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7-07-09 20:48冯金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教学内容

冯金冰

[摘 要]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用技术和技能的课程,提出了该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改革方案。通过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形成了课程的特色,同时阐述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关 键 词]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03-03

一、国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的概况

(一)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为数不多的职业院校把数控维修作为一门专业来建设。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相当多职业院校的做法,他们并没有把这门课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上,这使众多数控专业的学生仅仅懂得机床操作,而对维修仍然一无所知,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数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有关该课程的研究很少

不少学校在安排《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时主要还是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也没有非常优秀实用的教材,更缺乏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数控维修技能。

(三)理论与实践环节脱离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理论知识难度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都应该重视。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内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背离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不能适应当前制造业对数控人才所需技能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学校环境和工厂环境反差大,所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一)转变观念,适应市场需要

课程建设应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宗旨,以服务就业岗位为目标。课程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这个目的,学校一切工作都應该服务于这个目的。

我所在的学院以示范性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建立产业、学校、行业一体的产教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随着《中国制造2015》计划的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企业生产中使用数控设备越来越普遍,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需求将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企业所需数控专业人才岗位(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数控设备的装调人员、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以及其他工作岗位。

数控专业主要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数控机床的安装、检测、验收;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普通设备的数控化改造。

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人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数控维修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和研究队伍,从教学人员上保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2.继续完善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的修订,使之更能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使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符合就业导向。

3.教材建设

(1)推进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以具体的案例或任务为载体编写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建设立体化教材,把实践性强的内容视频化,知识点微课化。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市场需求。

(4)适应学生需求,力求教材知识与趣味性一体。

4.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过渡到传统方法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性方法,力争开展多媒体授课。

(2)建设课程资源库,开发微课资源。

(3)建设信息化资源课,使教学资源上网,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

四、以数控维修实验台的研究应用为契机,推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配合数控专业的示范性建设,投资60余万元用于数控维修实训中心建设。在数控维修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企业对数控专业学生的要求自主设计,自主建设实训中心,不但使学校的数控维修实训教学条件大大改观,也锻炼了教师的能力。

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故障维修能力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的能力之一,在课程的设计上遵循以下理念: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师生互动的过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标准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工作岗位一致的能力,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嵌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职业资格标准,理论联系实际,以任务为学习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内学生完成安装调试与维修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

上述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全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任务二和任务三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可以查阅故障诊断手册,可以通过手机APP上网查看知识点微课,学生完成任务书要由小组一起进行PPT汇报,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以其中任务三中的一个子任务为例,教学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加以引导,报告完成后仔细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学生掌握技能。

五、结论

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既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获取理论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对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道林,朱秀琳.机械制造基础.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建设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78-79.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l-8.

[3]罗丹.突出“课程”要素保障教学质量:华威大学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轴承故障诊断分析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基于EMD和SSAE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数控机床人机联合故障排查研究
提高数控机床维修性的途径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数控机床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R8C的汽车OBD通用故障诊断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