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光荣
[摘 要] 高校新兴点名方式的出现说明高校加强了学生管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阐述了会计课堂的现状,从教师、学生、会计课程三个方面分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师德、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46-02
一、高职会计课堂教学失效的表现
会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忧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点:(1)出勤率低。学生旷课屡见不鲜,高校上课点名出新招等现象说明高校加强了学生出勤管理,“替课族”的出现意味着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出勤问题。(2)课堂抬头率低。高职会计学生身在课堂心在课外,盯着课本发呆发愣、低头玩手机、看课外书籍或者干脆埋头睡觉。“禁止手机进课堂”的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但“双手机”的出现又削弱了这一做法的作用。(3)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在课堂上聊天、随意出入教室的做法,对认真听课的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针对以上现象,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导致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较差。
二、影响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爱屋及乌”的现象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上课态度与是否喜欢授课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一位同行说得很有道理:“高职会计专业的许多学生基础差,可能听不懂某门课程,但他能听出教师有没有认真讲课,只要教师用心讲了,学生就会认真听。”一位高职会计教师有如下自述:“今天上课的时候,我读教材,自己都快睡着了。学生基本上都打瞌睡或者睡觉,我就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下课就万岁了。”这种教学方法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他,更不可能让学生认真听课。
2.教学设计能力差。有些教师因不重视备课、教学经验不足,课前不进行教学设计或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上只重点讲自己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讲,致使教学思路不清晰,课堂教学没有重点,学生听得茫然,很快就放弃了这门课程。
3.教学方法僵硬。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填鸭式”的做法在高职会计课堂仍然盛行,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不顾学生的反应,且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没有被运用在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背要点,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强。相对其他课程,会计课程中某些概念较难理解,专业知识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教师应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会计教师只顾着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注重调节课堂气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甚至不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的会计教师无法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管控,对学生讲话、看手机等现象视而不见。
5.会计教师缺乏实务经验。高职会计教师大都未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实务经验不足,课堂上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对会计实际工作所需的常识缺乏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6.不能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在教材使用上会出现两个极端:(1)完全打乱教材内容顺序且不说明,甚至课堂教学内容与教材无关,学生在教材上找不到教师所讲内容,听的时间上了便陷于茫茫然的状态。(2)过于依赖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授,许多教材中会计术语遍布,或部分内容摘抄会计准则等,导致学生对教材望而却步。而实践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出入较大,和培养目标严重脱节,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7.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够。虽然高职院校都建设了一些多媒体教室,但多媒体教室往往只起到投影的作用,教师只是将原来需要板书的内容以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未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学生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以下学习特点:(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虽然许多学生非常聪明,但心思主要在参加各种活动上,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会计这种较抽象的课程更难以提起学習的兴趣。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他们只是被动地记下某些知识点,课堂上主动思考比
较少,难以真正学到专业知识。(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高职学生中学期间就不愿学习,他们在大学宽松的环境中对学习更加不重视。(3)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自己放弃努力,不愿适应高职会计课程内容趋向
专业化的现实。
(三)课程方面
相对于工商管理等专业,会计理论体系晦涩难懂,大部分会计教材遍布专业术语,导致学生对会计理论
知识望而却步。虽然会计实践内容比较重要,但会计课堂上理论和实践结合性比较差,会计教师经常将实验课时用于讲授理论。而学生基础较差,而课程专业术语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提高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不论教师对教授内容是否熟悉,都应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和当前最新的案例,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确保在课堂上做到富有激情地讲授,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如果要求学生按时出勤,教师自己应做到提前到达教室。用心去做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的效果会影响整门课程的教学,不必看着讲授专业知识,一定要结合会计课程特点、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水平,和学生就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进行沟
通,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课程的魅力。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要运用诙谐的语言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课堂纪律要求等,让学生喜欢会计课程、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基础。
(三)讲课要接地气
和其他课程相比,会计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用书面的语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将会感到乏味。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或学生身边的例子讲解知识点,力争做到讲授生动、通俗易懂。例如,在讲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时,询问学生生活中如何分配打車费,再询问学生如何根据乘车者的体重分配打车费,学生在笑声中就掌握了分配方法。在讲会计凭证时,可以询问学生如果班长借钱会怎么做,在五花八门的回答和欢笑中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会计凭证。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一是互动教学法,即师生在课堂上有交流,主要是进行提问,也包含表情的交流等。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切忌提出学生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二是案例分析法,即运用案例讲授会计专业知识。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教学节奏宜慢不宜快,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答案。三是情境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教师所提供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四是任务驱动法,即让学生带着问
题、任务去学,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不是割裂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五)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在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会计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统筹安
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教学
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如增加会计准则最新的变化,穿插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等。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许多会计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不能在教学中就会计实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因此,会计教师要主动到企事业单位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会计教师要主动学习教育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视频、图片等补充教学知识,使文字表述变成画面表达,把原来抽象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知识表述更加生动,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毅.基于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7(3).
[2]刘玉琴.问题情境引领高职会计课堂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
[3]张海霞.关于如何提高高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