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巨历史

2017-07-07 13:08黄帅
大学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封神榜历史剧河西走廊

黄帅

像中国这样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度,如果没有几部经典的古典历史剧,简直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尽管中国影视剧长河中从来不乏历史剧的身影,但堪称典范的作品依然是少数。

这里说的古典历史剧是刨除了戏说、穿越、言情等,比如《甄嬛传》《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也不包括古典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等。

如果想了解一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是哪些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些品质考究、制作精良的历史剧。当年的电视荧幕上少见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也缺乏逼真的特技效果,但有导演、编剧和演员对艺术形象的精准把握和认真的态度。

我用“写实”来概括这些考究的历史剧。比如,王绘春主演的《孔子》,是我看过的最考究、最接近史实的电视剧。人物服饰、形象、语言、动作和场景布置,都依据史书,比如,有一集花了十几分钟呈现八佾舞,其舞蹈动作、配乐和服饰完全依照史书来。

类似的剧还有《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和一些早期的历史人物剧,其故事情节基本与历史事实吻合,在细节上颇为考究。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作品里,即使是古典文学改编的历史剧也越来越不重视细节的考究,写实性也越来越差,逐渐转变成以写意为主的风格。这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1989年梁丽主演的《封神榜》是能考证到的中国最早的封神榜电视剧,真实再现了奴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但因为太讲究“真实”——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恐怖、暴力、色情镜头,骇人的鬼魅、炮烙酷刑、纣王的暴虐行为等,都毫无修饰地加以直面呈现,以至于播出不久就被叫停。目前网上能找到的视频资源只有五集(也有说法是只拍了五集)。

1990年代初傅艺伟主演的《封神榜》,就比梁丽版温和多了,在很多方面都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喜好”,但真实的殷周之变不可能是这样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田园牧歌。

而到了前几年新拍的《封神榜》(凤鸣岐山和武王伐纣两部),就成了明星飚戏的舞台,全然没了历史和神话的味道,成了偶像剧和三角恋爱剧的风格,这显然已经悖离历史剧的本来面貌了。

一直有朋友想让我推荐讲述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影视剧名单,其实面对诸多作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总归有一些历史剧是有口皆碑的。

夏:无。(有人对我说有一部河南孟康酒厂赞助的老片子,叫《古夏血觞》,据说是唯一一部讲述夏朝历史的影视剧,里面有少康复国的故事。但我没有找到片源。)

商:无。(《封神榜》不能算)

周:《孔子》《东周列国》

秦:《大秦帝国》

汉:《汉刘邦》《淮阴侯韩信》《汉武大帝》

三国:《三国演义》(历史和文学已经纠缠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两晋南北朝:无

隋:无

唐:《贞观之治》(不是《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片长50集,是根据《唐书》、反映唐太宗贞观之治编剧的历史剧,由张建亚执导,阿城、孟宪实编剧。2006年12月播出)

五代十国:无

宋:《大宋王朝赵匡胤》

辽:无

金:无

西夏:《贺兰雪》

蒙元:《成吉思汗》

明:《朱元璋》《郑和下西洋》(有很多内容讲的是明成祖朱棣)《大明王朝1566》

清:《雍正王朝》《走向共和》

这几部历史纪录片,刷新了历史水平

很多人对中国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并不熟悉,其实,中国的历史纪录片的水平已经不亚于国外一些经典的纪录片(比如BBC系列),在拍摄技术水平上,较之前已有很大进步,而重要的“讲故事”的能力,从下面几部我推荐的片子来看,也有其独特亮点。

《神秘的西夏》

这个片子是我隆重推荐的一个作品,我认为它达到了目前中国历史纪录片的最高水准。虽然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因经费原因导致后半部内容重复、叙事啰嗦等毛病,但在人物选角、背景音乐、叙述结构和主题导向上,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重要的是,把观众当成一个平等的被叙述者,而非以上帝视角来灌输知识,让观众切入的视角十分妥当。

为了让今天的观众了解真实的西夏历史,金铁木导演和主创团队研读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还邀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甚至测绘学家、服饰专家等参与创作。

摄制组跨越8个省、15个自治州、26个县,耗时两年之久,摄制组还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西夏文物,采访了国外的西夏研究专家。在策划阶段,金铁木导演就确立了“用电影思维打造高端纪录片”的原则和目标。在忠实于史实的基础上,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故事化”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影像语言,对某些细节进行了再度创作。

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取证为依据,通过对世界唯一性的西夏文明的探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项族的源起,全面地展示了西夏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和西夏研究的最新成果。

《东方帝王谷》

该纪录片以陕西境内帝王陵、历史现场、文物为基本资源,探索一座座陵墓墓主的命运沉浮,一位位墓主背后的王朝兴衰,一个个王朝所演繹的文明成长。无论是周的礼乐文明、秦汉的制度文化,还是唐帝国的博大开放的气势、绵延后世的诗风舞韵,都让人心驰神往。

第一季播出的前8集以周、秦两个朝代为基本版块,着力体现“西周创新、秦进取”的时代主题,展现了“和周、强秦”的时代风采。第二季播出的后12集以汉、唐两个朝代为基本版块,围绕“强汉、盛唐”的辉煌气象,在延续第一季的思想深刻性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考古材料、凝练深化分集思想。

这个纪录片在背景音乐、剧情设置和人物选角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楚国八百年》

该纪录片历时近两年策划、摄制,完整、系统地讲述楚国近800年恢弘伟大的历史,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规律,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楚文明。

整体来说,楚国八百年与其说用历史角度,不如说是用时间角度。没有较强的专业性,反而饱满了感情和文学色彩,通过一些人物的政治斗争与各国战事兴衰相连来讲述的方式很新颖,将楚国的兴衰白描般的勾勒出来。该片融入手绘动画技术等全新表现手段表达,实现精美而富有现代感的视觉效果。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共十集,每集50分钟,用影像的方式立体展现河西走廊斑斓多彩的自然风光和生态风貌,画面美轮美奂,可看性很强;同时将不同历史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用电影化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增强了故事性。

《河西走廊》的叙事宏大壮丽,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温柔婉转,有评论称,其“画质细腻,演员表演基本上也融入到历史场景中,不造作,也不突兀,有点大片的观感。至于配乐方面,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兼具苍凉与壮阔感,配器也有特色,基本上是采取A-B-A-B-A的曲式结构,”这个点评十分到位。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河西走廊》“讲故事”的能力。

其一,是用文化史来置换政治史。讲述河西走廊的故事,发生在这里的政权更迭的风云变幻固然令人好奇,但文化根脉的延续与发扬却更能让人怦然心动、魂旌神摇。

如何讲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乱世,一直是紀录片面对的难题。如果重点放在乱世政治更迭上,虽然话题有噱头,但不合“宣传要求”,如果舍弃这段历史,又十分可惜,也不符合历史的脉络。

《河西走廊》讲述了郭荷-郭瑀-刘昞三代图隐居传承儒学的故事,在中原大乱时,他们坚持对学术的追求,保留了儒学的承续。

其二,就是学会了从细节入手,从小人物“成长”的意味上来还原英雄名人的传奇。对小人物的尊重,让历史变得灵动而充溢着人性的关照。

《河西走廊》在讲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的时候,不只是给张骞重申了彰显英雄主义情怀的探险家形象,还给了他的匈奴妻子不少的镜头。

“史书中对这个女人的着墨少之又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这段爱情,给了张骞在大漠坚持数年的力量。”影片如是说。

《史记》上没留下这个匈奴女人的名字,但《河西走廊》给予了她应有的地位——陪伴张骞走过了艰难的十余年的西域生涯,但在回到长安后一年便死去。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被转变成西部片里常见的“英雄/美女”叙事,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更巧妙的,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使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将历史人物还原成普通人,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里去揣测他们在历史关头的选择,这是对先辈功业艰辛的尊重和理解。

责任编辑:孙云帆

猜你喜欢
封神榜历史剧河西走廊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连台本戏《封神榜》与特刊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成语封神榜(第十期)
成语封神榜(第三期)
成语封神榜(第一期)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