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军
摘 要:生态林业建设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准,也是应对生态问题的关键手段。笔者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生态林业的含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衡量条件,阐述生态建设基础下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纲要。
关键词:生态建设;西北地区;林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7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74
西北地区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的限制,加之人为破坏等行为的出现,促使该地区生态体系呈现明显下滑的现状,严重阻碍西北地区經济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可对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有利控制,还可保障生态平衡。
1 生态建设基础下西北地区林业发展的意义
阿尔金山附近地形地貌以盆地、高原、山地为主;年降水量趋近于20cm,甚至在某些干部地区,降水量在5cm以下,致使部分地区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植被覆盖区域自东向西,即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促使西北地区人员活动区域逐渐减少,加之环境恶化,西北地区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环境恶化具体可表述为以下2点: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地处于黄土高原,土质抗腐蚀性相对薄弱,降水量过低,导致植物生长难度相对较大,致使土资源附着力下滑,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荒漠化。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荒漠化面积在262万m2,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高达190万m2,即全国2/3荒漠土地集中于西北地区。对此,构建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自然调节师”的作用,成为解决西北地区当前荒漠化现状的关键手段。
2 对生态林业的分析
2.1 生态林业的含义
生态林业是指以生态学、生态规律为建设原则,发展现代化林业。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林业发展,同时为人类生存、社会建筑构建完善化生态林业生产体系。不仅是多目标和多成分、多功能与多角度的融合,还是内外交流、组合定理、开放循环的融合,从而更好构建动态化、平衡化林业生态防御系统。
2.2 生态林业的价值
从整体来讲,生态林业的建设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涉及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和水土保持等内容,不仅可实现水利工程使用年限的延长,还可保障农业、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将多样化、生态化作为环境保护基准,通过对生态文明的体现,构建人与自然新型发展格局。在此期间,生态林业建设的价值可从以下几点予以阐述:为生态化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对动植物资源实施强有力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经济转型等。生态林业的建设为社会发展创造多元化资源,从而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3 生态建设基础下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
3.1 法制健全
若要快速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问题,应从政府的角度,对法制予以标准化控制,通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林业的认知,以此构建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新局面。政府部门需对《森林保护法》等法律实施完善,通过对“滥砍滥伐”现状的打击与严惩,做好原始生态林业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生态林业政策,结合政策出台、条例制约的方式,如林业税收等手段的运用,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助力;强化生态林业法制工作的意义,避免法制落实障碍等相关问题的出现。通过生态林业法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地方性政府结合强制化手段的约束,预防林业破坏等行为的出现;而相关企业在针对森林开采工作上,也会受到法律法规等层面的约束。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强化,可对自身行为实施约束性、规范性控制,群众间相互监督方式的产生,可体现生态林业建设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
3.2 以“科技”为目标
除健全法制对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以“科技”为目标的建设方针也是实现生态林业发展的关键。对此,政府部门可通过科学技术向生产力演变的方式,积极将科技水平融入于生态林业建设,例如:容器育苗作为当前林业种植新技术,通过该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育苗成活率,还可促进生态林业栽种成活率的提升。政府通过资金融入等决策,加大生态林业产品的研发力度,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态林业建设实施合理布局,其在为林业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推进生态林业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3.3 生态林业分类管理
现阶段,西北地区生态林业发展步调相对迟缓,政府部门可通过林业分类管理的方式,实现生态林业市场稳定前行。依据生态林业类型、动植物产品的差异,对其实施分类管理,最大限度上对生态林业予以资源开发,扩增林业市场,创造生态林业价值。例如:依据生态林建设方针,开发原料和花卉、旅游与果品等产品,以此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高生态林业市场占有率,贯彻落实生态林业稳定、长期发展目标。
4 结束语
要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可通过“退耕还林”方案的施行,对国土资源进行优化,坚守国土治理工作的意义,保障生态平衡发展。现阶段,随着西北地区环境恶化,政府推崇“以粮食换生态”理念,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实现生态林业建设,强化生态效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