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清
摘 要:立足于实践经验,对传统政府干预财政部门审计工作的弊端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基层财政部门发展情况,从协调性、信息沟通及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对财政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以内审为核心的内控管理机制,旨在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效果,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内控机制实际管理作用。
关键词:财政部门 内控机制 内审
一、传统政府干预存在的弊端
市场经济不仅是资源配置的良好手段,同时也是经济运行主要机制,其优势比较明显。但是,我国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渐发现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其具有功能缺陷及局限性。对于我国财政部门管理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其开展政府干预,不仅无法消除内在缺陷,同时也可导致市场失灵。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内控管理,存在以下几点弊端:其一,未建立相对完善的资金使用量化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二,受到传统审计方式的制约,财政部门虽然开展内审,但是仍以政府干预为主,在预算编制上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其三,审计内容比较局限,例如没有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关注,同时也未能详细分析资金经济性及效益性。
二、财政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基层财政监督与中央政府内审缺乏沟通
对公共财政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需要开展系统性的改革,将改革作为契机,强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到基层财政部门,同时也要兼顾到中央财政政策。对于基层财政部门改革而言,其是否能够及时、顺利到位,对公共财政建设工程的整体性能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目前,中央财政内审执行时间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对基层财政内审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基层单位预算执行尚未开展,且在内审编制上存在较大缺陷。
(二)财政内审与相关单位缺乏信息沟通渠道
在任何管理学科中,管理和监督都是并行的,且应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也就是说,对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延伸,就会产生监督,管理内容可通过监督机制展现出来。对于财政部门内审而言,其并非独立完整的个体,而是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例如,资金管理单位,是开展日常内审的协作单位,若不能与其进行正常信息交流,则会对财政内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财政内审未对资金使用进行量化评价
受到传统审计方法的限制,我国很多基层财政部门虽然开展内审工作,但是其内审机制并不完善。例如,虽然开始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并未完全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桎梏。在审计内容上也存在较大问题,如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无深入了解,导致财政预算的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使用不明,且未能及时对其效用进行准确评价。同时,在对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时,往往仅局限于定性分析上,缺乏定量分析作为有效辅助。
三、以内审为导向,完善财政部门内控机制
(一)树立内审意识,有效衔接基层财政监督与中央内审
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系统性改革,并将改革作为出发点,不断对内审进行强化。为此,要树立内审意识,将内审制度作为核心,在不断完善资金单位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将管理与监督进行有效融合,并为财政部门内审提供科学依据。积极调动各个因素,使管理人员充分参与到内审建设机制中。内控机制作为内审制度的执行者,需要获得全面信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整体财政监督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作为基层财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理解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内涵,并在实践工作中加以深化和巩固。同时,正确运用中央财政内审机制所得成果,从而指导基层财政部门工作。对基层财政监督与中央内审机制进行有效衔接,能够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及来发展。对基层财政内审进展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预算执行力较差的基层单位,要及时指出,并对内审编制进行合理优化。
(二)搭建沟通平台,促进财政内审资金绩效审计
虽然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不断进步,且发生彻底性转变,但是在财政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内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管理信窗,但是这种信窗是不完全的,且信息掌握存在较大不对称性。在解决财政内审与相关单位缺乏信息沟通渠道问题上,首先要搭建适宜的沟通平台,促进管理和监督的并行,使其呈现相辅相成的管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财政内审管理进行延伸,使其形成监督机制。在保证内审管理完整性及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其与资金管理单位的联系,使两者信息交流与沟通成为常态。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对现阶段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问题加以分析,明确缺陷及固有矛盾,区别于传统审计查账,对绩效内审可开展一定试验,尝试对个别部门进行内审。实际工作中,要求对绩效内审进行不断完善,不仅要对账目进行管理,同时也要突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其经济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明确资金投入、产出效能。
(三)强化资金管理,促进财政部门内审机制常态化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资金使用分往往仅局限于定性分析上,缺乏定量分析作为有效辅助。例如,关注资金拨出去情况,但是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入账处理,在资金管理中,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且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则会进一步加重管理难度。为此,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规避,根据实际状况,对资金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制定与市场机制相符的管理制度,减少资金风险。为提高资金管理内审效率,要保证内审机制的制度化,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常态化,将内审机制进行不断渗透,使事前、事中内审得到准确反馈。在开展内审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要对内审制度进行明确,保证内容、流程充分。通过内审,对内控机制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检查内控实施情况,从而及时指出缺陷及潜在风险。设置内审计部门或相关岗位,发挥实际管理作用,使内部监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结合《预算法》中相关内容,若某项法规出现变化,应及时在实际工作中补充该项内容,进而使内审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财政部门内控机制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对内控机制构建及完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能够有效促进统一管理及监督,对不断强化财政监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以内审为导向的财政内控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我國基层财政部门内控管理的完善,使财政资金更具透明性,有效提高资金运行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孔娟.完善以内审为核心的财政部门内控机制[J].财会学习,2016
[2]裴晓凤.基层央行治理导向内审转型成果转化运用的理论与实现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6
[3]安丰深,王大维.中小企业构建内控机制的困境及破解[J].会计之友,2015
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