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才
摘 要:本文以中职学生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体验式教育为主要方式,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管理面临的“学校教育缺项、家庭教育缺位、社会教育缺失”问题,结合中职学生管理实践,提出并验证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构建方法,最后从学生、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运用效果评估,为构建“三位一体”机制、抓好中职学生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位一体 中职学生管理
现代教育观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理念,提倡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构建起“大教育”的格局、网络。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中职学生管理而言尤为重要。当然,这里讲的是广义而非狭义上的管理。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迫切需要我们在建构学校、家庭、社會“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上下工夫。
一、构建中职学生“三位一体”管理机制的背景
从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看,随着“工匠精神”的不断倡导、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引入,当前中职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学校教育的“缺项”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存在,导致学校在教育工作的组织上,强调最多的往往还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其他诸如为人处世、人品人格、心理健康、精神品质等方面,往往关注较少,重教育轻德育、重文化轻能力、重专业轻管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惯性思维、传统习惯等的影响,使得本身不够全面的中职教育,还面临内容老化、方法僵化、效果一般化等问题的困扰,特别是能够有效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体验式、趣味性教学模式亟待拓展。
2.家庭教育的“缺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不少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却存在比较严重的“缺位”问题。有的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管理孩子,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有的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和管理孩子,要么听之任之,要么简单粗暴,要么认为教育、管理孩子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一推了之,处于“不懂不会”的状态;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处于“无人问、无人管”的状态。总之,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中职学生家庭教育 “缺位”问题相当突出。
3.社会教育的“缺失”
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种积极因素,才能达到更加理想、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中职教育一定程度也还面临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一是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中职教育面临办学条件、教学环境、硬件设施相对欠缺,以及师资力量不足、优秀人才难以吸引、留住和用好等问题的困扰;二是不同学校之间交流不够、互通不够、联合不够,导致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难以共享,一定程度存在各自摸索、各自为政的问题;三是各类涉及用人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人民团体、社会力量关注不够、参与教育和办学不够,导致不同程度存在重使用轻教育的问题。
二、构建中职学生“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之实践方法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再到政策机制、环境改变、形成氛围,逐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围绕这一基本方向,笔者学校以提高中职学生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研究。
1.“刀口向内”,在勇于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充分认清学校作为教育工作主阵地所承担的主体责任,着力解决学校教育自身面临的矛盾问题。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从传统的重文化、重技能培养,轻素质、轻做人做事教育中解脱出来。通过加强“孝敬感恩教育”,开展“学传统文化”“做孝敬达人”“评孝敬之星”等一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内在修养,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建设心理咨询室,鼓励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开展心理健康宣讲、心理健康普测、心理问题咨询、心理问题诊疗等,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使之成为阳光的人。同时,更加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以此增强感染力、吸引力,避免“面目可憎”。例如,探索引入了以“案例示范、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四段渐进”式课堂体验教学法,增加了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和“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的比重,学生反映良好、各方普遍认可,既更好培养了学生,又积累了有益经验。
2.“家校合一”,在加强沟通交流、监督反馈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家庭是生活的驿站、心灵的港湾,中职学生管理尤其不能忽视家庭的力量。笔者学校坚持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触角延伸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努力发挥好家庭教育“8小时外”和“校园以外”的教育管理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学生个人、家庭信息档案的方式,详细掌握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身心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有的放矢;通过每学期1~2次普遍性家庭访问、1~2次家长会和特殊学生每月访问的形式,同时教师借助电话、短信、微信和家长密切联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现,也把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现实状况真实反馈给家长,共同监督和管理学生;通过开展“我与父母谈次心”和“感恩父母六个一”活动,让家庭教育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效果更加显而易见;通过开展“困难家庭结对帮带”活动,及时温暖学生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社会办学”,在努力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在实践探索和研究过程中,笔者学校也积极尝试调动社会力量的方法途径。一方面,借助人大、政协呼吁、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引起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注,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以及加快其他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保障设施建设;同时推动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此吸引更多师资力量、优秀人才投身到中职教育的一线工作中。此外,积极呼吁政府督促企业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要求企业早期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等,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同向发力”“纵向到底”的人才培养链路。另一方面,采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强强联合”“跨区合作”,以及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民团体之间“联合办学”的方式,构建“横向到边”的人才培养网络,最终形成社会各级共同关注、上下左右一起出力、培养使用良性循环、泾渭分明、纵横交错、井井有条的人才培养“庞大网络”。
三、构建中职学生“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之现实意义
通过系列实践,笔者学校在提高中职学生管理水平、建构“三位一体”机制中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探索创新教育方法途径、聚合三方教育力量资源等方面,既收获了成果和喜悦,也收获了经验和体会。
1.对学生而言,更加利于成长成才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和活动,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想参与、愿学习,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兴趣和动力,提升了理论素养、锻炼了实践技能。二是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借助一些诸如模拟教学、实习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得以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感受、边感受边成长。三是健全了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健全了人格、成熟了心智,使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珍惜、奋斗、拼搏、敬业、坚持、团结、积极乐观等的内涵并自觉躬身践行。
2.对教师和学校而言,更加利于科学施教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说教育工作的创新突破,必定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受益的。一是理清了教育思路。教师和学校首要和必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立身做人,其次才是授之以业、传之以技能和本领,这是笔者学校早就明白但还需进一步践行的道理。二是找准了教育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创新,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去思考自己的教育工作,要教师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学生围着教师转。三是拓宽了教育途径。通过积极尝试和多方协调、努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在调动家庭因素、争取政府支持和扩大社会参与度方面积累了经验。
3.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更加利于凝心聚力
根据社会办学的理念,笔者学校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一是传播了教育理念。通过笔者学校的坚持和努力,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抓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逐步构建起了抓教育人人有责、共同尽责、各司其职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面,得到促进和加强。二是聚合了优势资源。通过进一步畅通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协调、互动交流渠道,促使三方围绕教书育人這个课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终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对于中职教育而言,面向的是企业和社会,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必然共同享有教育成果,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冯婉莹.企业办学背景下的中职学生管理范式探析——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为例[J].亚太教育,2016(1).
[2]卢清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
(作者单位:平湖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