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磊++张超群++张鑫强
【摘要】为了探究大学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本文首先研究了古代工匠的地位和职能,当代工匠的风采,然后分析了大学教育体制与培养”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当代大学生特点与培养“工匠精神”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教育应当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大学的任务不是培育卓越工程师,而是培育脚踏实地、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的工程师。
【关键词】工匠精神 大学教育 学生特点 实践教学 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23-02
一、古代工匠的地位、职能和精神
“工匠”,有“百工”、“工”、 “匠人”等称谓,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四种社会排序[1],农民的社会地位高于工匠,匠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考工记》记载:“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埶即势,可理解为气韵、本质的意思。工匠是加工各种材料,制作精美器具的手艺人,他们根据器具选取材料,又根据材料的特性斟酌、制作器物。“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创造器具的人,心灵手巧的人,世世代代继承的人都叫做工匠,工匠不单单指具有创造精神的人,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不畏辛苦兢兢业业的手艺人,也可以尊称工匠。《国语·齐语》:“今夫工,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不能见异思迁,要持之以恒,工匠的传承主要靠父子相传,师徒相传,世代相袭。因此,“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爱岗敬业、执着坚定、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付出精神。
二、当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航天工匠徐立平,获得了“三秦楷模”“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他是一位航固体燃料雕刻师。固体燃料雕刻是国家一级危险岗,由于火药相当敏感,摩擦力稍大、刀具和壳体的一丁点摩擦都可能引发一场灾难,他曾目睹自己的工友因为操作失误而牺牲。徐立平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年,这是爱岗敬业的表现。药面雕刻精度直接影响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最大允许误差0.5毫米,铲多了可能造成产品报废,铲少了工作量会增大,被称为刀尖上跳舞的工作,他勤学苦练二十载,钻研出一套标准操作规范,使雕刻精度达到0.2毫米。这个过程中,他的双腿变得粗细不同,长短不一,长期接触有毒燃料也影响到身体健康,顾不了家,管不了娃,他只知道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没有一种求真务实,执着坚定的付出精神,哪能取得如此之成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根据发动机的种类,整形的阶段和部位,设计、制作、改进了几十种药面整形刀具,提升了整形效率,使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这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
航天系统里,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我还是更适合默默无闻。”徐立平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责任与付出,只有默默无闻的坚守,求真务实的苦干,才会结出创新、发明的硕果。
三、大学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处于囧境之中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教育界人士大声疾呼,“中国制造”需要从教育着手,人才培养必须蕴含”工匠精神”的教育。
现在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和家长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高分数,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排名靠前的学校就是好学校;高中的教育,追求的目标也只有一个:考上大学,在这种目标相当明确的环境里,学生疲于招架,忙于应付,而高中教师多数告诫学生现在你们好好学习,到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啦。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大学之前的学习是给父母和老师学的。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开始肆无忌惮的玩耍,终于解放了。现在的大学呢?大家都在争创一流的大学,教师主要精力不在教育而在科研。但是,在大学的出口,我们却发现,很多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的教育需要深思、反省。家长们也需要自省,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要走高考、科研这条路。有的孩子不喜欢做题,他们可能喜欢组装电机、研究软件、操作机械,为什么不去做一个优秀的“工匠”呢?德国有70%的中学生毕业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2]。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引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呢?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三字经》明确指明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我们的大学生可以说是高考这个关卡的胜利者,但是从培养”工匠精神”的角度讲,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大学教育将一个20左右岁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培育成一个精雕细琢的工匠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大学这个教育阶段应该让他们拥有工匠的气质,这个工匠气质,课堂教学是一部分,企业实践也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但如今,无论是本科类院校还是职业类院校,实践教育几乎都放在次要的地位。举个例子,给学生上桥梁施工课程,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用幻灯片去讲解,而不是把学生带到桥梁施工现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请教现场技术人员或者项目经理。于是产生了一个笑话,一个桥梁与隧道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不懂桥梁施工的过程。
本来大学教育应该在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做文章[4],重在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执着坚定、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灵魂进行洗礼,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热衷搞创新、创业教育,热衷鼓励学生出国留学,鼓励学生考研改变命……掩卷深思,没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没有爱岗敬业的思想,我们所营造的氛围是不是对学生灵魂的一种污染?
从师资队伍上讲,我们的大学教师很多都是毕业之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社会实践。德国的高校对于大学教师要求比较严格,教师有高学位同时拥有5年以上本专业企业实践经历,任教4年之后,要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半年的脱产学习,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师本身即是一位工匠,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合格的工匠。我们高校是不是也应该重视教师的选拔和任用呢?
四、“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忽视大学生的特点
谈到”工匠精神”,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教育体制上找问题,都在呼吁加强社会实践。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也不能过分的强调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精心琢磨,精神指导应当重于技术培训。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诚信缺失的时代,他们现在出现很多问题。一是目的性强,固执已见。他们在学习一门课之前往往思考:学习这门课程是否有用,很多学生上第一节会问老师学这门课有用吗?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爱岗敬业。这也反映出一种心态,当他们去选择工作、职业、配偶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很少关注持续的长期发展,大型企业往往很重视这一点。中国移动到一所大学举行招聘会,层层选拔过后,10位同学进入最终的面试环节,最终只有一位同学谈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自己所能为企业做的贡献,他成为唯一的被录取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给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付出,不能奢求回报,“工匠精神”重在付出。二是浮躁、缺乏思考。现在的课堂上,预习三心二意,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一个知识点,听明白了不做笔记,听不明白也不做笔记。《三字经》讲:“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现在能够做到学习时心到、眼到、口到的学生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努力去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 “工匠精神”。三是读书太少,精神空虚。互联网时代,学生过度的依赖手机、电脑,却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性[5]。互联网的世界里充斥着色情、战乱、利益、暴力……,这些不良内容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污染,心志变得不健康。而好的书籍是传述圣人、贤人、匠人的道理和言行的。只有正能量是书籍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德国的企业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以技术改变世界的工程师,其次才是商人[6],在他们看来,技术和工作本身的意义高于经济利益,有时他们为了追求精品而不惜成本。日本的稻盛和夫,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相信的是正直、善良、诚信。当面对重大的抉择时,他首先从道德角度考虑问题。
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7]。大学教育即要反思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缺陷,也要重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学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不是试图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和卓越的工匠。
参考文献:
[1]邹其昌.《考工记》与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建构[J].武漢理工大学学报.2016(5).
[2]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第1版.
[3] 曹顺妮“工匠精神”一开启中国精造时代[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 (22):66-69.
[5] 陈劲.要有“互联网精神”,更要有“工匠精神”[N].解放日报,2015-04-17(14).
[6] (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
[7] 夏文辉.忽视“工匠精神”,就只能“全球购”[N].北京青年报,2016-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