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晶晶
[摘 要] 2017年中央对农村电商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建立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焦农产品上行问题。同时,在北京召开的分析会中洪涛教授针对16年电商特点中提到,农产品品牌电商已形成共识。
[关键词] 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54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12- 02
1 吉林省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现状
2017年吉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相关数据显示吉林省电子商务连续3年增长30%以上,2016年全省交易额达到3 300亿元,吉林省农产品网上销量尤其突出。
近几年来,吉林省重点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多样化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发展欣欣向荣,建设成果丰富。据已有数据显示,共创建吉林名牌农产品800多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4个,中国名牌10个。吉林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的同时不断推进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省共创建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00多个,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格局,树立了吉林农产品良好的地位和形象[1]。
2 吉林省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化意识不高
随着电商的发展,消费者品牌意识的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信任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吉林省虽特产众多,但如果提起具体的品牌,却寥寥无几,而且很多企业并不懂做品牌信任和价值,也存在品牌定位比较低,设计不走心等问题,有许多省内商家直接选择走低价倾销这条道路。
在农村地区,农民本身就受到文化水平限制,而随着城市消费者品牌意识等各方面意识的提高,对于产品也更加挑剔。因此在品牌化建设进程中,从品牌内涵到包装设计到推广运营等,都急需大量的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2 品牌化建设杂乱纷呈,市场信任度低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电商的经营模式大部分是以个体网店自产自销为主,规模小且散。近几年来,虽然吉林省农产品的品牌数目增加很快,但是品牌杂乱,质量不高,并且众多品牌之间常出现无序、恶性竞争等现象,在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缺乏市场信任度,导致农产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路程艰难。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倡导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但小农户家庭经营模为主的农产品施肥、除草等技术环节中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能会导致有害物残留,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消费者也会心存担忧。
农产品网上销售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标准,传统农产品交易的质量标准虽有很多,但难以与之衔接。
2.3 品牌化建设进程中宣传力度不够
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品牌建设中宣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吉林省政府及企业都比较看重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但宣传效果仍不尽人意,许多农产品依旧处于“藏在深山不为人知”的局面,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大多数企业的影响力还是局限在地域范围内。
3 吉林省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建议
3.1 提高品牌意识
当今乡村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从非标准的状态向“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吉林省各地企业应关注其他省市成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事例,逐渐认识到品牌价值已远超产品本身的价值,并学以致用,注重品牌塑造,用心做好品牌。
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中,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让农民感受到标准化、订单化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对品牌保护的认识,立足长远发展。同时政府要实施多种措施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注重人才的引进,提高品牌化建设质量。
3.2 整合各项零散资源
农产品生产经营比较分散,要加大对零散品牌的整合力度,做好产品的定位,从个体的分散经营走向合作经营,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发挥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维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地域性市场竞争力。同时发挥各个标准化基地的示范作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对农产品生产经营整条供应鏈进行统一管理,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
要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应该建立一个类似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样的质量认证标准。根据《食品安全法》,吉林省农特产品这类属于具有独特地域性的特色农产品,应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认证结合,形成消费者看的懂的质量安全描述指标[2],以供参考,提高品牌信任度。
3.3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利用线上各种媒体网络平台,线下农博会、展销会等各种活动,对自己的产品及品牌特色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打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加深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及产品品牌形象的认知。
主要参考文献
[1]苏航,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7):175.
[2]孙彩霞,叶雪珠,张棋,吴亚琦,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质量安全标准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