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芳平
摘 要: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因生源质量、教学观念等原因,中职学校作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成效不明显。新时期中职作文教学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工匠为主要目标。本文围绕培养学生作文基础能力、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作文能力,促进学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 能力 人格精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认清中职学校学生作文能力现状,明晰教学目标,找准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作文从写作类别看,主要有写景、记事、议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渠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以写景类作文为例。写景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这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又如记事类作文,叙述好一件事,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就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就能使交流对象明白你在叙述一件什么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工作中的沟通交往能力。再如议论类作文,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选用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过程要把问题展开、论透,做到以理服人,抓好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作文教育,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作文教学在培养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追求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育一批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期。笔者认为,文如其人,作文是一个人最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应通过作文教学,将传授专业技能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具备工匠期望
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进行深入的观察、感受、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立足社会的“制胜法宝”是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塑造、培育学生的职业愿景,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
2.让学生具备工匠素养
注重“人文合一”,把“严谨、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素养融入作文教学中,“人品”和“文品”相互促进,强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思想认识。
3.让学生具备工匠情怀
顺应《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突出爱国敬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胸怀家国的博大情怀,把自身发展与提升制造业水平结合起来,为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发挥作用。
三、提高中职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作文中得到综合体现。从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特点来看,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发挥作文在培养现代工匠中的作用。
1.阅读经典,积微成著,让学生基础更加扎实
提升作文水平,源于扎实的基础。说到底就是要多读书,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逐渐形成能力,筑就坚实的基础。
(1)多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每学期制订阅读计划,精选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和优秀篇章,例如推荐《陋室铭》《六国论》《品质》《我有一个梦想》等佳作,让学生利用每周早读课进行诵读;推荐名家作品,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多摘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一上交,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下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准,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语言的美妙。在摘录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3)多争鸣。提倡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认识、讲体会,每周安排4~5人进行课堂交流,倒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思考、梳理、归纳,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借鉴、拓宽思路。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将那些名家名篇的内在魅力——或爱国、或忧民、或志趣高洁、或秉承追求卓越品质的匠人精神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
2.锤炼细心,一丝不苟,让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关注生活细节,采撷思想的浪花,并在写作训练中尝试、强化,使细节生动起来,使作文跟上时代步伐。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好的作文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笔者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别样的风景。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区志愿者活动。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后,笔者布置“我的一次志愿者经历”,让学生写活动后的感悟。有位学生写了篇题目为《弯弯腰,捡起道德的麦穗》的感想。他說,经历过后才知道,原来为他人、为社会做点好事会让喜悦感、满足感充盈内心,即使这件好事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而言是个有用的人,从此丢掉颓废,专心学技能。
(2)引导学生关注思想细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写作之泉才会源源不断从笔端流出。例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进入技校后,我要抓紧每分每秒认真上好每一堂专业课,只有技能学到手了,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能赚到很多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笔者看了作文后,感觉这位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追求目标,但过于物质化,所以笔者找到这位学生,告诉他学习技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将来能立足社会生存下去,但更重要的是要拓宽眼界,心怀他人、社会,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3)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细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十分注意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对在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作文,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一次以《我的职业梦》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梦想成为一位摄影师,用手中的摄像机拍出中国奥运健儿的精神,拍出中国的强大;去神奇的九寨沟、大庆油田,拍出祖国的美丽与富饶;与贫困孩子交朋友,拍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笔者给予这样的批语:你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男生,格局高远,只要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梦想成真指日可待。
3.培养信心,持之以恒,让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认识生活,展现自我风采,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1)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实现梦想和技能实践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地研究和探索。可以发挥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优势,及时把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反映到作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钻研,培养他们在技能上的自主思路和想法,突破原有框框的束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社会化发展。中职阶段是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准备阶段。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父母恩、师生情、同学义,体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感等社会性情感因素。教师可以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我终于原谅了他》《实习生活之感悟》等命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之间合作交往、参与班级活动等实践中获得的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强思考总结,进行整合提炼表达。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为学生明晰今后的职业方向。
(3)支持学生团队化协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最佳情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材料所给信息确定作文主题、框架结构和主要素材,鼓励学生把握每一次讨论的机会,对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在讨论中亮明自己的观点。如对当前社会热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事件本身思考,有的从社会主流意识方面切入等等。在讨论中做到师生联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在学生思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在群体中进行活动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善于积累,精于观察,深于感悟,勤于动笔,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将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斷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纯.提高中职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6).
[2]李再林.浅议如何将教学生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J].新课程学习,2010(4).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