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就是用有墨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 “文”有装饰、遮掩、遮盖的意思,“文身”是用纹样装饰身体的意思。
在世界的许多民族中,文身曾经是古老文明中构成早期宗教与信仰的重要部分。据史料记载,一千多年前,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许多地方,文身就作为原始部落文明的构成部分而存在,并包含原始宗教内容,具趋利避害、强身健体、铭志、除病等丰富内涵。
在中国,文身则是百越民族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男性身上,尤其是男性长老身上,就能得到充分的验证。
传统文身的痕迹至今仍可在云南一些偏远地区的老人身上看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痕迹正随着这些老人的去世而慢慢消失。与此同时,精彩纷呈的摩登彩绘、穿孔逐渐流行。基于这样的认识,摄影师资佰从15年前就开始以西双版纳作为田野调查的主要地域,展开了他的文身观察之旅。
文身,傣语叫“沙墨”。傣族的传统审美认为,是男人就要文身,越多越好;女人要漂亮就要擦粉,越白越好。
在傣族宗教思想和审美观念的支配下,傣族男孩一般先进佛寺当和尚,长到十一岁以后,就可以文身了。
男孩的父母找到文身的師傅——波虎。波虎多为二佛爷还俗的“康朗”,除了通晓傣文,还要具备巫术、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波虎拿着文身图案样本让文身者选好喜欢或需要的纹样,便在选定的日子举行仪式进行文身。也有的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大佛爷或祜巴画好咒符、咒语,然后由文身师傅照图文刺。
作者调查手记:
在几年的游历调查中,我注意到30-50岁傣族百姓中,能够详细描述其身上纹样有何功能和意义的人已经不多(不包括忌讳不言);25-30岁左右人群的对文身的看法已经开始模糊;而25岁以下的基本上已不知所云。
出于追赶时髦或其它原因,现在一些年青人在前胸或手腕出纹制“龙”、“忍”、“玫瑰”等图案,有些甚至纹制一些连他们自己都看不懂的英文字母或符号。而纹制这些图案的意义和内涵往往与传统文身的意义和内涵不同。如今,文身、穿孔、镶嵌之类被视为另类的“先锋”行为。事实上,在这种流行文化的背后,却深深地烙着上千年历史的印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