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古辞游仙诗形成原因研究

2017-07-10 08:09朱玉纯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游仙诗乐府

摘 要:以《董逃行》、《王子乔》等诗歌为例,分析乐府古辞游仙诗在汉魏时期形成的原因,主要为历史文化背景原因和古代统治者对求仙问道的热衷。

关键词:乐府;古辞;游仙诗

作者简介:朱玉纯(1993-),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游仙诗在汉魏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统治者的推崇有着重要的联系,统治者的推崇是游仙诗兴起的重要原因,而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庄子的艺术描绘则影响了游仙诗的艺术风格。

一、庄子的艺术描绘使人向往

汉初社会崇尚黄老学说,学习和研究庄子思想的人自然也多,《庄子》书中对“神人”的奇妙幻想,对读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例如《逍遥游》描写“神人”美而不食人间烟火: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1]91《齐物论》描写“至人”寒暑不侵: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厉害之端乎!”[1]107

尤其是对列子可以“御风而行”[1]89的形象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逐渐引申和转变为后来人们心中的神仙形象的重要特征。也许庄子对这些“至人”、“神人”等艺术形象的描绘,其最初的目的并非是描绘神仙,而是为了阐明他理想中的“无待”的境界,但这些艺术描写却为后人提供了想象空间,逐渐成为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待”、即超越现实物质条件束缚的“神人”形象也成为了神仙的标志性特征。

二、统治者的推波助澜

早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对于不可解释的事情归结为“神”、“上天”的作用,统治阶级就以上天的意志为依据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如《尚书·召诰》记载周代统治者的告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2]184;“我受天命……受天永命”[2]189等等。后来关于“神”的传说逐渐丰富起来,人们也有了关于仙人和仙境的想象。

不论是出于期望有神仙现身以说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又或者是为了追求传说中的长生不老,历史上不少统治者们都对求仙之事怀有极高的热忱。史书对汉武帝求仙之事的记载极为详尽,汉武帝曾作《天马歌》,表现了他对骏马的喜爱和游览仙界的渴望:“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3]406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始终没有放弃过求仙问道之事,他对方士所说的仙境和长寿不老之事尤为沉迷,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位帝王的喜好在民间也掀起了巨大的风潮。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4]1079他亲自到神庙中祭祀鬼神,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派人去海上寻找方士们所谓的蓬莱仙岛,“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4]1130声势浩大,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民间的骗子们看到李少君、栾大等人以此成为皇帝的座上宾,“贵振天下”[4]1104,认为有利可图,于是也纷纷效仿:

“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4]1087

“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4]1104

“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4]1155

汉武帝求仙之事对文坛的影响不仅在他在位的时期,在他申侯仍有许多与他有关的传说故事为后人改编和传唱,如金铜仙人、为爱妃招魂等等。这些传说故事多带有浪漫主义情怀,情感绮丽,是非常受后代文人墨客欢迎的文学题材。汉武帝统治时期大范围的求仙引起社会上的波澜,汉代乐府的游仙诗创作也受其影响,这对游仙诗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础基注说.庄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03.

[2]王世舜.尚书译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

[3]曾國藩纂,熊宪光、蓝锡麟主注.经史百家杂钞今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4]韩兆琪译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6第一版。

猜你喜欢
游仙诗乐府
《乐府考略》作者非来集之考辨
《乐府新声》2022年(第40卷)总目录
品读乐府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乐府三首》
《传奇汇考》《乐府考略》述考
《乐府新声》2016年(第34卷)总目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乐府游仙诗研究综述
郭璞《游仙诗》残句的性质与价值
论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