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慧
武昌区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研究
丁智慧
武昌区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目的: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0例住院患者血检标本,逐一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误差标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PT、APTT、TT、FBI(P<0.05);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结论:标本采集不当、送检时间等是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检测指标;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是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指标,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作为评定患者凝血系统、止血功能病理转变的重要指标,凝血四项在血栓患者开展抗凝药物使用前检测、患者术前检测等检查中得到广泛推广,其可对临床用药、临床手术治疗等起到积极指导作用[1]。然而,在凝血四项检测实际中,往往存在一系列因素可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对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时间范围我院接收的1000例住院患者血检标本,所有采集的均为患者的静脉血,男性1107例,男性893例。对50例血检标本开展即刻采集、即刻送检以及即刻检测处理,随后将该50例血检标本置于室温下2h、4h后重新开展血凝四项检测。除此之外,采集不达标血检标本67例,予以重新抽血、复查。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全自动血凝仪,对患者血检标本均采用一次性真空采集管,采集患者静脉血1.8ml,然后选取抗凝血剂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检标本比例控制在1:9。检测项目主要为凝血四项: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0统计学工具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组、对照组相互之间数据比较经由卡方检验,倘若P不足0.05,则提示着研究所得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误差标本
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
2.2 误差标本与重新检测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误 差 标 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PT、APTT、TT、FBI(P<0.05),见表1。
2.3 100例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见表2。
表1:误差标本与重新检测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表1:误差标本与重新检测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项目 例数 P T(s) A P T T(s) T T(s) F I B(g / L)误差标本 1 1 3 1 6 . 3 ± 4 . 2 4 3 . 3 ± 1 2 . 1 1 5 . 3 ± 2 . 1 2 . 6 ± 1 . 2重新检测标本 6 7 1 3 . 1 ± 1 . 4 3 0 . 7 ± 4 . 6 1 6 . 4 7 ± 1 . 9 3 . 4 ± 1 . 3 t值 - 1 1 . 7 3 1 5 . 1 6 6 . 5 2 8 . 4 7 P值 -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 0 . 0 5
表2:100例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表2:100例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注:相较于2h、4h后检测,#P<0.05。
项目 例数 PT(s) APTT(s) TT(s) FIB(g/L)即刻检测 100 11.2±1.1# 30.3±4.2# 15.4±1.1# 3.1±1.1 2h后检测 100 13.1±0.9 32.7±4.8 13.5±0.9 3.2±1.0 4h后检测 100 13.7±1.0 34.7±4.9 13.3±1.0 3.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0例血检标本中,误差标本113例,占比11.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107例(血量不足标本72例,血量过多标本35),占比94.7%;血液未与抗凝剂完全混匀5例,占比4.4%;混有肝素1例,占比0.9%。误差标本PT、APTT、TT、FBI相较于重新检测标本 PT、APTT、TT、FBI(P<0.05);100例标本即刻检测PT、APTT、TT相较于2h、4h后检测PT、APTT、TT(P<0.05)。结合本次研究所得结果及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在凝血四项检测过程中,有下述几点注意事项:(1)在血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抽血期间,确保患者保持平静状态,激动情绪或者激烈运动均会使得血浆成本发生转变,进一步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血检标本采集过程中还应当防止长时间扎止血带或者反复多次穿刺,以防对患者血管或者组织造成损伤,使得组织因子混入血液,开启凝血机制,进一步对凝血检测造成不良影响。(2)血检标本待检时间不宜过长,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凝血结果异常,而检测应尽可能在采血后立即开展,离体后血液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h。(3)抗凝剂与血检标本比例应切实控制在1:9,比例调整使造成血检标本凝固时间缩短或者延长[2]。凝血检测应当尽可能采用与对应采用血凝仪相匹配的试剂,应当定期对仪器设备开展检测、维护,要求维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严格按照规程开展检测维护工作,防止其他不良因素对检测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与黄洁、王志伟研究所得结果大致相符。
总而言之,标本采集不当、送检时间等是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要想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性,应当严格控制好标本采集以及标准送检时间。
[1]张淑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5):175-176.
[2]雷桦.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信息,2015(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