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红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相对学术型而言,实践创新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要。本文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从《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工科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出发,阐述了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Cultivating advanc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academic tal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urgent need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innovative ability of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applied talents.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Key words: engineering;applied;practical ability;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195-02
0 引言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文件,标志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正式问世。文件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其根本是以人才为本。
作为制造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制造 2025》将带来全新的制造业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培养出适应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工科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但目前,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还很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深入剖析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高教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1 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培养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工科学生的培養和教学与其它学科有很大差别,它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工科人才培养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尽管如此,但从目前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要求,在培养环节中,“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产学脱节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就业创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发挥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培养观念陈旧,没能跟上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步伐,没能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思考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等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二是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环节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2 提高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再认识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这对工科人才培养来说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工科“就是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更要重视工程应用;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经济效益,更要重视人文关怀、社会效益;既要遵循应有的规定规范,更要敢于开拓、善于创新,而这一切,只有在工程实践中才能受到检验”,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人才类型,其学习知识的主要任务在于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维持生产和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因此,实践能力是工科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提高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3.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水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应用型高校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而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有别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術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既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要具备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的实践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应用”二字,“应用”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应用型高校的科学定位和立足点。但现有的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借鉴甚至照搬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多以学科为本位,在课程体系等方面没有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受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过多地强调教学体系和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从工程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构建课程体系及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训练,致使学生操作技能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薄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和学校自身应用型的定位,重新构建能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产业技术和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理论应用”为主旨来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还应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要融入实践元素,突出实际应用,强化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实践能力培养渗透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2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创设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平台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实践平台是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硬件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实验室,另一种是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平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有充足的能让学生发挥潜能和实践创新力的实验环境。但目前的应用型高校多属于地方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实践教学基础条件相当薄弱,其经费不足、实践资源有限、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对此,学校应从问题入手,应多渠道充分利用应用型高校地域优势及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提高自身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获取社会各界资金支持和吸纳社会各类资源,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优化校内实验资源,搭建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跨学科专业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建立起工程实践的有效载体,为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条件支持。
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它能够弥补校内实验、实训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等方面的不足,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应用型人才要想真正具备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得深入到校外的企业、现场实践基地或平台进行生产实践,只有通过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演练,才能真正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基地或平台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落实实践环节的根本保障,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建立充足的、持续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和学校双方追求的目标不同,且有时缺少互惠互利合作内容的支撑,企业怕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干扰,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外实践基地不足,实践环节的落实难以到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效果。因此,校企合作的关键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多,如:政策引导及扶持;发挥应用型高校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项目研发合作等过程中,通过协同创新来调动企业主动接受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嫁接各类资源,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或工作站;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高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接企业发展建立共享实践平台;还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等让企业作为办学的重要主体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实践基地或平台。
4 结语
工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培养机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通用成型的模式可供参考,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形成适应应用型高校各自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工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17):2273-2284.
[2]何东亮.教学过程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77-81.
[3]刀学龙,罗增勇.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