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蔗叶与甘蔗渣都是甘蔗的副产物,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营养成分,将其作为饲料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很好地降低饲料的生产成本。本文简单介绍了甘蔗副产物作为饲料的利用方式及技术,并指出了其作为饲料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加快甘蔗副产物饲料化的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甘蔗副产物;饲料;利用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15
我国畜牧业发展快速,对于饲料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草场的开发难以满足牛羊的需求,特别是在秋冬季节,饲料的来源更加紧张。而此时正是甘蔗的收获时期,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甘蔗的副产物,可以有效解决冬季饲料不足的问题。
1 利用方式与技术
1.1 青贮
甘蔗叶青贮是将甘蔗叶切成长度约为2~3cm的小碎段,随后向其添加酵母菌并将其堆放到表面光滑的青贮窖中的一种利用方式。由于刚切碎的甘蔗叶内的细胞还会进行有氧呼吸作用,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因此,青贮时,应将碎段进行密封并压实,以排除里面的空气,加速细胞死亡,减少养分及能量的流失。微生物作用的阶段是青贮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酵母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微生物。酵母菌属于厌氧菌,排除氧气不但会减少甘蔗叶养分的流失,而且还能为酵母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乳酸的产量。当青贮过程中pH值将到4时,包括乳酸菌在内的微生物均停止了活动,饲料也就可以得到长期的保存。青贮法能够贮存较大量的原料,而且由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此方法处理的甘蔗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缺点是成本投入較大,且生产周期过长。
1.2 微贮
微贮是将甘蔗尾叶用揉搓机搓软后放入容器中的一种处理方式。在堆放甘蔗尾叶时,分层加入粮化酶或者EM菌,随后进行压实排气并密封,使其在厌氧的环境中发酵3~4个星期即可。EM菌是由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粮化酶则是一种蛋白,因此,无论是哪种添加剂,都没有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可以安全地生产饲料。微贮法的制作技术相比于青贮法更加简单,而且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对于甘蔗叶饲料化的推广与普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方法生产出的饲料,贮存时间较短,且饲料当中的养分增加也较青贮法少。
1.3 氨化处理
甘蔗叶的氨化处理同样是建立在青贮基础上的,在青贮堆层时,将尿素溶于水,按照甘蔗叶干物质量的3%来添加尿素。由于甘蔗叶中含有脲酶,他可以将尿素水解成氨,氨遇水后生成氨水,氨水会电离出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从而使甘蔗叶中的纤维素水解膨胀,促进家畜瘤胃中的胃液渗入,从而提高甘蔗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甘蔗渣进行氨化处理时,需将甘蔗渣与尿素均匀混合,混合比例为50:1。随后将混合物浸湿,使其在高压锅中以14kg/cm2的压力下进行蒸煮,2h后出锅,当温度下降到25℃时加入酵母,随后排出发酵所产生的气体,将其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就可作为饲料使用。经过氨化处理的甘蔗叶和甘蔗渣,可以有效去除硅土和草酸这些对牛有害的物质,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等物质,可消化粗蛋白的含量也较未处理时提高1倍。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甘蔗叶与甘蔗渣作为开发饲料的原料有着巨大的潜力与经济效益,不过大多当地的政府部门没有给予这种潜力足够的重视,导致政府部门并没有对甘蔗叶与甘蔗渣饲料化利用提供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使得甘蔗副产物饲料化的利用无法形成一定的自主格局。
2.2 饲料转化效果差
在种植甘蔗的区域内,养殖牛羊的养殖户相对较少,而甘蔗的副产物却有大量剩余,多数的甘蔗副产物都以焚烧或者还田的形式被处理。即使一些甘蔗叶和甘蔗渣能够作为饲料,但由于养殖户较为分散零散,缺少相应的加工设备或没有掌握甘蔗副产物饲料化的利用方式或技术,导致饲料转化的效果不理想。
3 解决途径
3.1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生产
在重点蔗区内,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主导的作用,扶持建设一批甘蔗副产物加工企业和牛羊养殖企业。对于当地的农户,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并进行适当的宣导,使养殖户能够充分了解甘蔗副产物作为饲料的巨大潜力,促使农户形成专业养殖合作社,以扩大产业规模。
3.2 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解决关键难题
技术的研发分为机械的研发和饲料转化技术的研发2大类。机械研发应着重考虑甘蔗收集工作,以解决甘蔗副产物收集成本高的问题。还要加强在加工过程中脱水、制块、粉碎等技术的研发与改良,以降低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提高饲料转化技术方面,应加强对微生物菌剂和酶类以及以甘蔗副产物为主的配料的研发,以更好地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从而加快甘蔗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吴兆鹏.甘蔗渣的饲用价值及其作为饲料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牛业科学,2016,42(5):41-45.
[2]陈超贵.甘蔗尾叶作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J].广西畜牧兽医,2016,32(1):40-41.
作者简介:罗启荣(1975-),男,布依族,贵州省册亨县人,大专,中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饲养技术工作,册亨县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