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向长城 谢君辉 方壮 蹇小平
【摘 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论文以湖北民族学院理工科学生为论述对象,介绍了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五年来理学院在创新项目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能为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Th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Hubei Minzu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s research object, introduces the basis of college innovation base and innovation projects in science. In five years of experience, we had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promot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基地;实践能力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base; 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59-03
1 理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对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激励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年成立了数理基础科学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将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基地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对学生进行技术与技能培训,创新项目为创新基地提供项目资金。经过师生们数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①创新项目参与者呈现多样化趋势;
②立项的创新项目数量与质量逐步提高;
③依托创新基地实现了创新项目的管理;
④创新项目的申报受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影响较大;
⑤理工科项目带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较密切。
2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5年来,依托创新基地良好的基础条件,理学院的创新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于项目实施环节的分析
创新项目的开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包含了项目宣传、选题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和成果转化四个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
第一,项目宣传。我校一般每年3月在办公网站和教务群公布创新项目的申报通知,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学校对创新项目的宣传力度和硬件设施支持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可借助的信息平台少。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动员效果不明显。
第二,选题立项。选题要具有前沿性或前景价值,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但部分学生的选题比较单一,依赖于指导老师拟定的题目。还有些学生急功近利、研究缺乏深度,选定题目后,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导致后期进行不下去。
第三,中期检查。我校教务处要求上报项目中期检查进度,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给予警告和通报,对于超出期限的項目要求尽快完成,否则撤项。但目前存在只注重目标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的现象。中期检查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第四,结题和成果转化。学生提交结题报告书,指导教师对项目组给出全面评定,学院分管副院长签署审查意见,然后由教务处组织评审并核定创新学分。优秀的结题论文可参加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转化为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但项目经费报账较困难,程序复杂,往往老师或学生还要贴补材料费等,积极性降低,继而影响以后的项目申报。
2.2 对于立项项目的分析
第一,不同院系、年级学生参与校园创新项目的差异较大,结构不太合理。首先,通过对我院五年来立项的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大一、大二参与的学生较多,大三次之,大四很少。事实上,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专业知识更丰富,在深度和透彻性方面能做得更好,比较有能力独自开展创新项目的实践。不过大四学生在校时间短,较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此,大二、大三的学生更适合作为负责人申报项目。而大一的同学往往因为专业知识缺乏,研究的深度不够,难以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次,从专业类别上看,申报的项目数量不均衡。
第二,指导老师指导项目不均衡,闲暇时间少。创新项目指导老师一般只负责当年一个项目的指导工作,个别老师要担任五个项目的指导。而我院担任多个项目指导任务的教师基本上是创新基地的老师,一方面基地的学生方便与老师们联系沟通,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乐于参与到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中来。不过基地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比较重,带队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也非常耗费时间,且大多数是年轻教师有晋升职称的压力,受学生获奖指标压力的影响,经常熬夜加班。而其他部分老师常认为自己没有指导的责任和义务,动员他们参与但效果并不好。这还需要学校及学院的政策支持,加大老师们对创新项目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结题率不高,部分同学毕业了项目仍未结题。部分学生缺乏研究的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些项目学生坚持不下去,要么找兼职、考研、找工作,要么就是申报之初比较有热情,之后半途而废,难以结题。当然也和指导老师有关,比较有责任心的老师大多能经常催促、指导学生尽快完成项目结题。
3 依托创新基地平台,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效果的建议
3.1 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激励措施支持创新项目
首先,学校要建立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创建项目网站、网上论坛、校院级交流群等;定期举办学术报告,组织项目交流研讨会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的各类信息,相互交流、寻求帮助、探讨问题等。应增强各二级学院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的项目更有利。
其次,我校的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增强校方和大学生对项目过程管理的意识,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各二级学院间的资源共享,推动多元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财务处也应及时发布信息,政策公开透明,保障项目经费的使用。
再次,学校应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项目并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2 利用好创新基地平台,参与竞赛和申报项目相互促进
要充分利用好创新基地平台,将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像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数据挖掘比赛等,这些竞赛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涉及知识广泛。通过参加此类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研,掌握较为专业的知识和运用软件的能力,能为开展创新项目打下良好基础,反之亦然。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强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完善的学习设施和条件,保障创新项目研究的顺利完成。
3.3 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第一,构建项目研究层次梯队。创新基地新成员一般是大一学生,要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学习理工科文献的查阅及部分常用软件的应用,多了解创新项目开展的意义和申报过程、结题过程等,鼓励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大二、大三的学生专业知识较强,应该鼓励其参加具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当发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倦怠心理时,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并耐心督促,引导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学生进取的心态,完成结题。大三、大四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要重视成果转化,提升项目的研究性。可以继续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素材等。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低年级学生做项目研究[1]。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管理,自发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导师可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標,指导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参加学术会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较好成果的项目,可以追加经费进行深度拓展。
3.4 提高创新项目应用的范围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院学生在学科竞赛获奖、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创新项目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理工科专业有着天然的专业优势,涉及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领域,大部分创新项目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或者非常具有实用性,如果能够深入研究并进行推广,完全可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学校、基地、学生、指导老师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这不仅能够达到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效果,也能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与科研进步,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进程,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