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龙
摘 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近15年来关于毽球运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毽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关于毽球运动的研究明显增多,可见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不断提高,但是多数文章停留在比较浅的研究层次,在核心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发表的较少;研究方向有很多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涉及的毽球运动的发展、技战术训练、文化和全民健身4个方面。
关键词:毽球运动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207-02
1 论文数量
相关毽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呈现出来,2000年以后有了逐渐上升的趋势[1]。本研究以“毽球”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集相关文献,总共有298篇。由图1可以看出,研究者从2006年开始,对于毽球运动的关注逐渐上升,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这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诱发了人们的研究热点。
核心期刊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是体育科研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代表中国的科研水平,是重要的生力军,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毽球运动的研究再近15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核心期刊中搜录的文献仅7%,硕士论文有17篇,博士群体选择毽球作为学位论文的也仅郭贤成关于毽球运动战术,硕博士论文仅占6%。这也反映出毽球并没有得到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足够的重视。同时,参加重要会议的论文有3篇,分别是张伟霞“中国毽球‘小榄发展模式研究“、胡旭忠“我国优秀毽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调查与分析”和蔡福华等“广东省大学生毽球运动员运动动机的调查研究”,仅占1%,而获得国家基金的更少,仅占0.7%。
2 研究主题
通过分析近15年核心期刊和硕博士发表的论文,主要将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进行提炼,将我国毽球的论文主题划分为技战术训练、发展、文化和全民健身4类。从表2中毽球运动研究主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是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占66%。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品牌和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的文化发展,为其自身的传承提供了机会。龙明不仅指出毽球在中国的发展的状况,还分析目前世界毽球运动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世界比赛日益激烈,水平日益接近;选材和技战术出现流派的分化;比赛规则不断修改等[3]。随着毽球运动的发展,学校毽球的发展研究也在逐年增加,在“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郑治伟通过分析毽球的发展趋势,并且结合毽球本身的特点,对高校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
(2)通过文献我们发现,随着国内外毽球比赛增多,占21%,世界毽球竞技水平形成中越两大阵营之后,引发了不少学者对技战术问题的探讨,关于毽球训练、技战术、规则等文章层出不穷。叶建光对毽球技术和战术的组成进行了总结;郭贤成在分析第六届毽球锦标赛男子单人赛技术时得出了10项指标,刘松林对毽球运动训练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技战术及训练的不断深入,结合比赛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为毽球运动更好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
(3)毽球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两千年的历史,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毽球运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毽球的民族文化是毽球运动发展的根基,因此不少研究者开始探究毽球运动的起源、传承和演变,唐彦对踢毽子进行了历史研究,并且分析了不同时期毽球的健身功能、社会功能,指出毽球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陈良业指出毽球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是广大的毽球爱好者,使毽球走向世界是需要更多毽球爱好者的愿望。
(4)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毽球的全民健身的研究比较少,仅占5%。只有2篇文章谈到了在毽球全民健身中的发展情况,可见毽球仍未得到深入的推广,没能成为学校和大众的主流运动项目,如赵伟分析河北省毽球运动发展中,指出毽球运动普及不高,主要是项目发展不均衡,主管部门不重视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 研究方法
对毽球的研究的主要手段就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其毽球的起源、文化和发展状况等,统计分析显示,近15年文献研究中学者主要采用主要研究方式为文献研究、统计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有几篇文章还运用了实验法和田野调查法。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特点就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虽然思辨式的研究占主流,文献资料法居多,但是大多是结合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的。
4 研究队伍
研究显示,目前毽球运动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主要从研究机构可以看出,排在前12名的是晋中学院、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辽东大学等,就核心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发表情况,北京体育大学比较占优势。
通过分析可知,毽球的科研水平与毽球在当地的发展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呈正相关,晋中学院是2003年成立毽球队,目前已经培养出近60多名优秀运动员,其中不乏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2006年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落户晋中学院,对于晋中学院,无论是毽球运动本身的发展还是相关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图2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出,有几乎一半的机构属于广东省。“毽球产生于中国,源于广州”。此话不假,这种说法已经得到全国及国际毽界的一致公认,广州被称为“毽球之乡”;中山市小榄镇是我国毽球的“冠军摇篮”,其毽球健儿获得了近20项世界冠军,100多个全国冠军,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和中國国际毽球交流中心也设在小榄中学内。运动水平带动科研水平的发展,广东无疑是将毽球运动发展和科研发展结合的最好的地区。
近15年,随着毽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关于毽球运动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方向有很多方面,可见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不断提高,总的来说主要涉及的毽球运动的发展、技战术训练、文化和全民健身4个方面,但是多数文章停留在比较浅的研究层次,在核心期刊和硕博士论文发表的较少,毽球运动的研究应该跟上毽球运动本生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为毽球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好地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贤成.毽球运动战术体系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2.
[2] 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述评[J].体育科学,2004,24(10):64-68.
[3] 龙明.毽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71-73.
[4] 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J].体育科学,2008,28(4): 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