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驱动”打造产业扶贫“宁都样本”

2017-07-07 13:43温达峰邵猷芬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鸡宁都油茶

□ 温达峰 本刊记者 邵猷芬 于龙广 徐 云

“五轮驱动”打造产业扶贫“宁都样本”

□ 温达峰 本刊记者 邵猷芬 于龙广 徐 云

钓峰乡黄金茶种植基地

万物生长的五月,炙热的阳光洒满了赣南大地。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宁都县钓峰乡元尾村的黄金茶种植基地,登高远眺,在这片丘陵大地上,当地的村民们正顶着烈日锄草施肥,嫩绿的茶苗正强劲生长,迸发出勃勃生机,昔日的荒山荒坡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生态茶园。据了解,贫困户不仅以山林土地入股的形式种植黄金茶,还可以通过在种植基地务工获取收益,这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宁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西部开发政策延伸县,总人口82万人。苏区时期,宁都是中共苏区中央局的诞生地和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全县有参战人口5.6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欠发达、后发展的县情仍未改变。截至2017年初,全县共有贫困村100个,贫困户16706户47334人,贫困发生率为6.8%。

近年来,宁都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受益度,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宁都样本”。2015年全县出笼黄鸡3014万羽,出栏生猪21.7万头;果业总面积26万亩(其中脐橙13.6万亩);油茶面积23万亩,被列为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全年共有3.8万余名贫困人口依靠产业扶贫走上了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的道路。

政府推动,精心组织实施

精准扶贫,根本在于发展致富产业,重点在于选好选准产业。宁都县围绕十大优势产业确立了优质稻、脐橙、油茶、白莲、黄鸡、生猪、茶叶、烟叶、电商等精准扶贫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1+4+N”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东部黄鸡、南部脐橙、北部油茶、西部茶叶、中部电子商务”产业扶贫新格局。围绕“识真贫、扶真贫”,通过“七步法”、“十不评”、“倒排法”等方法,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再复核”,全面完成了39378户122657名贫困人口的再识别、再核实工作,选准了产业扶贫对象。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特殊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贫困户种植脐橙的,补助200元/亩;种植高产油茶的,补助300元/亩;养殖宁都黄鸡的,补助4000元/标准棚等。

利益驱动,创新联结模式

宁都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精准脱贫的首要举措,围绕全县“1+4+N”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产业扶贫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引导贫困户采取“直接参与、山地入股、临时务工”等形式融入产业扶贫链。一是“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即采取签订合同或协议等形式,将公司(合作社)利益与贫困户捆绑起来,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共同致富。比如,宁都县会同乡的江西惠大实业有限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合同,采用“五统一分”的发展模式养殖宁都黄鸡,由公司负责统一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支持和收购订单,由贫困户分户养殖,保证农户有3-5元/羽的纯收益,通过此模式,该公司联结带动300多户贫困户从业,每户年均增加收入6万元以上。又如,长胜镇的长茂黄鸡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帮助236户贫困户发展黄鸡产业,户均增收10000余元。二是“股权认购”模式。如钓峰乡万亩黄茶产业基地,由浙江客商成立金桅公司先行出资开发茶园和组建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茶园认购协议,家庭成员4人以下限购3亩,成员4人以上限购5亩,贫困户将认购的茶园委托给合作社管理,茶园认购费和前3年管理费用在上级的扶持资金和茶叶收益中由合作社分期收回,贫困户可以“零成本”获得收益。目前,钓峰乡源尾村已有91户贫困户280人认购了公司300亩茶园,目前茶叶价格为800-2000元/斤价格不等。预计从今年开始,贫困户不用任何投入,就有每年2000元以上的收益,可以如期脱贫。同时,该村积极探索“集体认购”模式,在定点帮扶单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南昌办事处的扶持下,村集体认购茶园200余亩,获得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的资产,用于该村剩余60户贫困户兜底扶贫和村级公益事业,可有效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脱贫的“双赢”。三是“能人+基地+贫困户”股份制模式。如对坊乡店背小组能人崔九勇,自筹资金100万元成立合作社和建立永康油茶基地,采取“能人大户出资金技术,一般农户出山地、资金,贫困户出补助资金、山地、劳力,统一经营管理,按股权分红”的运作模式,吸纳53户农户208人,其中贫困户18户76人,种植赣无系列优质油茶1000余亩,可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四是“内联互助”合作模式。采用“农户+贫困户”、“贫困户+贫困户”等模式,将农户与贫困户、贫困户之间捆绑在一起,通过成立互助会或合作社,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提升了发展生产、抵御风险、技术指导等各种能力。比如,率先在东山坝镇城源村开展了联耕联种互助会试点,将农户和贫困户联结在一起,由互助会运作经营,一起脱贫致富。涉及农户46户197人,含贫困户15户40人,打破田坎及户与户的界线,开展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共设置了4个互助会,由互助会实行企业化运作,交少数人具体经营,再将收益按田地多少平分,相比之前获得实物租金的方式,可增加近1000元的收入。

金融撬动,四两拨千斤

针对县财政紧张、贫困人口多的现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融资担保功能,破解贫困户产业扶贫的贷款难题。一是做强县扶贫开发担保公司,破解扶贫产业贷款难的问题。2015年宁都县增资600万元注入宁都县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调县农信社按照担保基金1∶8的倍数发放产业扶贫贷款,达到了扶贫担保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宁都县扶贫开发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帮助543户农户累计担保产业贷款7765万元,帮助贫困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其中2015年为34户贫困户担保产业贷款1130万元。二是用足产业扶贫资金,壮大扶贫产业发展规模。建立产业扶贫“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三方捆绑推进机制,将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如对坊乡油茶扶贫产业,通过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激发了油茶合作社和贫困户的双向互动。目前,该乡参与油茶种植的农户达603户,种植面积8000余亩,贫困户覆盖率达90.3%,人均从油茶产业中增收600余元。三是用活小额信贷资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组织实施了我市创新实施的产业扶贫信贷通、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以及农户自立社和贫困村互助金等5种小额信贷产业扶贫项目。全年发放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资金2.06亿元,其中“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1.48亿元、“油茶贷”0.06亿元、农户自立服务社信贷资金0.46亿,贫困村互助0.061亿元,有效缓解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小布岩茶园

宁都黄鸡

科技带动,扶贫先扶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宁都县坚持把科技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加强电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使贫困农民人均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健全农民培训体系。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主体,创办农民培训学校,打造培育新型农民“航母”。通过多方联动,形成“县有农民培训学院,乡(镇)有农民培训中心,村有农民培训室”的立体式农民培育体系。二是创新致富技能培训方法。围绕产业发展、贫困户的需求,定期不定期组织贫困户到宁都电商园、宁都森旺现代科技示范园、宁都黄鸡惠大实业有公司等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如宁都县坊乡残疾人贫困户廖竹生,参加电商培训后开设了一家淘宝店,月网销额逾7000元,纯利润2000余元。

社会促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小布镇茶农在采茶

创新社会扶贫助推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组织实施扶贫产业三大帮扶工程。一是单位定点产业帮扶工程。组织宁都县50个县直单位挂点帮扶134个贫困村,扶持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发展1项以上扶贫产业。2015年,宁都县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620万元,全县黄鸡、脐橙、茶叶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肖田乡在县统计局的定点帮扶下成立了赣江源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桂花、银杏、红叶石楠等十余种名贵苗木面积600余亩,年产值680余万元。二是干部结对产业帮扶工程。在全县开展机关党员干部“853”结对帮扶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结对8户且县财政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科级干部结对5户,一般干部结对3户,帮助农户解决产业发展中难点节点问题。2015年,全县共有500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39378户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投入帮扶现金2172万元。三是企业联姻帮扶工程。组织30多家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联姻帮扶活动。2015年,宁都县波涛生态农庄、丰泽米业、光阳谷物、绿康科技、九发食品等一批有优势、有实力、有市场、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常年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投入资金695万元,扶持40个贫困村发展种养农业产业基地40余个。

■责任编辑:徐云

猜你喜欢
黄鸡宁都油茶
两个朋友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湖北省组织帮扶宁都技工学校对接活动
宁都黄鸡:在品种资源上培育品牌
抢虫子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试述毛泽东在宁都革命斗争中的思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