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熬粥

2017-07-10 16:3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立论文火喻体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書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作者赵畅,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3日)

读写对接

这是一篇以喻立论的佳作,文章的喻证艺术值得我们借鉴。

1.取喻贴切,观点鲜明。谈如何读书的文章,切入的角度可以很多。作者从他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熬粥”作为喻体,通俗,新鲜。喻体“好米、文火、持续”与本体“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之间的契合度高,作者亮出的鲜明的读书观能带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吸引读者,为读者所接受。

2.述喻简要,喻贯全文。以喻立论的文章,喻体的内涵阐述与结构安排必须服从论证的需要,做到适度自然。本文开篇提出“熬粥”之喻,简明阐述“好米、文火、持续”的要求,篇幅只占全文的五分之一,作者用一句“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适时收住喻体阐述,再用一句反问句转入论证,从而保证了文章用于论证部分的主体地位。进入主体论证部分,作者还用“读书须用‘文火”这样的句子照应喻体,结尾更是回应开篇“熬粥”三要素,再次接通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强化了立论对于提升人生价值的特殊意义,使文章显示喻贯全文、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3.用喻多样,手法灵活。除了“熬粥”之喻贯穿全文外,文章在论证的主题部分还多次设喻,可谓精彩纷呈。作者或连用“老牛吃草”和长途旅行这两个喻体,补充阐述“文火”之喻的内涵,使立论更富生活味和诗意美;或与引证法结合,引进高尔基的“窗户”之喻,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或以“独啜”为喻否定“心血来潮”式读书;或引入“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之喻,强调读书须有定力,从而给“熬粥”之喻增添了厚重感,接着引用胡耀邦同志的一番话,回答怎样有“定力”之问,使论述更深入一层。作者灵活地将喻证法与引证法、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证法巧妙结合,使这篇议论文说理更精彩,更有可读性。

(曹津源)

猜你喜欢
立论文火喻体
赵文火
赵文火
赵文火
赵文火作品欣赏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分离论”到“中立论”——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分离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
横看成岭侧成峰——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礼之于性——以《荀子礼学研究》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