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倘尤秽,又岂能活得好些?
我爱我的儿子梁爽,他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年龄。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
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进屋就说:“爸爸,今天××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
那同学是他好朋友,但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我依稀记得他讲过,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问:“你高兴?”
他怔怔地瞪着我。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他便诚实地回答:“有点儿。”
我说:“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禍,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
他说:“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我又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让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并不打算在你们两个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你之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缩小,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内心里这一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
儿子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如果他并没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拔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幸灾乐祸,就可能变成一种内心里的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愤恨。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计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恶果。一切怀有嫉妒的愤恨的人,最终只有那样一个下场……”
儿子问:“大人也嫉妒吗?”
我说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来尤其厉害,甚至会因嫉妒杀人放火干种种坏事。也有因嫉妒太久,又没机会对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杀的……
我说,凡那样的大人,皆因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嫉妒这颗种子,在心灵里深深扎了根。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花园,不是苗圃,而是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儿子问:“爸爸,你也嫉妒过吗?”
我说我当然也嫉妒过,直到现在还时常嫉妒比自己幸运的某方面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的人。我说人嫉妒人是没有办法的事。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儿子问:“那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嫉妒和羡慕还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谓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自己头上。当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当上当不上班干部,并不说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首要的…
我知道,一个心灵的小花园,“侍弄”得开始美好起来了……
(节选自梁晓声《心灵的花园》,题目为编者加)
读写对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他们给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儿子对同学的红领巾被没收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这位常常“侍弄”心灵苗圃的父亲,便由浅入深地对儿子讲解心灵净化的故事。文中,父亲的榜样作用渗透在与儿子的日常生活点滴中。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事件?想想父母的言行,悟悟他们带给你的影响,你会在转角间,发现原来你从来都不缺乏榜样。
写法方面,本文有两个特点:1.层层深入法。文中这份父亲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因同学被没收红领巾的生活小事,引发到心灵层面的嫉妒的引导与教育上,这无疑在“侍弄”孩子心灵方面是最好时刻,比单纯的讲道理更容易让孩子理解。2.以小见大法。这位父亲由于自己经常“侍弄”心灵花园,无形之中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榜样的引领作用。由身边发生的红领巾事件,引发对孩子心灵的洗涤。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榜样引领,只是我们平常忽略了,缺乏的是对父母的理解,缺少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更是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见怪不怪了。
(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