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2017-07-08 09:14田新文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积极意义有效途径传统文化

田新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体制也随之不断发展更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更多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传统文化,使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得到真正的渗透和提高。全新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重在透过渗透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优秀的文化品格。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的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积极意义 现状 有效途径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发展到现在,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的艰难,除了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外,在中华儿女的传承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我们将当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单概括为教师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更加的功利化。虽然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是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是将成绩优秀作为语文教学目标,教师们只是想着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语文教学课程之前进行备课时,仅仅按照高考考试大纲来总结考试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将学生的考试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教师给学生安排背诵文言文和诗词的任务,这是的教学过程非常死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使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文言文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比较低。因为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无法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以至于这些语文教师只能借助单一的教学辅助工具书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学讲解,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使学生学习文言文及古诗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2.学生方面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这方面也有很强的功利性。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以及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占有很多的分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晦涩难懂的中心思想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学生们只是通过一些工具书来掌握答题技巧,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过程中并不能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学生们的高考科目众多,他们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更加抵触学习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体会文章中更深刻的情感,只是单纯的想着如何在考试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除了学生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具有功利性之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非常大的惰性。虽然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以及古诗词是一大难点,但是在课堂外,有很多的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来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但是,这些工具书的出现,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这些工具书,使学生不能对文言文以及古诗词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加上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比较低,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文化底蕴以及加深情感交流。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1.使学生们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学习了解高中课程中的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学生通过在学校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尊敬的先辈们的伟大智慧和他们创造的优良成就有深刻的感触,通过此学习可以让学生们见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促进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使学生们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2.此活动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国家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将如此深厚的传统文化加强渗透以及深深融入到高中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们对我们深厚传统文化的认识的加深,进而促进学生们高尚道德品质品行的形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生的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使学生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多彩,从而更能激发学生们在语文课程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加强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们高尚的品格和情操的有效养成,同时,对学生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有不断的提升。

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情况渗透到高中生的语文教学中

1.教师对学生们的情感熏陶不重视

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文言文以及古诗词名篇名作熟练的背诵,而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古诗词、古文以及文言文的理解,进而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形成统一的共鸣,从而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有效以及深刻地汲取。就现在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授的传统文化的方法,仅仅只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常常使用的古诗文翻译方式方法以及相关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内容,没能直接有效地指引引导学生们自主理解古文中的传统思想感情以及古诗词名篇名作中的传统思想感情,这个现象导致学生在深刻体会文章中那个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2.工具书使学生们在学习古文过程中过渡依赖的工具

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工具,但是学生们总是过度依赖像《高中生语文文言文精讲》以及《高中生文言文注解与翻译》等教学辅助工具书,从而对古文理解很少是依靠自己学会的。学生参考的书,例如《高中生语文文言文精讲》以及《高中生文言文注解与翻译》这类书籍对学生们所学的古诗文进行翻译、理解、讲解,从而使学生们缺失了自己对古文的品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因为这种现象,所以学生学习古文的有效价值根本没有办法实现,从而也就无法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其成为了空谈。

四.渗透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策略

1.对于语文教材的的深入挖掘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里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精心编排而成的,语文教材中的都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质与美的完美的统一兼顾,都是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其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对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中多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深入挖掘,将课堂中的讲课重心从其它方面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文章中的文学底蕴以及对文化的教育方面上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应该让学生们探求更深层次的从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民族的心理、公众的价值观念以及公众的思维方式上不断探求的文化观点。

关于韩愈的《师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语文教师讲到韩愈的《师说》,教师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作为此节课的入手点,从而使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从《师说》中提炼出的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应该从师求学的原则,进而让学生们学习到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比如语文教师在关于司马迁的《鸿门宴》的教育教学中,课堂的开始教师们可以从《鸿门宴》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为入手点,通过介绍《鸿门宴》中各个人物以及各个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而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在涵义的具体感受,让学生们体会到审美情感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精神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2.对作者情况的充分了解也是关键

《孟子·万章下》中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背诵某人的诗篇,诵读某人的书籍,但是却不了解这个人可怎么行。所以,在解读文学作品之前,第一件事就是要去了解作者,以及了解作者在写作时多的生命历程。因为每一篇文学作品的形成都与作者的生命历程以及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能使作者深刻流露出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从而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中。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将要对宋代文人李清照的词进行讲解,就应该先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对李清照这个宋代女词人的一生进行了解,了解其一生中各个时期的生活的情况以及她在不同时期的感情变化。这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一般来说分为两期,前期以及后期,其前期的作品更多的反映了这个优柔寡断的女词人的闺中生活以及她关于闺中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部分前期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美好的自然风景以及她与别人的离别相思,而后期主要是怀念。

总之,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以及文化底蕴的渲染。

参考文献

[1]熊霞.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17(6):16

[2]吴娟.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9):68-69

[3]蔡同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15):41-42

[4]叶家红.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課程辅导:教学研究[J]2016,10(29)

[5]蓝芳丽.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6):124-125

[6]尚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7):94-95

(作者单位:湖北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有效途径传统文化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