以用在句尾,有两种作用。一是用来引出下文,“也”字前后成分密切相连。如《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两个“也”字都是为了引出下文,前后成分密不可分。二是连举数事时可以用“也”字,“也”字前后成分是并列的。如《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这里的“也”字是前后成分并列的标志,并没有实在意思。

四、“也”字作为副词的用法

“也”字开始广泛用作副词应该在元代以后,古白话文中用的比较多,特别是在明清小说中,“也”字开始广泛用作副词,例如《红楼梦》《西厢记》中“也”字有一部分用作副词。“也”字作为副词,主要放在句中。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同样

例如元代张可久《沉醉东风·钓台》“溪上良田得数顷来,也敢上严陵钓台”中的“也”字是副词,表示同样的意思。

(二)表示转折

例如《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在“也”的前面加上“却”字,使“也”字带有了转折的意味。

(三)表示强调

例如《红楼梦》第十九回,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在“也”字前面加上“连”字,表强调的意味更加明显。

(四)表示让步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贾母想了一想,也罢了。”“罢了”本来就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加上“也”字表让步的意味就更加明显了。

(五)表示并列

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用“也”字表示前后两句话的形式结构是一致的,是并列关系。

“也”字作为副词的几种用法,很多时候都是交织在一起使用。在表示“同样”意思的同时,还兼有表示强调的用法;在表示“强调”意思的同时,还兼有表示转折的用法;在表示“两件事情并列”的同时,还兼有表示强调的用法。如鲁迅《呐喊·自序》:“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也”字兼有两种用法,表示同样的意思的同时,还含有表示强调的意味。

五、“也”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也”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作副词表示“同样”的意思。“也”字作为副词,还可以表示转折、让步、强调。

(一)表示同样

“也”字用作副词,表示“同样”的意思。例如:你去,我也去。这里的“也”字就表示同样的意思,修饰动词“去”。

(二)表示强调

“也”字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一点也不错。“也”字用在“不”的前面,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表示转折

“也”字用在复句中,有转折意味。例如:虽然你不说,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用上“也”字,进一步加强了转折意味。

(四)表示让步

例如:也罢。用上“也”字有妥协意味,表示做出一定的让步。

现代汉语中“也”字的用法基本上沿用了古代汉语“也”字作为副词的用法,但是“也”字作为语气词和助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经常使用了。

六、“也”字古今词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语气词和助词,后来出现了一些作为副词的用法,不过主要还是作语气词和助词,最主要作判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副词表示同样的意思,同时兼有表示强调或转折的意味。“也”字古今词性的侧重点不同,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先秦以前没有判断系词

王力先生提到,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古代汉语中虽然出现一些用“是”的句子,但是这里的“是”并不是判断系词,而是指示代词。如《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里的“是”是代词,复指主语“富与贵”,用来帮助判断的语气词是“也”。因此,“也”字在先秦以前主要用作判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判断的系词一般用“是”,“也”字在古代汉语中作为判断语气词的用法,现代汉语一般不常用,甚至可以说这一用法已经消失。

(二)“也”字所修饰的成分不同

“也”字作为语气词,并不是单独的修饰句中的某一成分,而是对句子整体进行修饰,加强整个句子的语气。作为助词时,它只起一个调节的作用,使读起来有节奏感。“也”字作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同时兼有表强调和转折的意味。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一般很少用“也”字,一般用“啊”“吧”“呢”等。

(三)文言文和白话文使它在句中的词性不同

文言文和白话文说话方式不同,古人做文章时喜欢用之、乎、者、也,一般这些词大多数都是用在句尾,表示一定的语气。在白话文中,改变了这种说话的方式,但是“也”字并没有消失,而是用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上,用来修饰动词,但是它仍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语气特征,“也”在表示同样意思的同时,兼有表示强调、转折、感叹的意味。

七、小结

“也”字的主要用法在古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判断语气词,到现代汉语中主要作副词,这体现了语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不过它在变化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保留着一些原有的词性特征,“也”字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的同时,依然带有表强调、转折、感叹语气,这体现了新的特征和原有的特征融合在一起使用,不断满足交际的需求。

[1]姚淑琪.《论语》中“也”字的用法研究[J].北方文学,2012 (5).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作 者:

陈欢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末尾助词古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0”的读法和要领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蜕皮的季节
Playing wit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