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李正胜+田杰+谢娟
摘要: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肾益气中药组)、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各30例,2 w为1疗程,观察4个疗程,对比分析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健脾补肾益气法;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20-02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发展缓慢,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2],在我国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和医疗费支出的重要因素。而大量蛋白尿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减少和控制蛋白尿更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和肾实质进行性损伤而进入肾衰竭的关键。我科运用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60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診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肾益气中药组)、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56.32±2.42 )岁,平均病程(6.81±1.38)年,对照组平均年龄(54.24±2.71 )岁,平均病程(7.27±1.47)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较(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3]标准制定:①长期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②有较长的高血压、轻度肾功能损害或(和)水肿;③肾功能损害缓慢地、不停顿地进行,晚期发展至肾衰竭;④双肾可对称地缩小;⑤排除继发性慢性肾炎综合征。
1.2.2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脾肾气虚型标准制定:主症: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饮食无味;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肠鸣便溏,或遗精滑泄;舌脉:舌质淡,舌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具备主症中任意2项加上次症中任意2项,综合舌脉即可辩证。
1.3入排标准
1.3.1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者;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者;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177 μmol/L者;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2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肺、肝功能损害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造血系统疾病者;不愿合作者或意识障碍、精神病病史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方法
对照组:黄葵胶囊(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 粒/次,3 次/d,饭后口服,连续用药2 w为一疗程,连续治疗8 w。治疗组: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生熟地各15 g、山萸肉10 g、山药15 g、丹皮10 g、茯苓15g、泽泻10 g、菟丝子30 g、芡实30 g、莲须6 g、益母草30 g。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浓煎,用法:1 剂/d,水煎两次混匀,取汁约500 ml,分早晚2次口服。2 w为1疗程,连续治疗8 w。
1.5观察指标
中医临床症状,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
1.6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5]制定:①完全缓解: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中医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蛋白尿持续阴性,尿红细胞持续阴性,尿蛋白定量<0.2 g/24 h,Scr 较基础值有下降;②基本缓解: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蛋白尿持续减>50%,尿红细胞正常,Scr 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50%;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中医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蛋白尿减少>25.00%,尿红细胞减少>25.00%,Scr较基础升高<100%;④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1.7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炎属中医“虚劳”、“水肿”、“腰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证,其本质为脾肾气虚,而湿浊为其标。其发病初期以脾肾阳虚水泛多见,后期多累及气阴,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脾胃论》曾记载:“脾主运化水湿为枢,脾运障碍,清阳不能出上窍,浊阴不能出下窍,上下不通则为水肿。”“脾病则下流乘肾”,脾气伤而不能化湿,致三焦气化气司,脾病不能制水则下注乘肾,致肾失开阖而出现蛋白尿、水肿等。因此健脾补肾益气是慢性肾炎的主要治则。
针对以上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笔者以健脾补肾益气为主,黄芪健脾补肾益气;党参、山药、白术健脾生精化源;生地、熟地、芡实、山萸肉、菟丝子、莲须、益母草补肾固涩益精;茯苓、泽泻、丹皮降浊行水;诸药具有健脾补肾及温阳利水之功。临床观察显示: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安全有效,总有效率86.67%,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
综上所述,健脾补肾益气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力增,黄雯.慢性肾炎患者周围动脉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7):3086-3088.
[2]姜益,王翠萍,王亿平.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4):201-203.
[3]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5(6):249-25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5]刘宝厚,许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9.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