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艾
摘 要:贫困学生是技工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的平安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技工院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高职贫困生特别是对其心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为着眼点,通过分析,指出解决方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同仁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技工院校 贫困生 心理 成因 对策
课 题: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情决策咨询课题(一般)“基于工匠精神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蓝领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JCC025)阶段性成果。
据分析,一些技校贫困生的心理呈现出自卑与自闭交织、抑郁消沉、焦虑与困扰交织、仇视社会及现实以及虚荣心强等特征。有主体自身认知、经济贫困、社会和家庭以及就业等多个方面原因。而要解决好技工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有利条件和载体。
一、技工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1.技工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技工院校贫困学生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据笔者多年观察,其心理呈现出以下一些特有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以下一些共性。
一是对自身进行否定性评价较为突出。大多数技工院校的贫困学生,来自边远落后地区或贫困家庭,他们经济拮据,生活节俭,同时交往圈子有限,导致社会见识相对逼仄,因而心理封闭。在校学习期间,这些贫困学生,由于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较大,在心理上往往有较大反差,进而对自身形成否定性评价,表现为无论能力还是人格都具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与大多数同学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更不愿在大庭广众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出现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倾向和孤僻怪异的畸形心态。
二是在价值取向上呈现颓废消沉的负面心理。根据笔者观察,由于经济上的困顿,相当部分的技校贫困生在心理情绪方面出现挫折感,产生颓废消沉的负面心理。他们感到前途灰暗,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热情。
三是在情绪心理方面表现为焦虑感与危机感交织。马斯洛认为,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就是生理的需要。对于技工院校的贫困学生而言,心理现象出现的一系列原因多植根于生理需求的缺乏和不满足。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就是,这些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扰,精神压力相当大,思想包袱极为沉重,在情绪心理方面交织着极强的焦虑感与危机感。同时,这种情感还表露在生存性和发展性压力方面,即就业、成家立业等方面。
四是在社会价值取向上流露出虚幻的强烈自尊感。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的贫困学生在社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强烈的自尊与虚荣并存。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另一方面,极度自尊即自卑,进而演变为虚荣。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他们有的拒绝申请助学金,有的拒绝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
五是部分存在的极端的仇视社会的心理。我们发现,在技工院校的部分贫困学生中,由于自闭、自卑的心理催化,加上心智不成熟和社会阅历以及经验不足,在经济困乏的事实和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往往没有正确的行为判断,以致在长期心理不平衡的驱使下,走向极端,从而做出伤害他人或自身的行为,借此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最终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贫困”的不归路,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
2.技工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技工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诱因。经笔者梳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良的行为认知心理是重要前提。个体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是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条件。对于部分技工院校贫困学生而言,由于“三观”尚未有效形成,心智也不成熟,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经济地位,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难以正确地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从而导致自身行为认知标志的紊乱。
二是经济贫困是直接诱因。心理问题大多可从经济问题上找到诱因。近年来高职院校学费的增长以及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在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由此,导致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也导致他们的自我否定性评价,要么强烈的自尊,要么强烈的自卑,以致使他们难以完整地融入校园生活,失去正常展示自己的机会,进而心理贫困。
三是社会和家庭问题是间接成因。近些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也在浸淫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部分贫困生的社会阅历浅,心理发展不平衡,当不良社会风气与贫困现实冲突时容易产生抑郁和自卑感。此外,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成长环境。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单亲、下岗或天灾人祸及变故四类家庭,家庭教育的残缺或缺失,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心理问题,或仇视社会或自暴自弃。
四是就业困难的现实推波助澜。贫困学生家庭多数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方面也处于劣势。由于对就业缺乏有效的信心,导致他们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使得家长和学生积极性严重受挫,进而失去前进的动力,成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由于其所受到的专业教育还不能有效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当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二、技工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矫治的对策
要解决好技工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寻找有利条件和合适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政策,让贫困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只有有效满足了贫困学生的有关需求,其心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笔者基于自身工作的体验,认为解决技工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技工院校要全方位关注并采取措施干预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各技工院校要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放在全局工作中应有的位置,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各技工院校要因材施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心理讲座还是心理课程,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学生心理兴趣爱好社团,无论是心理知识的普及还是心理调节技能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心理教育的点拨;第三,各技工院校要勇于创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学生点多面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而且因为工作岗位的性质,难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指导。但是,难为并不代表无为,技工院校要敢于创新,大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这主要是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政战线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他们在各技工院校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他们不仅直接面对学生,而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果再辅以心理知识方面的武装,将最大功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第四,各技工院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要积极发挥主要作用,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各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既要通过成立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式,又要通过针对不同贫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贫困学生的抚慰疏导和支持理解,做到把发展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行为指导、认知调整和情绪疏导等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是基于机制建设因素,技工院校要探索多渠道的资助政策。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根源在于经济因素,因此,物质扶贫必不可少。各技工院校要积极探索落实多渠道的资助政策。一是要将国家资助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适用于贫困学生;二是要广开渠道,鼓励更多的大企业到学校成立各种奖学金,来实现贫困学生的经济解困;三是通过节假日打工、勤工俭学等方法帮助贫困学生。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经济上的问题,而且能够增长其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树立自信心、积累社会人际资源;四是加强扶贫扶志方面的思想教育。思政教學战线上的老师,要在价值观发展方向上对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促使贫困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确定科学合理的人生“三观”。同时,应该给贫困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因此,探索和建立一个集思想指导、经济援助和自助帮扶为一体的长效机制非常急迫和需要。只有这样,才会为贫困学生带来立体而全方位的资助。
三是基于文化建设的因素,技工院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心理发展环境。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技工院校这个物质载体来传播和反映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出学校作为特殊社区的个性、面貌和特点。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可以延续社会文化,而且还可以将社会的这种变化间接作用于学生。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既可以使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感到心理轻松、自然,舒服、和谐,还可以使他们心理有所归属和依靠,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烘托,促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和谐、活力的心理氛围,从而使这些贫困学生也置身于积极的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和冲突感。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