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浅析

2017-07-06 15:04崔威海黄压西
艺术评鉴 2017年9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校园文化

崔威海+黄压西

摘要:品质较高的大学校园,是师生、自然环境、场所空间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校园景观不纯粹是表现形式与空间功能的场所规划,而是要借助于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做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造就学校生命与特色校园文化的延续,将空间内涵扩大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 高校校园 景观规划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70-02

在目前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也明白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比如说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地方的经济水平、现代技术条件的应用等等。高校校园环境是各种知识综合成长相互渗透交相呼应的环境,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混合体,对一所高校来说,毕竟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殿堂,人文校史的沉积,校内景观设施的感染力以及校园空间担负的文化精神,对教师、学生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研究地域文化与历史文脉,会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校园空间景观塑造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通过某些历史事件、人物塑造、建筑遗迹或空间场所的文化性表现出来的,它们述说了该学校人文精神以及学术特色。就校园本身而言,每所大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与特色,如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做到让校园景观担负起沉淀学校历史、宣扬传统文化、展现人文价值等责任,进而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呢?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看重自然环境保护、文化体系的营造与地域历史的表现,是当今建筑及其他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1]在校园景观领域,也应该从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中挖掘、传承地域文化,形成充满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个人认为应该树立以地域文化传承为主题,形成“保护、塑造、展现”为主线的方法框架,从生态到空间全方位的做好地域文化下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一、利用保留的设计手法保护生态文化

保留设计手法一方面是将载有历史文化信息的景观在原来的空间位置保留下来,在不改变原有景观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新景观的添加;另一方面是对校园基地环境进行保护,重视自然环境下的现状条件。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对高校校园景观主题定位研究时,要与基地环境相适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校史文化,准确确定文化主题,该主题或许不需要太过于复杂,但是须要独具地域特色。同时,地域文化下的高校校园景观各要素都要与主题定位相适应,建筑、雕塑等要具有相一致的文化屬性,植物及道路铺装材质的选用等也要与主题相一致。

同时针对目前在我国建设生态、文化都市概念的延伸发展下,校园作为城市的共同体,文化生态型校园打造开始成为目前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流,所以在规划中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地势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将校园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科学合理的布局生态结构。

在中国式园林规划设计中,往往从开始,就讲究相地并利用原有的山水地形, 打造“天人合一”的东方园林。中国建筑大师张天济先生在建筑设计中也倡导三个“尊重”,即尊重人,尊重环境,尊重历史传统。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做到对基地环境层面(包括城市环境、周边环境、场地环境层面等)中各个要素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把握高校场所合理的布局,达到基地承载容量、各功能空间的比例尺度、形态大小、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校园在原有的基地选址中,地势会有高低变化,因此在造景中因势随形,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方者就其方,圆者近其圆,坡者顺其坡,曲者依其曲[2]。合理组织道路交通流线,把握建筑与自然地形地貌环境的协调性,协调处理好校园功能区布局与原有地形的矛盾,避免盲目的破坏性修建。

二、运用再现、提炼等方法塑造地域文化

何镜堂院士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曾经提出了两观三性论,即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思想,打造构筑物的和谐统一,而该设计思想一样适用于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

校园景观从学校的自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出发,对地域文化传统予以尊重,坚持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改善校园物质环境的同时,使校园牢牢扎根于当地,利用文脉的延续和发展,突出校园的特色。

地域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包含了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建筑表现等多方面。在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时,除了要对周围自然风貌、历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外,还应该深入挖掘出城市无形的、隐性的文化内涵,整体表现出该地域的人文精神。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要从环境出发,利用“再现、提炼”等设计手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挖掘文化资源,并结合学校文化与专业特色,通过校园功能体系建构、建筑、雕塑、小品、植物等形式来体现文脉与品位,塑造校园地域文化。

重庆理工大学在校园建筑设计中,根据山地地形特点,提炼了重庆民居的建筑特色,采用了筑台、悬挑、吊脚等手法,高低错落。建筑立面色彩处理也较为灰暗、形式朴素,再现了重庆巴渝文化的独有特色与古朴风格。

三、采用语义学中的明喻、隐喻、题刻等手法展现校园文化

文化体系作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纯粹是校园内的几句口号标语,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从自然环境出发,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空间场所给予师生的学习交流功能,看重宁静舒适而且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这些都是启动学生树立理想与实施行动的根本,也是展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

学校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为打造校园文化,在具体实施中,一般会借用名人雕塑、题字、校训景观石、景观墙、道路铺装等形式,并赋予这些景观要素一定的寓意,来传递校园文化,并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对学校生命与文化做到较好的延续,也让校园空间蕴含更深的价值,传递着高校的特征与理念,发扬了校园精神。

重庆大学“985”重点建设高校,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白屋诗人”吴芳吉、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学校众多历史名人,体现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基础。而学校中的古老建筑、校训墙、民主湖、思群广场、寅初亭等,将抽象的文化通过景观要素具象的表达,达到传递校园历史文化信息的目的,使人们看到这些要素就会联系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同时更形象的表达了重庆大学对校园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与传承。

总之,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是多样化、立体式的。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分析校园空间布局与生态景观的意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扩大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修复。更重要的是从当地的历史、建筑、民族传统等方面研究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要找出一条既能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又能始终站在如今社会发展前沿的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路子,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学校建筑风格与色彩、道路、小品、材料等要素恰当表现,在学校自身历史文化之上,进一步提升师生对空间场所的认同感,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 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05).

[2][明)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马雪梅,孙振帮,刘叶青.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270-272.

[4]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设计艺术研究,2002,(05):65-66.

[5]潘海泽,李玲,牟瑞芳.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01):14-16.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校园文化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