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李栋 李灵超
摘 要:运用前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的100 m、400 m及世界纪录等数据指标,采用数学计算方法得出该运动员创造800 m世界纪录时每个100 m、400 m的平均强度、每秒速度、步长及比赛所需的步数等具体指标。以此指标为标准,对我国优秀男子800 m项目达到国际健将、健将、一级等标准运动员进行统计与计算。比较结果证明,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运动员水平主要差距是比赛中的步长差距,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后蹬角和前摆角度过大引起的,各分段速度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训练观念和方法滞后也是制约我国男子800 m水平提高的因素。
关键词:世界男子 800 m纪录创造者 中国男800 m 制约因素 步长 训练观念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a)-0243-03
目前,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成绩差距较大。我国男子800 m即使在亚洲,也无法与日、韩抗衡。造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这与我们忽视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途中跑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有重要关系。该文从途中跑技术运动学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我国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在跑步过程当中步幅与步频的相关数据,逐步加大训练负荷,是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训练的核心,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加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是核心中的关键,我国在800 m训练中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仍需加大,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训练实践证明,800 m运动员途中跑运动技术和肌肉调动能力的正确与否,对运动员未来进入高水平阶段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跑的水平影响很大。因此,探讨我国男子800 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运动学特征,旨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男子中跑运动员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前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
(2)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乙组800 m决赛的大学生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对前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途中跑运动技术特征研究方法
对前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的100 m、400 m及专项成绩,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如下分析:(1)计算800 m比赛成绩的每100 m平均成绩;(2)用塞·巴斯蒂安科100 m个人最高成绩除以比赛每100 m平均成绩得出800 m比赛成绩中的每100 m强度即82.16%;(3)用塞·巴斯蒂安科800 m比赛成绩除以2得出每个400 m平均成绩,再用塞·巴斯蒂安科400 m个人最好成绩除以800 m比赛成绩中的平均400 m成绩,得出800 m比赛中每个400 m强度即89.12%;(4)用800 m除以比赛成绩得出每秒速度;(5)用每秒速度除以步频3.45步/s得出运动员比赛的步长;(6)用800 m除以步长得出比赛中所需的步数;(7)以塞·巴斯蒂安科各项目统计数据为标准,对达到世界纪录、国际健将级、健将级、一级运动员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对所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运动员在100 m、400 m、800 m比赛的每一步的步长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这对深入认识男子800 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运动学特征,改革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方法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
1.2.2 对男子800 m大学生运动员途中跑运动技术特征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统计软件对最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比较分析法。
通过分析赛·巴斯蒂安科800 m各分段成绩进行统计,把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途中跑成绩与赛·巴斯蒂安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分析与探索改革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各项数据指标的数学统计方法
塞·巴斯蒂安科100 m成绩10.39 s、400 m成绩45.08 s,专项比赛成绩1∶41.73 s(101.73 s),具体统计程序与方法如下所述。
(1)800 m专项比赛中每100 m平均成绩为:101.73 s÷8 =12.71625 s。
(2)800 m专项比赛中每100 m平均强度为:10.39 s÷12.71625 s
=81.71%。
(3)800 m专项比赛中每400 m平均成绩为:101.73 s÷2= 50.865 s。
(4)800 m专项比赛中平均每400 m平均强度为:45.08 s÷50.865 s=88.63%。
(5)800 m专项比赛每秒速度(m/s)为:800 m÷101.73=7.86 m/s,统计步长则用7.86÷3.45步/s(步频)=2.28 m(步长)。
(6)用800 m专项比赛距离÷2.28 m=350.88步,即比赛所需跑的步数。
2.2 以塞·巴斯蒂安科创造世界纪录指标为标准计算达到国际健将水平的各项数据
以世界纪录为标准,运动员800 m专项成绩每下降1 s,其800 m跑的步数要增加1.54步即3.51 m的距离,如果男子800 m运动员从世界纪录下降到国际健将水平其差距为31.57 m的距离。目前,我国男子800 m运动员达到国际健将水平的很少,全国田径大奖赛一般只能达到健将和一级运动水平之间。如果把我国男子800 m运动员从健将级提高到国际健将水平其差距为25.56 m,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结果,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差距,所以步幅的长短在训练和比赛中至关重要,每一步的长度增加能夠减少规定时间内的距离。
2.3 我国不同水平男子运动员800 m的速度、步长和步频比较与分析
由于运动成绩的高低是由运动员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决定的,而运动员身体重心向前移动水平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运动员步长和步频,因此,为了分析和探讨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运动成绩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的速度、步长和步频进行对比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步频的检验概率P>0.05,说明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步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步长的检验概率P<0.01,说明我国不同水平男子运动员800 m步长存在高度的显著性差异。从全程来看,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运动成绩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平均步长上,这不但与广大中长跑教练员的观点一致,而且也与以前这方面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见表1。
2.4 我国不同水平大学生男子运动员800 m跑大腿的前摆角度和后蹬角度的比较与分析
在影响步长的诸多运动学参数中,人体的前摆角度和后蹬角度是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因此,我们对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跑中支撑腿的后蹬角度和摆动腿的前摆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他们之间步长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当人体身体重心移过人体支点的垂直面时,即进入后蹬阶段。在保证合理技术的前提下,减小后蹬角度是提高步长的有效方法,而减小后蹬角度,除了加强蹬伸送髋的意识外,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和伸髋肌群的力量[2]。按新的跑步周期阶段划分方法,当支撑腿进入后蹬阶段时,摆动腿进入前摆阶段[3]。摆动腿在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伸髋肌群的协同收缩下,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带动同侧骨盆前送,大腿摆至前上方最高点,也就是摆至水平或略低于水平位置,这时大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的前摆角度也呈现这样一个规律,也就是运动水平越高,前摆角度也越小,经检验,P<0.01,说明他们之间的前摆角度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前摆角度越大,说明摆动腿摆动幅度越小,步长也就越小;前摆角度越小,说明摆动腿前摆动幅度越大,步长就越大,因此摆动腿的前摆角度对步长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摆动腿的摆动角度为向上不向前,造成步長缩短,摆动腿的摆动过低也使步长缩短。良好的摆动腿技术应该是积极地向前上方摆,加大摆动幅度,牵引髋关节前移。所以,摆动腿的前摆角度是衡量运动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5 制约我国不同水平男子800 m运动员步长的因素
速度因素:首先是运动员的100 m速度,导致800途中跑每100 m平均速度差距较大(12.71~13.63)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运动员途中跑中的大腿前摆和后蹬速度,造成运动员途中跑的腾空时间延长或后蹬速度不足而影响步长。其次是制约运动员400 m成绩的提高,世界纪录创造者400 m跑是45.08,而我国达到健将级水平运动员400 m则是48.58,在达到88.63%强度下进行比赛则差距显著即平均400 m为50.86∶54.52,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一定的速度作为基础,则比赛的后半程的步长必然受到制约。
训练理念滞后:速度和专项速度耐力已成为运动员战术指导思想,而且也将愈演愈强,优秀中长跑运动相持阶段的速度更快,节奏变化更多是未来中长跑训练发展的方向和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教练员对世界男子800 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不深入,目前,在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方面,我国中跑教练还没有像孙海平那样为刘翔制定一套科学以提高髋关节力量、技术为主的科学训练方法。应在发展运动员髋部肌群如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群的专项力量、技术训练方面应有创新的训练理念,对于髋部和腿部肌肉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不断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步长、步频接近,使差距不断缩小,这是刘翔为什么达到世界水平的关键。
训练方法滞后:只重视大运动量和强度训练,忽视以提高运动员途中跑“送髋”技术的跳跃性力量训练,如短距离和长距离跨步跳训练。国外中跑运动员把长短距离的跨步跳作为提高运动员“送髋”技术的主要手段,也把它作为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重要手段。快速多变的节奏,在每一圈努力拖垮对手已成为战术训练的重点,运动员的体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我国现役运动员冲刺能力下降,导致运动成绩下滑亦成必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运动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步长上,而步长的差距又是由于运动员之间的后蹬角度和前摆角度存在显著差异所造成。制约我国男子步长的因素主要包括速度、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
(2)我国男子800 m在专项力量训练尤其是髋关节的专项力量训练可能存在误区,专项力量训练也是肌肉力量发展阶段,在伸髋肌群、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的专项肌肉训练上的技术没能达到保证,是制约男子800 m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建议
(1)为使运动员从青少年开始掌握正确的前摆和后蹬角度,应结合途中跑技术多安排短跳与跨栏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各肌肉群的训练,根据运动员的身高及下肢高度专门设计一套符合提高800 m运动员步长的训练方法。
(2)为提高运动员前摆与后蹬角度动力定型的稳定性,应采用长距离跑动中连续跨栏练习,栏架的高度以运动员能够掌握正确的前摆与后蹬角度为准。要减小运动员的前摆角度,同样要加强送髋的意识,大力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和伸髋肌群的力量。
(3)在训练当中也要注重各分段的速度,步长短由于跑动伸髋肌群没有完全利用和打开,速度与步长同时进行训练,使得训练效果更为明显。
(4)运动员的每一个100 m的速度对提高400 m专项速度耐力非常重要,它是运动员达到一定步长的保证,是提高我国男子800 m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每100 m速度的提高对整体成绩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翔,周李莉.对我国不同水平的男子大学生运动员800 m途中跑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J].体育科研,2007,28(1):48-50.
[2] 段世杰.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55.
[3] 崔喜灿,王保成.我国田径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