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中期作品《卡萨玛西玛王妃》中海恩辛斯·罗宾逊的空心人形象

2017-07-12 12:30董盼盼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妃空心贵族

⊙董盼盼 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

亨利·詹姆斯研究

亨利·詹姆斯中期作品《卡萨玛西玛王妃》中海恩辛斯·罗宾逊的空心人形象

⊙董盼盼 王跃洪[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

本文对亨利·詹姆斯中期作品《卡萨玛西玛王妃》中海恩辛斯·罗宾逊的形象进行分析,发现他的空心人形象是由身世分裂、成长环境分裂和理想分裂三方面造成的,反映出作者亨利·詹姆斯本人的社会焦虑。海恩辛斯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产物,他的空心人形象能够引发人的精神反思。

亨利·詹姆斯 《卡萨玛西玛王妃》 空心人形象 海恩辛斯·罗宾逊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的《卡萨玛西玛王妃》(The Princess Casamassima,1886)是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增大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当时“欧洲国家普遍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各国都出现革命运动。如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仍历历在目”(Derek Brewer,1987: 24)。“许多激进的思想纷纷出现……可以确定的是在欧洲和英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恐怖炸弹袭击和刺杀事件”(Derek Brewer,1987:25)。《卡萨玛西玛王妃》讲述的是发生在英国19世纪贵族私生子海恩辛斯·罗宾逊(Hyacinth Robinson)的故事。他的母亲是一个女裁缝,因为谋杀其生父亲弗雷德里克勋爵(Lord Frederick)而被判终身监禁。海恩辛斯自小由他母亲的同事阿曼达·皮森特(Amanda Pynsent)小姐抚养成人,长大后成为一名书籍装订高级技工。他结识了一些激进的下层社会革命拥护者,随后加入了革命组织。年轻漂亮的卡萨玛西玛王妃使得海恩辛斯接触到贵族的生活和文化艺术,之后在欧洲的游历更是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在接到暗杀任务后,海恩辛斯无法排解他内心的矛盾,最终持枪自杀。该故事揭示的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各阶层冲突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陷入精神困境,处于“空心”的状态。

“空心人”一词取自著名作家T.S.艾略特(T.S.Eliot)的同名诗歌《空心人》(The Hollow Men,1925)。艾略特1925年发表了《空心人》,在诗的第一节他就直接以空心人自比,诗歌中的我们“灵魂空虚,心灵空白,在灵魂意义上说,我们已经不复存在,我们是精神上的死者”(张剑,1998:54)。这首诗是在艾略特婚姻破裂以及个人生活波澜起伏的背景下创作的(Peter Ackroyd,1984:149-177),反映了诗人在陷入精神和生活困境时迷惘的状态。《卡萨玛西玛王妃》中海恩辛斯·罗宾逊被动、懦弱,一直在贵族和平民的身份之间徘徊,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像是一个空心人,他的这种空心人形象是由身世分裂、成长环境分裂和理想分裂三方面构造的。

一、身世的分裂

哲学中“我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和讨论的问题,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身世。海恩辛斯是皮森特小姐收养的孩子。在海恩辛斯没有去监狱见他的生母之前,皮森特小姐“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感觉到他父辈的高贵(James,1886:58),这种从小的暗示让海恩辛斯对自己的定位是贵族后代。然而在监狱中,他见到一个“无言、静止、失魂落魄、迟钝的人物”,“粗糙的帽子和蓬乱的短发使她看起来似毁容般丑陋”(James,1886:84),当海恩辛斯得知她是自己的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流淌着下层女裁缝的血。自此,海恩辛斯明确了自己的母亲是一个法国裁缝,父亲是一个贵族。一个是下层被剥削劳动者,一个是上层剥削统治者,不仅在身份上存在严重矛盾而且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贵族的生活环境正如海恩辛斯去拜访卡萨玛西玛王妃时看到的那样,“他(海恩辛斯)坐在一个玫瑰色锦缎盖着的凳子上,凳子腿和框架好像是纯金的”(James,1886:244)。而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是“住在贫民窟的罗斯·缪尼门特”(Rose Muniment),平时“坐在黑暗中”(James,1886:132),只有在客人来的时候才点燃一根蜡烛。仅仅一个凳子就反映出贵族生活的奢侈,对一根蜡烛的珍惜同样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穷苦,两个阶层在物质上就分属两极,且这种差距是无法调和的。

海恩辛斯的母亲为了报仇用长刀将其父亲谋杀,最终被终身监禁,这使得海恩辛斯成为一个孤儿。夫妻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而海恩辛斯的父母却是仇人。父母阶层的对立使得海恩辛斯无法在心理上构建一个关于身世统一和谐的认知。海恩辛斯体内存在着两种矛盾的血统,注定他要在矛盾双方之间徘徊,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站在哪一方,陷入精神困境,一生都在探索追寻,过着空心人的生活。

二、成长环境的分裂

海恩辛斯自小被他母亲的同事皮森特小姐抚养长大。皮森特小姐靠做针线活为生,但尽量给小海恩辛斯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在鲍尔班克夫人(Mr.Bowerbank)第一次见小海恩辛斯的时候便注意到“小海恩辛斯鞋上设计独特的补丁跟她印象中全世界的小贵族的一样”(James,1886:63),这一细节描写充分显示出皮森特小姐尽心尽力照顾小海恩辛斯,并努力使海恩辛斯的生活尽可能地与真正的贵族相似。阿纳斯塔休斯·维奇(Anastasius Vetch)是皮森特小姐的男性朋友,靠在剧院拉小提琴为生,他“在海恩辛斯十五岁的时候给海恩辛斯买了培根的散文作为礼物”(James,1886:114),像是父亲在扶养照顾他,小至衣服补丁,大到学习、看书、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这些本身就是与皮森特小姐所处的社会地位所能提供的成长环境不相符的,而且她总是阻止小海恩辛斯与他的玩伴海宁·米利森特(Millicent Henning)之间的往来,在皮森特小姐眼里,从小“海宁·米利森特就是一个非常坏的小女孩”(James,1886:62),因为海宁小姐一家就住在皮森特小姐隔壁,同属下层劳动人民,再加上海宁小姐总是想要亲小海恩辛斯,这种行为在皮森特小姐看来就是在染指他,这个她小心呵护、精心培养的小贵族。后来,皮森特小姐在得知海恩辛斯被卡萨玛西玛王妃邀请去她在梅里德的庄园后,宁愿自己病情恶化孤独死去,也不愿告诉海恩辛斯让他提前回去照顾她,就是为了让海恩辛斯多接触上层贵族,因为让海恩辛斯重新回到上层贵族圈内是皮森特小姐的夙愿。

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皮森特小姐在海恩辛斯周围画了一个保护圈,一边通过阻止海恩辛斯与周围下层人民的接触,阻隔他与下层人民的联系;另一边努力为海恩辛斯创造条件让他接触贵族,为他进入贵族社会打开缺口。这一做法必然将海恩辛斯隔绝起来,而这种成长环境的分裂使得海恩辛斯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方面,他深知自己和养母的生活贫困;另一方面,他长期受到养母认定他是贵族后代的影响,他不知道自己是过着平民生活的贵族后代,还是妄想过贵族生活的平民。社会身份的不确定使得海恩辛斯再次处于两种分裂对立的中间,一直处于迷茫混乱的状态。

三、理想的分裂

海恩辛斯的理想也存在矛盾。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是矛盾的,“对世间美的追求与实质内容被用引号嘲讽的、怀有报复心的社会信仰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矛盾”(Julian Markels,2000:3)。海恩辛斯从小由养母在贫穷的生活中抚养长大,若不是皮森特小姐收养他或许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他儿时的朋友海宁·米利森特和长大后结识的罗斯小姐都生活在极度贫穷中,他非常了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感激皮森特小姐的养育之恩,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皮森特小姐等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现状,所以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愿意为了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根据弗洛伊德的经典人格心理结构(转引自王一川,2009:145),这时的海恩辛斯“自我”调节和控制“本我”,遵循“现实原则”,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的理想是投身于改变下层人民现状的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卡萨玛西玛王妃的出现不仅让海恩辛斯跟随她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更让他接触到了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文化。海恩辛斯在梅德利醒来,发现“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画,高耸的黄褐色古老屋顶上有巨大的烟囱和奇特的窥孔,尖屋顶两端各种怪异的山形墙,在不同线上的窗户以及独特的墙斑和凸起……都展现了年代和天气的印迹”(James,1886:299),“他曾梦想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拥有这些东西,有这样一个早晨和机会”(James,1886:301),可以说在梅德利的生活唤醒了海恩辛斯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即认同自己的贵族血缘,追求贵族精致的生活和欣赏欧洲上层社会的艺术文化。“在梅德利的那段时间充分展现出海恩辛斯的敏感本质,他能够受益于英国文化所代表的一切文明,但这是他的社会主义理想将要摧毁的原因”(Markels,2000:6)。随后养母皮森特小姐病故、维奇先生的劝说促使他去巴黎和威尼斯游历,在那里海恩辛斯折服于欧洲深厚的文化艺术,在回到伦敦之后就改变了自己对革命的看法,因为他相信社会主义将会摧毁他崇拜的欧洲上层艺术文化和悠久历史,这是与他的“本我”理想,即保护欧洲上层社会丰富和绚丽的艺术文化相对立的。海恩辛斯“本我”和“自我”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自理想的矛盾使得代表道德和良知的“超我”产生分裂,进而无法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结构,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也不知道何去何从,所以他在接到暗杀任务时难以抉择,最终导致持枪自杀结束自己的空心生活。

海恩辛斯的空心人形象反映的是作者的社会焦虑。“海恩辛斯被两种观念撕裂,一种是对艺术、文学和历史(James,1908:1,141)的坚信,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会把其摧毁,另一种是民主的洪流在全世界高涨起来,即社会主义的兴起,但是只要匮乏、痛苦、犯罪在人民中存在,这种民主依然会被诟病(James,1908:2,262-263)。”而亨利·詹姆斯出身一个上层知识分子家庭,欣赏和推崇欧洲上层艺术文化,所以在他的笔下,许多人物都想要学习欧洲深厚的文化

>艺术,海恩辛斯也一样。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暴动不断,在詹姆斯看来是英国的衰落造成的,詹姆斯以海恩辛斯的自杀为故事的结局,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所持的怀疑态度,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焦虑。

结语

本文对海恩辛斯的空心人形象进行分析,发现他的身世、成长环境和理想的分裂是使他成为空心人的主要原因,海恩辛斯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如今,现代社会贫富差距逐大,精神文化没有同步发展,现代人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更加茫然,海恩辛斯的空心人形象能够引起现代人对空心人现象的思考,从而反思自己的精神世界,及时塑造自己的灵魂,尽力避免自己成为空心人,这对于现代人的成长生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Ackroyd,Peter.T.S.Eliot:A Life.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4:149-177.

[2]Brewer,Derek.Introduction.The Princess Casamassima by Henry James.New York:Penguin Books,1987,24-25.

[3]Markels,Julian.Socialism-Anxiety:The Princess Casamassi -ma and Its New York Critics.New York:College,Literature,2000:6.

[4]James,Henry.The Princess Casamassima[M].New York: Penguin Books,1886.

[5]James,Henry.The Princess Casamassima[M].2 vols.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08:141,262-263.

[6]王一川.西方文论史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45.

[7]张剑.《空心人》与T.S.艾略特的思想发展[M].国外文学(季刊),19989(1):54-57.

作 者:

董盼盼,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王跃洪,硕士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学。

编 辑:

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S1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王妃空心贵族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朋克头”王妃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空心病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凯特王妃用 Mulberry搭配经典手包出席慈善日活动
《决战王妃》系列中文版译者招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