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再谈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2017-07-12 12:30高天霞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34000复旦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研究院上海200433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壮志重阳酒杯

⊙高天霞[河西学院文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复旦—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433]

诗文品鉴

从几个关键词的解读再谈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高天霞[河西学院文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复旦—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433]

杜甫《登高》尾联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诸家解读多有分歧,原因在于对其中个别词语意义的理解不同。结合“苦恨”“潦倒”“新停”等词意义的考证可见:句式上,此联对仗工整,“艰难”对“潦倒”,前者说时局艰难,后者说身已衰老;“苦恨”对“新停”,前者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后者反映了重阳登高的孤独和冷清;“繁霜鬓”对“浊酒杯”,前者凸显了衰谢之形,后者暗含了困顿之境。诗意上,尾联继续抒情,但与颈联纯粹抒写个人情感相较,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时局艰难、时不我待,自己本该有所作为,却无奈繁霜染鬓、韶华已逝,空留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登高赏菊、把盏传杯,重阳本该亲朋相邀,却无奈身已衰谢、羁旅他乡,空怀独酌停杯的无限感叹。

《登高》 尾联 意蕴 苦恨 潦倒 新停

杜甫的《登高》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享有“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盛誉,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常选篇目。因为《登高》的知名和重要,历来研究者众多。然笔者梳理相关研究后发现,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理解上,虽然学界都承认此联是抒情,但究竟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诸家之见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此联继续抒写“无限悲凉之意”,如胡应麟曰:“此篇结句……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联表达的是豪放舒朗之情,如赵晓晖解“潦倒”为“落拓不羁”之意,认为末句“宕开一笔,由‘艰难苦恨’转向豪放疏朗,与前文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呼应,一个藐视各种艰难困苦、生命意志勃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诗无达诂,但不论是何种“诂”,都是建立在字词解释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文拟从语词解释的角度谈谈《登高》尾联的意蕴。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苦恨”之正解

“苦恨”之“苦”,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苦”为副词,意思是“极、甚”,“苦恨”是偏正结构。如萧涤非《杜甫诗选注》:“苦恨:极恨。”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苦恨:极恨。”另一种观点认为“苦”描写的是杜甫的心理感受,即“愁苦”或“艰苦”,“苦恨”是并列结构。如傅庚生《杜诗析疑》说:“正是因为狃于‘八句皆对’,注家有的就把‘苦恨’解为‘甚恨’,以便与下句的‘新停’相对……细揆诗意,‘艰、难、苦、恨’四字应该是平列的,读时应该一字一顿。……‘甚恨自己白发之多’,成何话说?”认为“苦恨”不当解为“甚恨”,而应该理解为与“艰”“难”相并列的结构,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愁苦。傅氏还指出人们之所以将“苦恨”理解为“甚恨”是“狃于‘八句皆对’”的缘故。

笔者认为,将“苦恨”之“苦”理解为“愁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撇开对仗不论,单从“苦”字字义演变的角度考察,《登高》“苦恨”之“苦”也应该是前一说法,即:表程度,意思是极、非常。“苦”字表程度的用法在唐代习见。《唐五代语言词典》“苦”字之第二个义项是:“极、甚。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词典所举的两个例子都很有说服力:前者“苦”与“恨”字搭配,和《登高》之“苦恨”完全一致;后者“苦觉人情好”即“甚觉人情好”,亦出自于杜诗中。可见,从词义演变的角度看,“苦”字在唐代、在杜诗中的确可以解作“甚、极”。

《登高》中“苦恨”的“恨”并不表示“怨恨”,而是表示“遗憾”。“恨”的这一用法古已有之,杜甫诗作亦有之。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其中的“恨”就是“遗憾”之义。

《登高》之“苦恨”亦即“苦憾”“甚憾”,意思是深深的遗憾、非常遗憾。作者遗憾什么呢?结合前三联及尾联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考察,杜甫的意思是:面对艰难的时局,虽有带病登高的壮怀,却无奈时光飞逝、身已暮齿,不得不深深遗憾自己两鬓繁霜。这正如王俊鸣所说:“这是一个心比天高的要强者无助的痛苦,无奈的悲哀。”在这一点上,人教版高中教材《语文3》(必修)释“苦恨”为“极其遗憾”,北师大版高中教材《语文4》(必修)释“苦恨”为“极恨”,显然前者更具体、准确。

附带说一下,形式上,《登高》“八句皆对”并非人为强解。就尾联而言,“苦恨”与“新停”相对:“苦”用来修饰“恨”,“新”用来限定“停”,“新停”和“苦恨”都是偏正结构,完全合乎对仗的规则。也正是因为《登高》突破了一般律诗仅中间两联对仗的常理,实现了“八句皆对”,所以才享有了“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美誉。

二、“潦倒”之含义

一般认为,《登高》尾联之“潦倒”乃沮丧、失意之貌。如《杜甫诗选注》:“潦倒,衰颓、失意。”《杜甫选集》:“潦倒:失意颓丧貌。”也有人认为是“落拓不羁”之义。如前文所举赵晓晖的观点,他认为,“若解‘潦倒’为‘衰颓失意’,则由前句‘艰难苦恨繁霜鬓’而一衰到底,悲观至极”,与杜甫“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不相符,因此他释“潦倒”为落拓不羁。

诚如赵晓晖所说,将“潦倒”理解为“失意颓丧貌”的确有“一衰到底”之嫌,与整首诗沉郁而雄浑的风格不符。但将“潦倒”解为“落拓不羁”也略显隔膜。“落拓不羁”表现的是一种非常洒脱的情怀,而细品《登高》前七句,皆沉郁而顿挫,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充满了非常浑厚深沉的悲壮之感,假若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突然转变为“落拓不羁”的疏放情怀结尾,不免给人一种突兀之感。

窃以为《登高》尾联的“潦倒”乃形容衰老的样子,兹试作解释。首先,“潦倒”一词在唐代有“衰老”之用。《汉语大词典》(第2版)“潦倒”的第4个义项:“衰老。唐李华《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华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唐杜甫《夔府书怀》:‘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李华序中“潦倒”与“龙钟”并列,显然是形容衰老之貌。杜甫《夔府书怀》之“潦倒”作衰老解,亦有明证:《杜诗详注》于该句下曰:“惜衰老无补,为足叹耳!”其次,将《登高》尾联之“潦倒”解作“衰老貌”与全诗意象吻合。《登高》后四句为作者境遇和内心情感的描写与抒发,其中有关作者形象的词语有“作客”“百年(即暮年)”“多病”“独”“繁霜鬓”等,突出了羁旅孤独、老病交加的形象特征,而“潦倒”正与“百年”“繁霜鬓”同义,都是衰老之意。那么,杜甫在一首诗内为何要用多个词来反复申说“老”这一特征呢?答案就在诗中:天地廓远、时光飞逝、时局艰难,大丈夫当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只可惜自己韶华不再、垂垂老矣,于是捶胸顿足、恨天不假年!作者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全在于一个“老”字。此外,从句式看,将“潦倒”解为衰老,正好与上句形容时局的“艰难”相对仗,也不违背此诗“八句皆对”这一事实。

三、“新停”之所指

“新停浊酒杯”的“停”,很多论著都释作“刚刚因病戒酒”,并且认为末句表现了作者借酒消愁而不能的苦闷。如萧涤非说:“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曰‘新停浊酒杯’。诗人无限忧愁,又平生嗜酒,常借酒消愁,现在病得连酒也不能喝,岂不更加忧愁?”对于这样的解释,学界早有质疑。聂石樵等说:“旧解以为杜甫患病,故停杯,非。……‘新停’者,‘方饮罢’之意。”日本学者森濑寿三在全面考察了“停”的词义、“停杯”在诗文中的用例后指出,《登高》之“新停浊酒杯”“绝不能解作‘废酒’或‘断饮’”,而是“将酒杯停在嘴边”之意思。

综合杜甫的其他诗作以及《登高》全诗考察,此处的“新停”的确不是“刚刚戒酒”之意。《登高》作于大历二年的重阳节,就流传至今的诗作看,杜甫作于这一天的诗还有《九日五首》。“这组诗是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九日’指重阳节。诗题‘五首’,实仅四首,一般认为包括前一首《登高》在内,故得五首。”在杜甫作于同一天的这五首诗中,第一首就提到了自己重阳独酌、抱病登台的情景:“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由此可见,此日杜甫虽老病交加,但并未因此而戒酒。所以,《登高》“新停浊酒杯”不能解作刚刚因病戒酒。

要真正理解“新停”之所指,还得从《九日五首》入手。《九日五首》中的一些诗句对于理解《登高》之“新停”有重要意义,兹摘录如下。其一:“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其二:“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发改,但愧菊花开。”其三:“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其四:“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从这些今昔对比的诗句明显可见,昔日的重阳节弟妹友人相互邀约,登高赏菊,把盏传杯,意气风发;如今的重阳节,亲朋好友存者无几,加之战乱和老病,自己只能于他乡独登高台,独饮浊酒,那种“坐客醉纷纷”的热闹场面已一去不复返了!由于没有了亲人和友人的陪伴,没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没有了太平岁月的闲适心境,喝酒也没了当年“传杯不放杯”的兴致,于是一两杯刚刚下肚便放下了酒杯。这便是“新停浊酒杯”,即一两杯刚刚下肚便停下了酒杯,因为了无兴致。“新停”一词将当时作者心境的孤独和环境的冷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杜甫《登高》可以这样理解: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以句内和句间的工对起首,描写登高远望之景,其中天高地廓、风急鸟回、猿鸣哀转的意象与颈联之“悲秋”相呼应。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继续写景,但与首联相较,由空间的廓远转向了时间的易逝,在“萧萧”和“滚滚”所凸显的磅礴气势中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大气象回到了小个体,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暮年久客万里他乡,于重阳节带病独登高台的悲壮之情,达到了点题的目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形式上对仗工整,“艰难”对“潦倒”,都是形容词,前者说时局,后者说自己;“苦恨”对“新停”,都是偏正结构,前者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后者反映了重阳登高的孤独;“繁霜鬓”对“浊酒杯”,前者凸显了衰谢之形,后者暗含了困顿之境。意蕴上,尾联继续抒情,但与颈联纯粹抒写个人情感相较,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更加深沉厚重:时局艰难、时不我待,自己本该有所作为,却无奈繁霜染鬓、韶华已逝,空留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登高赏菊、把盏传杯,重阳本该亲朋相邀,却无奈身已衰谢、羁旅他乡,空怀独酌停杯的无限感叹。

注释

①②(明)胡应麟:《诗薮》(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第96页。

③⑬赵晓晖:《〈登高〉究竟表现什么精神?——兼论“潦倒”的两重意义》,《语文建设》2015年第34期,第47页,第61页。

④⑪⑯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第178页,第179页。

⑤⑫⑰⑲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55页,第333页,第333页,第334页。

⑥傅庚生:《杜诗析疑》,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0页。

⑦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页。

⑧王俊鸣:《意蕴剖析与语言通解——以杜甫〈登高〉诗为例》,《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5期,第46页。

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⑩童庆炳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⑭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第6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⑮(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24页。

⑱[日]森濑寿三:《关于杜甫〈登高〉的两点质疑》,刘维治译,《青海师范专科学报》1994年第1期,第37页。

作 者:

高天霞,博士,河西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复旦—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史及敦煌文献语言文字。

编 辑:

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壮志重阳酒杯
写在重阳(外三首)
归暮遐思
油田工人
破桩
刘秋梅
把酒杯端起来
喝酒要用对酒杯
壮士拜师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