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珍,陈俊杰,顾林,李冬莲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新余338000)
彩超与钼靶联合应用对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彭丽珍,陈俊杰,顾林,李冬莲
(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新余338000)
目的研究彩超联合钼靶对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检查确诊触诊的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抽选100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彩超、钼靶影像资料,观察彩超、钼靶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彩超诊断准确率60.00%,钼靶诊断准确率42.00%,钼靶联合彩超诊断准确率80.00%,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彩超>钼靶,且彩超、钼靶诊断结果同联合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联合钼靶应用于触诊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可使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极大提高,有助于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及时发现与及时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
彩超;钼靶;联合应用;触诊阴性乳腺癌;诊断
在女性疾病中,乳腺癌是病发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1-2],截止到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生率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增长率达3%,并且呈上升趋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保证乳腺癌患者个人生存质量、控制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环节[3],因此针对乳腺癌的早期检测、确诊一直是热点研究课题。彩超、钼靶在乳腺癌的常规检查中已得到普及性应用,是乳腺癌检查、确诊的重要手段,但依然有漏诊情况出现。本研究结合了彩超、钼靶相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后发现二者的联合应用对触诊阴性乳腺癌早期发现作用更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在本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检查确诊触诊的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抽选100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1±2.9)岁;乳腺癌发生于右乳者69例,乳腺癌发生于左乳者31例;已婚97例,未婚3例;哺乳91例,未哺乳9例,本组乳腺癌患者经手术与病理检查均被证实为早期触诊阴性乳腺癌。
1.2 方法视诊、扪诊联合应用:(1)视诊。对患者双侧乳房的大小、形态进行观察,确认局限性隆起、局限性凹陷、乳头内陷以及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是否存在。(2)扪诊。注意观察是否有肿块存在,如发现肿块,应对其大小、硬度、边界清晰度、活动度以及表面光滑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也需注意乳腺肿块粘连皮肤,以乳腺触痛、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乳头无溢液等现象是否存在。
彩超:指导患者平卧,上举双臂,保证两侧乳房、腋窝部位完全暴露;采用直接接触法,在患者双乳十二点处,高频探头按顺时针扫描患者乳房,扫描包括横、纵、斜多个切面;观察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微钙化情况、内部回声、以及有无衰减等。
钼靶:采用头尾位、内外斜位,对患者双侧乳房实施钼靶摄影,如有必要可增设侧位、外内斜位、切线位或局部加压摄影,自动曝光,乳房加压具体厚度范围30~50 mm,将所获图像传送至工作站,经过处理后结合图像信息做出诊断;乳头溢液者需给予常规消毒,将造影剂注入到溢液孔,继而摄片,合理调控压力,不宜过高,可增电压2 kV。
1.3 观察指标观察彩超、钼靶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指标包括误诊、漏诊以及正确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来完成计数资料或计量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彩超诊断准确率60.00%,钼靶诊断准确率42.00%,钼靶联合彩超诊断准确率80.00%,两种乳腺癌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使诊断准确率有大幅度提高,并且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彩超诊断中,小叶原位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均未能定性或误诊为良性肿瘤,癌前病变5例、导管原位癌9例无彩超影像病变显示,因此漏诊;钼靶诊断中,导管原位癌16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均未能定性或误诊为良性肿瘤,小叶原位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11例、导管原位癌10例,无钼靶影像病变显示,因此漏诊。
表1 彩超、钼靶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
钼靶和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有着较大优势作用,是乳腺癌恶性肿瘤临床检查的常规手段[4],但二者各自均存在局限性和不足。钼靶X线隶属于软射线,对乳腺内发生的软组织异常及其密度改变都能够有效识别。早期乳腺癌的部分患者的可能会有导管内钙化情况出现,对于此类患者,钼靶检查带有这样的诊断优势:对微钙化征象可能存在的恶性能够予以提示。此外,钼靶X线摄影不但操作简便,而且费用低廉,更兼有无创性特点等多方面特点[5]。但是,钼靶检查也存在局限性,它对致密腺体不具有效显影性,显影较差,如患者乳腺扁平,或肿块与胸壁相靠近,一旦摄影包括不佳就有可能产生漏诊[6]。钼靶X线带有放射性,因此不宜频繁检查[7],尤其是30岁以下女性群体应慎用。与钼靶相比,彩超检查在具备无创、简便的应用特点的同时,还可反复多次进行[8],适合应用的群体更为广泛,不再受到年龄限制,其检查机制完全不同于钼靶。彩超对囊性病变和其他不同部位的病变都能清晰显示,例如肿块具体大小、边缘以及周边流血状况可起到满意显示功用,尤其是钼靶摄影投照困难的部位或无法显示的致密乳腺病变肿块,彩超同样不受局限,对肿块具体形态、所处位置、结构特点以及周围组织实际侵犯情况均能清楚显示。彩超的局限之处在于,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有一定要求,如果乳腺癌最大直径线不满足>0.5cm这一条件,彩超的高频声像图对肿块就难以确定,由于边缘清晰,形态规则,无蟹足样、锯齿样变化,表面光滑平整,同时内有低回声,无衰减,易于良性病变合并、混淆[9]。由上述分析可知,钼靶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显示密度,而彩超的优势在于可提示肿块特性,例如大小、边缘、包膜、以及回声等,两种检查方法在机制上存在互补性,因此二者在乳腺癌检查的联合应用存在可行性[10]。浸润性导管癌的肿块形态呈分叶状,其密度通常情况下会相近于周围腺体,因此你钼靶检查难以发现,而彩超则可根据肿块回声和周边血流情况进行确诊。超声在原位癌诊断上的漏诊率较高,因此诊断准确性较差。超声之所以易漏诊,其原因在于小叶原位癌隐蔽性较高,超声难以显示。而无微小钙化生成的小结节同小叶增生、腺病等良性病变易混淆,难以鉴别。某些原位癌属于囊肿囊壁癌变,以上影像学手段无法起到作用,只能利用病理学进行确诊。除此之外,乳腺导管内的乳头状癌有时也无法准确鉴别于乳头状肿瘤,尤其是小肿瘤,常被误诊成良性病变。
总而言之,彩超与钼靶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准确诊断率,对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值得应用。
[1]杨浩君,昊琴珍.钼靶与彩超联合检查对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6,38(3):218-219.
[2]GigerML,InciardiMF,EdwardsA,etal.Automated Breast Ultrasound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of Women With Dense Breasts:Reader Study of Mammography-NegativeandMammography-PositiveCancers[J].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6,206(6):1.
[3]简雅婷,杨兵,胡剑,等.彩超联合钼靶在未扪及肿块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3):2462-2464,2486.
[4]吴旦平,张红丹,商江峰,等.钼靶三维立体定位活检术在乳腺触诊阴性病变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8):948-949.
[5]AdibiA,GolshahiM,SirusM,etal.Breastcancer screening: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adjunct ultrasound screening in women with unilateral mammography-negative dense breast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2015,20(3):228-232.
[6]唐蓉,梁祯,丁力,等.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5,27(4):592-594.
[7]张秉宜,张郁林,韩玲,等.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26(1):14-17.
[8]GolshanM,CirrincioneCT,SikovWM,etal.Impact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tage II-III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on Eligibility fo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Breast Conservation Rates:SurgicalResultsFromCALGB40603(Alliance)[J].Annals of Surgery,2015,262(3):434.
[9]高晶磊,仝淑丽,刘娜,等.钼靶X射线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5(9):1003-1005.
[10]王东旭,赵铁曾,李广微,等.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 (32):5668-56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59
新余市科技局(201630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