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2017-07-10 09:42胡唯唯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指导研究

胡唯唯

摘 要:就业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这给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就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高校中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途径有着各自的特点,该文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体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并针对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育专业 就业指导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98-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体育学科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体育学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处于高速发展的路途之中。2013年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体育是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可见,国家对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发展体育产业、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

在国家对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对各高校而言,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体育专业,随着体育专业学生的增多,伴随而来的则是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此外,体育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高校还未形成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使之该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机制还不成熟,体育专业的社会定位和市场需求出现脱轨,供需不协调,种种因素导致体育专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1.1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对研究体育专业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生的就业情况,在512名学生中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流向。统计发现,有26%的学生从事体育教师这一行业,有25.2%的学生在体育相关企业中就职,而剩余一半学生除小部分升学、出国、参军入伍以外,大都选择了与体育无关的行业。可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职业道路的选择之中没有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还不够完善。

1.2 体育专业就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选择时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自身专业水平不高。高校中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并不是从小科班出身,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学时开始选择练习体育,甚至部分同学是为了考取大学而不得已应付训练,因此这些学生步入大学象牙塔后认为完成了任务,甚至会选择放任自己,放松训练强度,荒废了自身专业。加之,大学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中学,很多情况下需要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从中学高强度训练中解脱出来的体育生而言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我松懈的心理。因此,很多体育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培养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在就业选择时,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步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在是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各个企业争先抢夺的“宝贝”了,而包括体育专业在内的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这一点,不少仍保留进入高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目光短浅,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为以后的就业做充足的准备,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对就业做出过高的期望,很多同学向往“收入高、环境好、工作舒适的”工作,缺乏开阔的就业视野,以至于出现目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 当前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2.1 高校对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体育专业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高校的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尤其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虽然高校院系中成立有就业指导小组,下属于校就业指导小组,但由于还未形成完善的工作体制,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其没有完全发挥服务职能。由于高校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就业指导小组只能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指导学生就业的功能。

2.2 就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等,由于这些课程为公共课或是选修课,大部分同学对此不重视,尤其是对文化课缺乏兴趣的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死板的话,上这些课程变成为了形式,缺乏现实中的意义。此外,近些年来,“慕课”成为高校教学课程的一种新形式,很多高校的就业课程也选择了这种方式,网络课程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着自身的优势,有与时俱进、时效性强、方便高效等特点,但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体育生而言,也随之而来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出现花钱刷课、课程自行播放并不听课等现象,这样,就业指导课程起不到课程本身的效果。

2.3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也是目前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大问题。高校的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都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担任,本专业和现实中担任课程的脱节,导致他们缺少就业指导方面的基本知识框架,加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与现实脱节、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意见。

2.4 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

目前,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除就业指导课程外,就业指导工作多拘泥于传统的就业讲座、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对就业只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面,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就业、在现实就业中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以及自己缺少哪些能力。另外,在就業工作开展方面,高校缺乏层次性和重点性的教育,因为不同年级有着不同年级的特点,要分层分重点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比如低年级着重就业观念教育,高年级着重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此外,一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应普及,比如模拟面试、简历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等。

3 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3.1 完善工作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工作体制,高校应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院系在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学院就业办,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每个班级可选任多名就业委员和就业信息员,便于就业相关信息及时传给学生。将“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就业工作指导工作双管齐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导师制”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导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从学院教师队伍中选出一批在就业指导方面有经验的老师,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实现“一对一”服务学生就业的模式,按照不同年级段分别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例如:针对低年级同学,通过讲座形式教给学生如何制作职业规划;针对高年级同学,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历以及如何应对面试。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就业指导相关培训,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使其理论水平和现实能力接轨;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单位中的体育事务界专家担任本科生的兼职导师,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健身教练、裁判员等定期给学生开展就业讲座以及实践教学,使体育专业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自己缺乏哪些能力。

3.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的良好对接,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对口用人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关系,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首要步骤。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用人单位,单位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实习的锻炼,能够切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所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地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目的。

3.4 丰富就业指导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体育专业学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大多数是因为就业观念不端正,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除了沿用传统的主题班会、就业讲座等形式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实训基地,举办模拟面试、就业岗位体验、就业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就业指导形式,提高学生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另外,相关教师还需从低年级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降低期望值”“从基层做起、民营企业是主渠道、就业要走市场化道路”等新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思维,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学生自身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并结合职业目标制作人生规划,按照公司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积极主动地寻求锻炼,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交流沟通、敬业精神等方面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

3.5 加强家庭对就业指导的关注度,提升社会的重视度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全全参与。高校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家庭要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注,配合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体育专业学生吃苦耐劳、个性张扬、争强好胜,这些特点使得该专业学生受挫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在求职过程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给自己定位过高、过于感情用事等,所以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高校需要关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时的心理特点外,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就业压力。此外,社会也要提升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改变对体育专业学生不爱学习的一些偏见,目前,社会整体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高,这就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只有提高社会對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多方面努力,要形成社会、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制度。笔者相信在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校体育专业的就业服务机制会越来越完善,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高小静.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20):55,57.

[2] 安迪.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 翟丹,马天天.略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3):228-229.

[4] 马宇轩.河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D].河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就业指导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