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很多女性在怀孕时很开心,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习惯性流产,这给她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流产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孕期出血就一定是流产吗?这些疑问是妇产科医生出诊时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本期我们特邀专家分享如何避免习惯性流产,让女性安全度过孕期。
反复失望的准妈妈
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病人,30岁出头的年纪,说话客客气气的,但掩饰不住略显苍白的脸色和眉宇间的忧伤,“医生,我又流产了……”她28岁时跟相爱多年的爱人结婚,婚后生活和和美美,两个人一直没想避孕,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况且他们还想要两个孩子。所以,结婚不到3个月,她就怀孕了。但是从怀孕没多久就开始出血,孕7周的时候,流产了。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是筹备婚礼太辛苦,家里人也沒有多想。
过了半年,再怀孕。这次很紧张,发现怀孕之后立刻去医院做检查,似乎一切都很好,她也很小心,按医生说的少活动、多休息。有一天家里灯坏掉了,她搬了把椅子准备上去换,就一弯腰、一抬腰的工夫,自觉下腹胀痛,湿漉漉的东西顺着大腿流了下来。她第二次流产了,还是第7周。
休整一年之后,他们又试着怀孕,快到7周的时候,想着要去北京的大医院好好查一下。坐着动车来北京,路上开始出血。虽然他们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是三次流产着实让本来坚强的他们犹豫了。我见到她的时候,是两人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她问我:“医生,这就是习惯性流产吧?但是,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常说的习惯性流产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连续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就称为习惯性流产。而习惯性流产几乎每次流产都发生在同一孕周,这与病因有很大关系。怀孕12周以前的自然流产称为早期流产,12周到28周为晚期流产。如果习惯性流产发生在早期,比如上面说到的病人,原因大多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而晚期习惯性流产则多与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有关。
如何才能避免习惯性流产?
及时找到自然流产的原因,才能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流产。早期的习惯性流产,夫妻双方需要到妇产科的遗传咨询门诊检查,查看夫妻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者是遗传性疾病的携带者。女方有没有尚未被发现的免疫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比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等。
自然流产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将流产的胚胎组织做染色体检查。如果双方都没有携带异常染色体,也没有患有其他可能影响怀孕的疾病,则表明胚胎流产可能是因为生殖细胞或受精卯分裂的时候出了问题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流产。
怀孕之后,也要进行产前诊断,定期产检,发现有先兆流产的症状,比如下腹胀痛、腰酸、大量的阴道出血等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医生能够尽早提供帮助。当然我们知道,如果在国内去看医生,会有很多的保胎方式,比如静卧、口服或注射保胎药物如黄体酮等,但是这些对习惯性流产的女性都是没有作用的,也就是说,如果确定是习惯性流产,无论是哪一种保胎方式,对准妈妈而言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孕期出血,一定是流产吗?
经常有迷惑的准妈妈问,医生,你说了这么半天,我还是搞不明白应该什么时候去医院,比如说,出一点点血就要去吗?其实,不是所有的阴道出血都是流产导致的,怀孕早期的点滴状出血很常见,也是正常的。有些时候,同房后或者宫颈有病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阴道出血。但流产一定会出血,而且会越来越多,并且伴有下腹痛、腰骶部酸胀等症状,并在胚胎排出后缓解。如果曾经有过流产史的准妈妈发现出血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或者已经超过了自己平时的月经量,那么不要犹豫,赶紧去医院。
妇产科医生提醒
对流产这件事,准妈妈们也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异常胚胎导致的自然流产其实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流产使得女性获得拥有健康胎儿的最大概率。因此,对于习惯性流产一定要先查病因,盲目保胎实际上并不可取。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可造成习惯性流产,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才能正常孕育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