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国文之美,浸润道德人生
——《国文培育公民素养》校本课程概论

2017-07-10 10:28国菁齐刚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文民国校本

国菁齐刚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山东 淄博 255400;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 淄博 255400)

感悟国文之美,浸润道德人生
——《国文培育公民素养》校本课程概论

国菁齐刚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山东 淄博 255400;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 淄博 255400)

学校德育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的实效性不强,为了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让德育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课题组开发校本课程《国文培育公民素养》,并从课程规划、实施、成果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四方面对该课程做了介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成果

前几日值班时,见到这样两幕场景:正值下雨天,一位年迈的爷爷送孙女儿上学,孙女打着伞在前面昂首挺胸地走,爷爷在后面淋着雨送她,嘴里还叨念着上学好好学,雨水打在他的身上,孙女始终无动于衷;倒垃圾的小男孩跑得飞快,一块巨大的垃圾从垃圾桶里飞了出来,落在了学生来来往往的主干道上,巨大的垃圾旁边连续走过去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人主动地将垃圾捡起来,那样巨大的一块垃圾,竟然微小到进不了学生的眼睛,更不用说弯腰去捡起。这样的两幕深深地刺痛了身为教师的我,我们不断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实际的情形却如此不容乐观,这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学校的德育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抽象的口号式、命令式教育过多,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难实现德育的实效性。而这时,民国教材如一股化暖的春风,吹进了我们僵硬的德育世界。民国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充满着童趣的内容、充盈着童心的插画以及充溢着童真的文体,构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世界。[1]这样从儿童视角出发的教材,没有大而空的说教和口号,不繁文缛节,不急功近利,更多地讲究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形式和内容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能够很好为我们当前的德育服务,达到无声无息浸润学生道德人生的效果。为此,课题组以民国时期的老课本为主干,编辑校本教材《国文培育公民素养》。下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谈谈该校本课程的规划、实施和效果。

一、课程规划

(一)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国文培育公民素养》是面向五年制小学生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系统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无不把培养合格公民看作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且通过专门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或完备的公民素养教育体系来实现。[2]因此,课题组从学校德育现状出发,确定了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十种公民素养:生命、责任、感恩、规则、交往、劳动、节约、自然、求知和自信。课题组以民国教材为主体,从民国教材中精心挑选素材,并融入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推荐阅读和实践活动,以此为抓手,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其中选自民国教材的文章,其文体有文言文、有白话文,也有的是文白相杂。在实际教学中,若是侧重于解读文字意义、梳理文章内容,而忽略学生对于文化和道德的感悟和学习,那样就矮化了课程的目标。所以,我们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为:通过民国教材的阅读、文化的浸润、活动的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无声无息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塑造既有民族认同感、文化传承性、又具备正确的公民道德和公民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二)构建阶梯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

《国文培育公民素养》共有30篇,分为十个主题,每个主题按照低(一、二年级)中(三年级)高(四、五年级)三个学段分为“初读国文,浸润心灵”“再读国文,携手生长”和“细读国文,培育素养”三个部分,主题内容的选择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如图所示,十个主题的学习都遵循先阅读民国教材的文章,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阅读相关的经典小故事(多从齐文化中取材)和推荐阅读的民国教材中的文章,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拓展认知,继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完善课程的实施方案

1.明确课程规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实行正常班额教学,每班40人左右。

2.确定教学方式。根据民国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说理讲授法与学生讲解演绎相结合;文本研读、名句积累和活动实践相结合;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相结合。

3.明确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上课时的参与程度;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实践活动记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养成进行持续性评价。

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来体现,为每月获得优等的同学颁发证书,每学期评选出“道德优秀奖”和“道德进步奖”。

二、课程实施

在《国文培育公民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道德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既有民族认同感、文化传承性、又具备正确的公民道德和公民价值观的现代公民。课程实施方式如下:

(一)横向推动

课程正式实施前,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教材和辅助素材到位。课题组统一编印校本教材,保证一位孩子一本教材;网络下载叶圣陶、丰子恺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两册,魏冰心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两册,庄俞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两册,分享到班级群共享。二是氛围营造到位。提前向学生介绍民国教材、民国国语课本,通过班级QQ群、QQ空间、班级微信群等沟通、宣传渠道,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彰显民国国语课本魅力的好文章,例如《有声有色有山河——老课本里的民国》《你没见过的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等文章,提前营造学生和家长关注民国老课本、了解民国教科书、欣赏民国老教材的积极学习氛围。三是学生文言知识储备到位。学校阅读课、校本课上提前让学生多读多诵民国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并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古代汉语词典》,通过多读多诵多查的方式,熟悉文言体的文章,达到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

(二)纵向实施

1.晨诵、午读、暮省

(1)晨诵——诵民国教材,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通过晨诵,既培养学生对于民国教材常见文体的语感,又能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诵,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体验民国教材的韵律美、文学美、叙述美、道德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2)午读——读经典故事,唤醒生命的美好与神奇。通过午读,读经典故事和推荐阅读的文章,用故事来深化学生对民国教材中呈现的公民素养的理解,唤醒学生生命中潜藏的美好与神奇。

(3)暮省——反思一日之行,让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暮省,反思自己一天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与所学内容做比照,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在行为上有所改观,在思想上有所改变。

2.课堂教学

每堂课分两课时讲授,以《关爱每一个生物》一课为例,课堂采用“学一学”“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的方式,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文本,理解“哥哥”对猫,“我”对燕子的关心和爱护,然后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链接,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猫,你被打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后你准备怎么对待小动物?(想出来的做法,必须是你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的,不能虚构。)接下来带领同学读一读传统文化中的古诗两首和经典故事《不打三春鸟》《蚂蚁跌在水里》,进一步巩固学生爱护动物的道德素养,最后通过实践活动:①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发现伤害动物的现象,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做?最好能举实例说明,若是之前没有关注过,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中,留心观察在你生活中发生的保护或者伤害动物的事情,观察周围其他人的反映和做法,并说一说你是如何处理的。②制定《爱护动物公约》,共同爱护小动物。第二课时,继续带领学生诵读民国教材部分,达到熟读成诵,检查学生诵读成果。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上个周实践活动的结果,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做法。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管是教材的选择和解读,还是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设置,极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通过儿童的认识和话语,实现生生的互学,并且能够让学生从行为上约束自己,进而将爱护每一个生物内化于心,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实施原则

民国德育教材编写者凭借丰厚的语言修养使德育教材言说出典雅而赤诚的德育情怀又促使教材的言说呈现出清新晓畅特质。另外,无论是言说者角色的确定,还是言说者与倾听者关系的处理以及德育行为导引的方式,均对我们今天的德育教材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3]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口头的说教,避免大而空的说教和口号,遵循民国教材的特点,循循善诱、娓娓讲解,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彰显本课题的价值所在。

三、课程成果

(一)浸润道德人生

改变德育的教育策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避免“假、大、空”的说教,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真真正正从内心得到改变,得到提升,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感恩、规则、交往、劳动、节约、自然、求知、自信等公民十大素养,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奠定好基础。

(二)感悟国文之美

民国教材的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能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国文培育公民素养》能改引领学生品味民国教材的美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四、努力方向

为了更扎实的落实本课题,让十大公民素养在孩子们的身上真正的做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接下来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改进、继续前行。首先,严格执行课题实施的规划和策略,力求做到有规划、有落实、有反馈、有整改,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修正课程,保证课题的实效性。其次,课程实施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对教材不但要有宏观的把控,更要有微观的处理,对民国教材形成自己的理解,力求完成课题目标。最后,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系统,可以于学校的学生评价体系相结合,更容易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国民培育公民素养》校本课程,是对德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为达成借助民国教材、润物无声地培育公民素养的终极目标,这对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1]李明,乔晖.回归儿童世界——来自《开明国语课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编选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

[2]陈玲.中小学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冯铁山.民国德育教材言说论[J].中国德育,2014,(3).

(责任编辑:周静)

At present,the school morsl educstion seriously bresks swsy from students’sctusl life,snd is not sble to stimulste students’emotionsl experience,so it hss low effectivenes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mske the content snd form of morsl educstion loved by the students,snd schieve the quiet but influentisl effect,our resesrch group develops the school-bssed course to Cultivate Civic Literacy with Chinese Culture,snd introduces the course from the four s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plsnning,implementstion,results snd future efforts,snd sccordingly puts forwsrd s prscticsl curriculum implementstion progrsm.

morsl educstion;school-bssed curriculum;curriculum plsnning;curriculum implementstion;curriculum schievements

G417

A

(2017)02-0014-04

2017-03-10

国菁(1987-),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齐刚(1976-),男,山东淄博人,临淄区教研室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课堂改革以及中小学特色课程研究。

注:本文为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国文培育公民素养的研究与实验”[2016在J在014]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国文民国校本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