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义
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张金义
目的 观察纳洛酮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5%高于对照组6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1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 纳洛酮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应用上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纳洛酮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其中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脑组织由此缺血、缺氧,从而发生软化坏死,最终会出现脑神经功能缺失,而因为治疗不及时使患者致残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不仅会对患者本身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危害,也让众多的家庭陷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当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还是以纠正脑组织缺血和低氧状态、恢复脑血流供应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预后也并不佳,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2]。本次研究通过观察纳洛酮注射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探讨纳洛酮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参照我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相关标准,经过头颅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标准:出现合并心房纤颤、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的患者,患有心、肺、肾功能严重衰竭、严重糖尿病等病症的患者。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6.3)岁,平均病程(9.43±2.91)h;对照组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8.7±5.9)岁,平均病程(9.15±3.52)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降颅压治疗、控制血压治疗、控制血糖治疗、清除自由基治疗等内科治疗方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增加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2 mg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103564)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14 d,1个疗程后开始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的分值对应程度越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评分进行评定,越高的分值对应越强的日常生活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痊12例、显著9例、进步8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0.625%;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9例、显著9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6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NHISS评分 P ADL评分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23.43±9.54 11.14±6.58ab <0.05 35.9±29.4 61.6±34.3ab <0.05对照组 32 24.13±8.78 18.34±8.32a <0.05 36.4±27.3 45.2±29.4a <0.05 P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3.125%)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18.750%)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它的发生机制多与脑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或者血栓阻塞动脉管腔有关,患者的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3-6]。神经表现为下丘脑弓形核受激释放出大量β-内啡肽(β-EP),β-EP会最终导致神经元产生不可逆性的坏死,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血流量和抑制神经元电活动[7-9]。目前临床上对脑梗死的治疗以挽救缺血性半暗带为关键,同时针对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等多个环节进行针对性调节。盐酸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的拮抗β-EP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恢复患者损伤的神经功能,从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0,11]。病程越长,神经元受损程度越严重,纳洛酮疗效也越低。所以,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尽早给药,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2,13]。
本次研究通过比较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方式和常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12例、显著9例、进步8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0.625%;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9例、显著9例、进步4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6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3.125%)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18.750%)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周永军.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109-111.
[2]李土明,王潇,钟萍.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7): 2617-2623.
[3]陈刚.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9-10.
[4]刘芳,贺海霞,周德生.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中医药导报,2015,21(8):60-61.
[5]许卫林.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44-45.
[6]林运强,黄丹丹.不同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9(1):57-58.
[7]范层层.盐酸纳洛酮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3):109-110.
[8]李凤云,樊景华,屠德胜,等.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6):370-372.
[9]王磊,付洪伟.步长脑心通胶囊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 33-34.
[10]杨楠,胡凯旋,陈新兰,等.灯盏细辛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33例疗效观察.吉林中医药,2004,24(7):39-40.
[11]涂丽娟.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外医疗,2009,28(24):92.
[12]熊文中,陈小英,吕志宇.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7,28(9):997-998.
[13]许国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7):638-639.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nalox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HANG Jin-yi.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City Fengkai Coun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533,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aloxone injection applied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explore 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A total of 64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aloxon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treatment.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neurologic deficits degree,daily life ability,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0.625% than 68.75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4.730,P<0.05).Before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ale(NIHSS)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core(P>0.05).After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better NIHSS and ADL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3.125% than 18.75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4.010,P<0.05).Conclusion Naloxone injection shows high feasibility and safet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Naloxone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13
2017-02-03]
526533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西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