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 朱亚平 蒋传命 李明娟 孙小叶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医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28-02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主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主要在于人类的创造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创造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文明程度。正因如此,近现代教育史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国民创造力的培养。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什么是创造力以及我国高职高职学生创造力的
现状。
一、什么是创造力
要了解创造力,先了解什么是创造。创造力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1869年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Galton)在其《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造力”这一术语,并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以前从没有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创造的内容丰富,新事物的发现、新规律的总结、新理论的建立、新观点新设想的提出、新技术新工艺的形成等,都可以认为是创造。
什么是创造力呢?创造力(creativity)指的是创造的能力,创造是指带来一种新的存在或发明。创造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奇想法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在促进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创造力。有一个这样的公式来计算创造力的大小:创造力=信息量度×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技能。
二、创造力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创造力可分为如下种类:
(一)按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分
1.前创造力
即创造力产生前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不能产生创造性的成果,但可以给创造性成果的产生打下基础。
2.潜创造力
介于前创造力与真创造力之间的一种,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
3.真创造力
即真正能提供独特的、新颖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
果的创造。
(二)按创造力的水平分
1.普通的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是大多数人可以具备的,创造的成果或形式也是比较普通的。如我们在工作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与失,得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某种规律。
2.伟大的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具备这种创造力的人一般来说必须具备高超的思维水平,顽强的意志力等常人难以企及的素养。如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霍金的黑洞理论等。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创造力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是我国创造力表现最为突出的群体,相当多的创新成果出自高校。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四大基本职能都包含了创造力,特别是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了我国大量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还肩负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创造力现状如何呢?
2016年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统计,从2000年到2015年的16年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678所,其中有51.6%设立在非省会城市。报告还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很多学校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缺乏制度保障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社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空间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招不多。创新教育的不足也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创造力的不足,大学生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创造力的现状令人担忧。笔者在我校对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专业各抽取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就创造力的构成要素:信息量度、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技能五个维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信息量度
信息量度反映了信息与知识的时效性和价值性。所谓信息量度就是与创造课题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总量及其新旧程度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和。如果用xn表示已掌握的距今n年以内、n-1年以外的时间段出现的信息与知识的量,那么,信息量度=x1+x2/2+x3/3+…+xn/n。也就是说,掌握1年内才问世的信息与知识的量可以直接计入信息量度,掌握2年以内、1年以前问世的知识量需除以2才能计入信息量度……在知识总量相同的条件下,新知识多者信息量度就大。在其他要素相同的情况下,信息量度越大,创造力就必然越大。因此,为了增加信息量度,必须提倡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地捕捉最新的科技信息为己所用,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显然,信息量度与人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信息与知识是进行创造的最基本的前提。可见,接受最新的信息与积累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基本途径。然而,调查发现医学高专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一些医学高专学生不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对知识的渴望也不那么明显。导致医学专科学生的创造能力失去了基本的前提,因而其创造力明显不足。
(二)创新意识
调查发现,医学专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问卷中有12%的医学专科学生压根儿没有创新意识,不知道创新为何物。26%的学生对创新意识较为模糊。而创新意识是激发创造动机与兴趣、提高创造热情、增进创造欲望的催化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每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会组织各类创新大赛,各高校也会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报告会,目的在于培养各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比较复杂,包括冒险精神、怀疑精神、挑战精神、批判精神、意志力、毅力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创造力的形成。调查发现医学专科男生的冒险精神、挑战精神、批判精神明显强于女生,但总体来说,医学专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安于现状的较多。
(四)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决定了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调查发现,目前医学高职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较为低下,一方面由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弱,另一方面是医学高职学生安于现状,懒于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更是难以形成。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难于登天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科教学、临床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这些方面每个细节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能综合病情,能分析、判断、制定与其他医生不同的又能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案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五)创造技能
创造技能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是创造力转化为具体的创造成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医学高专学生创造技能也不容乐观,不论理论上的创造还是具体实物、操作程序、专利等方面的创造都是比较欠缺的。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操作中,有自己獨到的发现、新思路、新方法的几乎也没有,说明他们的创造技能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暂时的落后问题不是很大,毕竟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有限。在校期间,在专业方面要表现出较强的创造技能是不现实的;在非专业方面例如校内举行的文体活动、班集体的活动等,可以发挥其创造性技能,设计一次与众不同的班会,也是创造性技能的表现。在校可以培养其医学专业方面创造性技能的意识,使之认识到创造性技能的重要性,教导他们为医学专业技能创新打下基础以及掌握医学专业技能创新的基本方法。
总之,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我国基层培养医务人员的重要使命,其综合素养、专业水平如何决定了我国未来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其创造力大小又决定了其在基层卫生服务中是否能灵活处理各种医疗业务,因此培养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周道生,陶晓春.论创造力的构成要素[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