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组荒诞的法庭众生相:
一、法庭审判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因为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所以急切地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另一个法官是只关心自己虚弱的身体,此时正担心着自己的胃炎。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那个副检察官因给同事饯行,喝酒打牌玩女人,刚通宵了一个晚上,而且他功名心很重,认为自己经手的案件都得判罪,可是他连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
二、参政院开庭审理玛丝洛娃的上诉案。四个参政官和一個副检察官中,有两个主张撤销原判,两个主张原判。彼得堡官僚沃尔夫是涅的请托人,主张撤销原判;贝是自由主义者,了解了本案的症结所在后,也坚决主张撤销原判;首席参政官(枢密官)尼基丁是个形式主义者,总是主张严格办事,反对撤销原判,所以他不分是非曲直就驳回了玛丝洛娃的上诉;副检察官谢列宁认为上诉的理由很不充分,所以也反对撤销原判;这样案子就取决于另外一名参政官(学究式法学家斯科沃罗德尼科夫)的态度,他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实在可恶,所以主张驳回上诉。后来折子递交到“皇帝陛下”那里,也只是“恩准”将服苦役改为流刑。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无论是讽刺人,还是揭露社会弊端,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它把轻松的“喜”与“笑”寓于严肃的人生课题中,让人在幽默的阅读中领悟到人的自身弱点并达到自省。经典场面中,貌似正经的庭长、法官、副检察官,个个昏庸无耻,草菅人命,拿犯人的生命当儿戏,平白无故地判了玛丝洛娃服苦役。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不正是一种对社会的控诉吗?作者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目光来打量人性的根本,寓讽刺于真实中,全面暴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把最腐烂的社会诠释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批判的锋利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