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测查了英、日、韩三国学习者使用“提高”“改善”的混淆情况。从词语混淆的母语背景分布、混淆词对的误用方向和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不同国别学习者“提高”“改善”的混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探析了词语混淆的原因。
关键词:英日韩学习者 易混淆词 “提高” “改善”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我们发现英、日、韩三国学习者的汉语作文中有这样的错误表达①:
(1)她下决心考上大学,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况。(英)
(2)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日)
(3)人们的生活已经【提高】了。(韩)
(4)我一定努力【改善】公司的服务水平。(英)
(5)2000年奥运会的标语之一是“【改善】生活水平”。(日)
(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德修养也在逐渐地【改善】。(韩)
上例中,英、日、韩三国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动词“提高”和“改善”时,均产生了混淆的现象。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混淆某些词语的关系,在当理解为甲时误解为乙,或当使用甲时误用了乙。那些为众多学习者经常混淆的词对或词聚就是易混淆词”(张博,2008)。据此,“提高”“改善”就是一对易混淆词。
为什么二语学习者容易出现这样的偏误?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现行的同/近义词辨析词典后发现②,“提高”“改善”都出现失收的情况,也就是说,学习者易混淆的词语“提高”“改善”并不是近义词,在现有的词语辨析词典中并未得到辨析,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张博(2007)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辨析不宜固守“同义”“近义”这类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的标尺,应当转换视角,基于中介语词语偏误的现实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易混淆词辨析。在此动议下,一些学者基于学习者词语混淆实际展开了考察分析。如:张妍(2006)对欧美学习者易混淆的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展开了调查;程娟(2011)基于中介语261个表示心理活动动词的混淆,提出了五种词语辨析的模式;于洋(2015)对CSL学习者同素同义单双音名词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付冬冬(2017)对英语者易混淆的增减类词语的不平衡性作了考察。
“提高”“改善”是学习者容易混淆的一组动词,以往研究对此关注的并不多。在笔者考察的文献中,只有刘克强(2010)专门关注了动词“提高”,他在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了该词在不同文本中的英语翻译规律,发现汉英对应翻译是多样的。这启发我们,汉外词汇系统并不严格对应,学习者词语混淆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
本文基于大规模中介语语料库,对学习者容易混淆的一组词“提高”“改善”进行穷尽考察,以期发现学习者“提高”“改善”混淆的规律,并探析词语混淆的成因,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词典编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易混淆词的确定
(一)语料来源
本研究所依托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约690万字。主要包括:
1.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425万字。
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0万字。
3.以英语背景学习者为主体的哈佛大学北京书院汉语中介语语料约65万字。
我们选取了英、日、韩三国汉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进行考察。这是因为英、日、韩三国背景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量最大,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语料支持。
(二)确定目标词
首先,分别以“提高”和“改善”为检索词,提取英、日、韩三国背景学习者的全部使用语例。然后,剔除语义不明、含糊、重复的的句子。为了确保结果的客观性,我们对所筛选出来的语料进行人工标注。具体做法是,请五位汉语母语者对学习者误用的词语进行修改,写出应替代的词,三个(三个以上)母语者认定一致,那么我们就认为该词符合汉语者语感,是当用词③。
最终本文收集到了“提高”“改善”的混淆语例共计156条。
三、“提高”“改善”的误用特征
“提高”“改善”的误用特征可以从误用的母语背景分布、词语的误用方向、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提高”“改善”误用的母语背景分布
基于英、日、韩三国汉语学习者的语料,本文考察了“提高”“改善”的混淆在不同背景二语学习者语料中的分布情况,考察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显示,“提高”“改善”二词的混淆普遍分布于英、日、韩语背景学习者的语料中,是多种语言背景学习者均容易混淆的词对。
(二)易混淆词的误用方向
从误用方向来看,易混淆词可以分为单向误用和双向误用两种类型。我们通过观察语例发现,不同国别的二语者使用“提高”“改善”这组词语时,均呈现为双向误用。
提高→改善
(7)这么难受的学习环境一定令许多学生沮丧,从而不愿意坚持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条件。(英)
(8)谁捡起自己扔的烟头,谁就是在【改善】自己的素質,这就是环保的第一步。(日)
(9)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地【提高】了。(韩)
改善→提高
(10)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们应该忘却自私,而且更应该善于利用客观形势,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生活素质就会【改善】进步了。(英)
(11)这样能【改善】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和食品质量。(日)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再也不用担心吃的问题,而且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韩)
(三)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
语料调查显示:英、日、韩三国二语学习者在与特定词语搭配时,容易将“提高”“改善”混用。endprint
在英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13)母亲经常告诉我,这一段时间是她生命中最不开心的,所以她决定必须考上大学,【提高】自己的生活情况。
(14)【提高】经济条件会给人们金钱的自由,让生活比以前更丰富。
(15)A:医院里我的医术是最好的,但是我怎么还没有得到晋升?
B:为了晋升,只给病人治病是不够的,你也得【改善】你的水平。
(16)政府应该让老百姓互相了解,同时【改善】他们之间的容忍度。
在日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17)生活条件【提高】以后,人们都开始考虑身体健康,而且注意到了自己每天吃的东西是否安全这个问题。
(18)国家利用税收建设大规模公园等基础设施,尽力【提高】国内环境。
(19)做父母的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觉得幸福。
(20)人们的社会意识【改善】了很多。
(21)随着科技的发达,农业技术的【改善】,在现代社会可以产生大量的食物。
在韩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22)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了。
(23)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地【提高】了。
(24)解决吃的问题以后,我们还要【改善】食物的质量、营养程度。
(25)我认为先解决相当数量的饥饿问题,然后再考虑我们的饮食水平的【改善】问题。
(26)因为人类随地抽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改善】人们的意识也不是容易的事。
通过对误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日、韩三国二语学习者词语混淆的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即在“条件”“环境”“生活”等词语前,英、日、韩三国二语者都误用成了“提高”;而在“水平”“质量”“素质”等词语前,学习者均误用成了“改善”。我们将混淆发生的具体表现总结为表2。
表2:英、日、韩国三国二语者“提高”“改善”混用的具体表现
易混淆词 英 日 韩
提高→改善 +条件/情况 +情况/环境/生活 +条件/生活
改善→提高 +程度/水平/素质/能力 +能力/质量/素质/意识/农业技术/效率/品质/道德/水平 +现代技术/品德修养/水平/意识/质量/程度/心态
四、词语混淆成因分析
根据中介语理论,二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包括: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态度、教学中的讲解和训练中的失误等(鲁健骥,1987)。我们认为,易混淆词“提高”“改善”的混淆,主要跟目的语、学习者母语以及教材注释等相关。
(一)目的语词义干扰
“提高”“改善”两个词词义相关,都含有“向好的方向变化”的意思。“改善”指“改变,以使原有情况好些”;“提高”指使事物某方面比原來高。观察学习者的误例可知,学习者的词语误用都发生在与其他词语的特定搭配上。这表明,受词义干扰,学习者对词语的用法并不清楚。
在汉语中,“改善”的目的是使情况比原来好一些,其搭配对象是那些能用好坏来评判的抽象事物,如“生活、环境、条件、关系、功能”等;“提高”的目的是使事物某方面比原来高,其搭配对象是那些能用高低来评判的抽象事物,如“水平、素质、能力、效率、标准、位置、程度”等。如:
(27)这五年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8)为了改善国家的经济情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9)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30)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31)如何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32)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3)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
(34)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了。
(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学习者目的语知识有限,误认为二者词义相近、用法相同。学习者难以对这两个词语各自的搭配对象进行归纳和提炼,进而造成混用现象的出现。
(二)母语词义影响
张博(2011)发现,学习者获知目的语词A对应的是母语词A′后,可能会把为A′所有而A并没有的意义推移到A上,产生“母语词义误推”。汉外词义并不一一对应,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出现使用偏误。
在英语中,“improve”表示向好的方向变化,即“to becomebetter than before;to make sth/sb better than before”(《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其词义范围较大,对应着汉语中的“改善”“提高”两个词语。如:
(36)His quality of life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operation.(手术后他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了。)
(37)I need to improve my French.(我得提高我的法语水平。)
学习者先学习“提高”,当得知母语词“improve”对应着汉语中的“提高”后,很可能将“improve”的其他释义也推移到“提高”上,因此造成上述偏误。
日语和韩语中都有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源于汉语,已经融进韩国语、日语的词汇系统中。有的汉字词的词义和用法已经与汉语词语不同。如,在韩语中“改善”是汉字词,表示为“????”。该词词义比汉语范围大,也大致对应着汉语中的“改善、提高”等多个词语。如:endprint
(38)??? ????(改善生活条件)
(39)??? ????(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40)??? ????(改善待遇、提高待遇)
学习者将母语汉字词“????”的用法推移到汉语词“改善”上,因而造成了误用。
日语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日语中,“改善”也是汉字词,但是词义与汉语略有不同,既对应“改善”,又对应“提高”。如:
(41)ダムの調節によって,水上運輸の条件が大いに改善された.(经过水库的调节,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42)待遇を改善する (改善待遇,提高待遇)
(43)身体の体質を改善する(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的素质)
鲁健骥(1987)指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缺乏语言学的知识和学习外语的经验,通过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比附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是很普遍的,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外语学习者的头脑里,母语的系统已经固定化,这无形中对目的语这一套新的系统的学习,形成一种障碍。学习者母语词义与汉语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因此,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可能是造成“提高”“改善”混淆使用的原因之一。
(三)教材注释的误导
“汉外词语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生词表或双语词典中的汉外词语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翻译,对学生理解词义、组词造句有时会有误导作用,引发偏误的产生。”(吕文华,2006)
周琳(2007)的研究表明,教材生词同译方式是两种语言词语复杂对应关系的一种投射,大部分同译词语反映了汉英词语对应的客观情况。语言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很可能给留学生的词语使用带来干扰,同译方式极可能加深了这种负面影响。
我们考察了几部对外汉语教材英译本后发现,对外汉语教材中往往采用同一母语词对“提高”“改善”二词进行对译。例如,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教材中,多将二词译为“to improve”,比如“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改善居住條件)、“to improve your Chinese level”(提高你的汉语水平)。这可能会加重同译词语的混淆。
五、结语
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习者词语混淆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词语混淆的规律,分析词语混淆的成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改善”这组词,教师不仅要向学习者明晰词语意义的侧重点,还要进行词语的搭配训练,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巩固词义、区分用法。此外,在教材注释中,编著者也应关注汉外词语差异,对于汉外词义不对应的词语,应当括注适用范围,帮助学习者分辨其中的异同。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5JJD740006]和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6110052]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级项目经费支持。)
注释:
①学习者作文语料中,与目标词无关的不当表达,我们予以适当修
正。【】中为误用词,()后为汉语二语者的国别/语别。
②笔者考察的同近义词词典:林玉山(1986)《简明同义词反义
词词典》,深圳:海天出版社;马燕华、庄莹(2002)《汉语近义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3)《新华同义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2013)《新编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造句搭配详解词典》(双色辨析本),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贺国伟(2005)《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程荣(2010)《同义词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佟慧君、梅立崇(2002)《汉语同义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③这五位汉语母语者包括三位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一线教师,两位
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付冬冬.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J].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6).
[2]付冬冬.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增减量词语混淆特征的不平衡性分
析[J].对外汉语研究,2017,(18).
[3]刘克强.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汉语常用动词“提高”的英译聚
类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
[4]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
[6]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7]于洋.CSL学习者同素同义单双音名词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6).
[8]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
[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9]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语
言教学与研究,2008,(6).
[10]张博.二语学习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特点[J].语言教学与
研究,2011,(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
[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
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程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与汉语同义词比较研究——以心理
动词为例[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付冬冬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